书城心理拿来就用的女人攻心术
2689200000015

第15章 气场控制术(3)

在恶人面前,你要表现自己勇敢的一面,要让他们怕你,让他们知道你不是怕他们,是不愿意答理他们。要知道太软弱就注定当个受气包,有谁愿意被这些恶人纠缠着过一辈子?想彻底摆脱,唯一的办法就强过他们,对他们的恐吓和挑战不当回事,很勇敢地面对。这样他觉得你是个英雄,不是软弱的,会消除对你的攻击。

巧妙反驳,既不输气场也不伤和气

有一次,世界著名滑稽演员侯波在表演时说:“我住的旅馆房间又小又矮,连老鼠都是驼背的。”旅馆老板知道后十分生气,认为侯波诋毁了旅馆的声誉,要控告他。

侯波决定用一种奇特的办法,既要坚持自己的看法,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他在电视台发表了一个声明,向对方表示歉意:“我曾经说过,我住的旅馆房间里的老鼠都是驼背的,这句话说错了。我现在郑重更正:那里的老鼠没有一只是驼背的。”

“连老鼠都是驼背的”,意在说明旅馆小而矮;“那里的老鼠没有一只是驼背的”,虽然否定了旅馆的小和矮,但还是肯定了旅馆里有老鼠,而且很多。侯波的道歉,明是更正,实是批评旅馆的卫生情况,不但坚持了以前的所有看法,讽刺更深刻有力。

在反驳别人时不要局限于常规的思路,如果能打破常规,也许你能走得更远。当前面的路走不通时,不妨试试先顺后逆。故事中,侯波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所谓先顺后逆是指先顺承对方的意思,对对方所说的话加以肯定,然后急转直下,说出相反或不同的观念。从兵法上来讲,这种说话的技巧是借敌力为我力,引诱对方走向荒谬的极端。然后,出其不意地突然逆转,集中火力杀回马枪,使对方冷不丁受当头棒喝而晕头转向,失去招架之力。

先顺后逆不在乎力量的强弱,而在于把握语机,语机把握准了,即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有一些人一说话就喜欢口出狂言,你若与他正面交锋,很可能造成两败俱伤。先顺后逆就是先满足对方的表现欲,让他按他自己的逻辑思维尽情地表现,甚至还可以适当地附和他、怂恿他,直至他的弱点充分暴露出来,随即来个“突袭”,这样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说话时,如果我们立论正确,又游刃有余地运用一些反击技巧,就能以三寸之舌应对百万之师,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女人要想用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就要先让自己的话题按照对方的话题聊,然后在对方思维定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让对方更好地接受你的想法了。聪明的女人在反驳对方时,往往就是想办法将对方的观点引导到自己的观点上。

由于在校生近视眼发病率很高,女医生A认为,发病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生不重视自己的用眼卫生。而女医生B认为,这是用眼教育问题。

女医生A说道:“近视眼的产生原因就是因为看书时间太长,姿势不正确,因此是个人卫生问题。”而医生B说:“如果学生上学的压力不重,学生会长时间看书吗?”医生A说:“会呀,学生会在平时的时候看些课外书。”“那既然是这样,学校为什么不加强用眼教育呢?”医生A说道:“可能教育了,没有什么作用吧。”“教育居然不起作用,这难道不是一个教育问题吗?”A医生被说得哑口无言。

即便是个人卫生问题,首先也是卫生教育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问题。

对于A医生的观点,B医生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用谈话引着A医生向自己的观点走。这样一来,双方并没有发生争执,B医生也没有费很大的劲,就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了。

聪明的女人在说服对方的时候,也应该学会用这样的办法来说服对方,不要上来就直接将自己的观点说给对方听,甚至故意提高自己的声音,让对方觉得自己的理由更充分。对方之所以会产生他的观点,也是有他的原因的,女人应该想办法让对方说出自己产生那种观点的理由,然后从这些理由上找出适合自己的观点,以此来反驳对方、说服对方,可能效果就会更好。

一般说来,与别人交谈都应该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下进行。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会遇上一些对自己抱有敌意的人,或者是抱有不同观点的人,在谈话时突然进行讽刺、嘲笑甚至是毫无道理的谩骂。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但也没有必要大发雷霆、撕破脸皮,最好巧妙地反驳,在回击对方的同时又维护了自己的形象。

退让不等于认输,反而更令人佩服

人生在世,如果能够顺从己意、永不妥协,的确是一件好事。但客观现实又让人们懂得:永不退让是不可能的。

在世界万物中,处处都有妥协的影子:植物要向阳光妥协,为了汲取阳光的照耀,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河流要向大海妥协,回应海的召唤,曲折蜿蜒地汇入大海。这些都是合理的退让。人在社会上生存,也应学会在与他人的碰撞中退让一步。

战国时,蔺相如以口舌之功赢得赵王信任,位居老将军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多次找茬羞辱他,蔺相如却退避三舍。一次蔺相如的车与廉颇的车相遇,蔺相如便叫人“引车避匿”,以至于手下人都埋怨蔺相如太窝囊。

蔺相如对部下说:“在秦国,面对虎狼之心的君主,我都毫无惧色,难道我真的怕廉颇吗?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和廉将军同为赵王的左膀右臂,秦国不敢打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颇在。如果我们两人针锋相对,两虎相斗,则赵国危矣!”原来,这便是蔺相如屡屡退让的原因。

部下知道真正原因以后,不但不觉得蔺相如懦弱了,反而都对他敬佩有加。

从这个简短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蔺相如之所以能够令部下化抱怨为敬佩,关键就在于他为国家着想,以牺牲自己的面子为代价,对廉颇作出了让步。事实证明,蔺相如这种理智的让步,正是许多人能成功地掌控并驾驭别人为自己效力的原因。

生活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人好强,有些人要面子,有些人做错事死不认账等,而这些都很有可能导致两个人之间出现隔阂,变得难以沟通,严重的还会发生冲突。很显然,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不懂得退让造成的,也都是可以避免的,说得难听点就自讨苦吃。如果人们都能像蔺相如一样学会退让,那么,世界上便会少一些争吵,多一些真诚。

大学生艺术节就要到了,每个班都在精心地准备合唱的曲目,李阳的班级也不例外。班级里排合唱队形时,李阳被安排在第二排中间的位置。我们都知道,每排中间的位置都是相当重要的,那是评委与观众第一眼就看到的地方。因此,李阳感到非常的骄傲。

本来女生都要唱高声部,可是考虑到有些女生声音较低,所以,指导老师决定抽出4名唱不上去的女生和6名已变声的男生,让他们站在两侧,不唱词,只跟着小声哼哼。可挑来挑去,最终只有3名女生肯站到队伍的两侧去。不愿意放弃有利位置,这是人之常情,又有谁愿意站在角落里只跟着哼哼呢?由于时间紧迫,指导老师问同学们:“还有谁愿意站出来?”然而,没有人自愿出去。

李阳也是一样,好不容易可以站在舞台的正中央,在聚光灯的笼罩下一展歌喉,怎么可能愿意再被安排到角落呢?又过了几分钟,队列还是没排好,指导老师有些着急了,只好挨个问大家,并告诉大家哪个位置都一样重要。李阳也有些急躁,虽然大家都不愿意离开队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连队形都排不好还怎么排练呢?

这时候,指导老师问到了李阳,李阳犹豫了一下,然后微微一笑说:“我出来!”李阳就这样毅然决然地站出来,自愿放弃了重要的位置而走出队列去当一个配角。顿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她鼓掌,指导老师说:“一个懂得为集体作出贡献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人。”自那以后,老师更加重视李阳了,班上有什么活动都让李阳去组织。

也许有人认为退让是懦弱的表现,但李阳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退让是一种风度。正因为李阳自愿放弃自己的位置,才让其他同学和老师都对她很佩服。这个故事很好地证明了一个道理:退让并不是失败,聪明的退让是为前进埋下伏笔。

退让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态,也是女人在生活中必须学会的一种本领。有了这种本领,女人会显得更有气场,能够保证自己更好地生活。

善于退让,不仅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修养。能够退让,意味着着对彼此的尊重,意味给自己一条退路,也给对方一条退路。在宣扬自我意识的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用退让来做情感的纽带,使彼此的生活中多一份融洽与和谐。

可是有时候,在许多人的眼中,退让是软弱和没主见的表现,似乎只有坚持不让步方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度。但是,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定格于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没有丝毫可以让步的余地。

其实,退让并不意味着认输、放弃,该退让的时候退让是一种明智的行为。为了缓解事态的发展,达到自己的目标,可以在不丧失原则的情况下作适当的让步。这种退让,并不是以放弃原则为代价的,而是以退为进,通过理性的缓冲来确保想要的结果。相反,不该退让的时候退让,就是缺乏理性的思考和适当的权衡,或是干脆放弃自己的原则,作出没有立场的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