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不管是手机费用还是套餐费用都非常昂贵,起初通知我换了3G手机的都是几个“大腕”,一般人还真是换不起,本来在美国也就是一个普通白领的产品,硬是给联通提升到“奢侈品”的层次。
既然这么高端,费用又是这么高,那么商务人士最关心的通话质量、网络覆盖如何呢?可以说是一塌糊涂!网络覆盖和原来联通的网络一样,没有改进。行车在昆明到石林的国道上,联通的Iphone3G在拼命“搜索网络”,而旁边的中国移动Iphone2G信号满格。通话质量更是无法忍受:断线概率和早期互联网电话拨号上网有得一拼。
我们并不希望中国移动一家独大,漫游费等不合理收费始终不肯取消,多么希望联通能够借助国际上最优秀的手机终端,打击移动的垄断气焰,为我们消费者出出气。但是联通还是让我们很失望,实实在在地伤害了我们这些第一批坚定拥护者的心。
精品酒店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经常考察、试住各类宾馆、酒店,最有个性的精品酒店、奢华酒店当然不会错过。
美国的W Hotel、中国香港的置地文华酒店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这些酒店不仅自然景观很美,酒店设计都很有特色(不然怎么叫“设计酒店”呢),而且房间设施做得很好,完全可以和国际品牌五星豪华酒店媲美,包括洗浴用品,大部分都是用法国一线品牌。其中,在法国酒庄的两个精品酒店,餐饮也非常好,据说还能上米其林星。这些精品酒店虽然小,但精致、典雅、舒适。
中国这几年也出了不少这样的酒店,北京的三里屯、苏州的金鸡湖、昆明的阳宗湖、南京的温泉、浙江的富春江边以及丽江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大部分我都去体验过了。这些酒店的地理环境和位置都是没得说的,周边的自然(人文)景观也无可挑剔。这些酒店的设计感非常强,好像是设计师的玩票,百花齐放,争妍斗艳,倒是大饱眼福。被阉割的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地方:客房和餐饮。
我入住北京的一家精品酒店,房间味道太大,第二天起来喉咙都感觉疼痛。估计是涂料和家具选型,没有注意环保和质量。有一家SPA酒店的淋浴区非常普通,用的是相当于四星标准的淋浴喷头,空间也很局促。大部分酒店的洗浴用品都是国产普通品牌,像L"occitane(欧舒丹)和Bvlgari(宝格丽)等品牌是见不到的。而在苏州一家酒店,台盆的设计过于“设计化”,反而弄得洗手和洗脸非常不方便。不知是让设计师爽呢,还是要让客户洗脸爽?也在同一间店,马桶下水不畅,细看居然是二线品牌。这些酒店没有一家客房的床让我感觉非常舒适的,包括棉制品,都是极其普通的品质,和普通四星没有二异。上网都是千篇一律的高收费,更没有无线覆盖。难道是为了让客人远离都市喧嚣,少上网,多晒太阳?
虽然中国和法国一样,称得上是美食之邦,但酒店的餐饮却不是那么如人意。更夸张的是,我还在一个温泉酒店里吃到不新鲜的鹅肝、带冰渣子的冷切羊肉,大概是点的人太少,原料储存时间太长所致。
中国的精品酒店还处于试水的原始时代,根本称不上精品和奢华,看来豪华是需要沉淀的。
中国豪宅
中国的豪宅动辄上亿,不上亿的房子已经不够档次了。这些豪宅基本没有让人惊艳的景致,也未必在安静、安全的社区里,很多是在市郊结合部的农村,可能有个三五亩的地,面积大约在千把平方左右,还是毛胚,没有基础内装修。
看过纽约长岛和法国的古堡庄园之后,我才知道:又一件豪华玩意儿被阉割了。
长岛一直是纽约富人的后花园,据说不是因为金融危机,有些社区还不会向外人开放呢。买房者要经过社区的委员会批准,才能买房。且不说那些装修得非常精致、豪华的大宅,其中有一栋很精致的小别墅,门口花园有十几亩,而且一直延伸到海边,有私家海滩;远眺可以看到曼哈顿市区的高楼,视野一流,价格只有两百多万美金。
在法国凑热闹,去看一个要出售的葡萄酒庄园。占地120公顷(合1800亩),有葡萄园(70公顷)、原始森林与河流。古堡是15世纪的,石头建筑,刚刚翻新过,里面的装饰简洁大方,不少是名家手笔,但都不显山、不露水。光古堡本身已经不是国内任何一个上亿元的“豪宅”可比,还带游泳池、马厩和埃菲尔(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设计的温室大棚,开价1000万欧元,中介还一直说:价格有得谈。看来成交价应该在1亿人民币以下。
据说国内那些上亿元的豪宅卖得还很好,不知是国内房地产价格泡沫太大,还是中国的富翁太富了?
最后说说高尔夫
前几年时髦保龄球,很多重要商务活动甚至在保龄球馆洽谈,电影、电视里也经常借用保龄球馆来营造豪华的氛围。不知哪个媒体担当了皇帝新衣故事里的那个小孩,说“保龄球在国外是‘蓝领’的活动”,后来慢慢就淡漠下来。现在高尔夫又成了这件“皇帝的新衣”了。
在美国,高尔夫球场到处可见,密集度远远超过中国城市的市区公园。我有个同学在美国曾经有一段时间失业了,就整天在高尔夫球场打球消遣。看来在美国高尔夫并不是总统或富贾的专利,平民一样轻松可以享用。
到了中国,高尔夫被阉割得大发了。要打高尔夫,高档球场入会费就得几百万元,还不一定有名额。电视、电影、广告里,拿个球杆、戴个手套、一身高尔夫装束,那就是代表了高档和豪华啊!那神气、那劲儿,可威风了!
最有意思的是出国度假,也要带上高尔夫球包。上次有个法国朋友,看到我们一行人带了好几个球包,问我们是不是来参加球赛的。得到否定地回答后,眨巴着茫然的眼睛:不解。
当然,我是从一个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来看豪华和奢华的,观点可能偏颇,言语可能尖刻,那些不同意我观点的同学、朋友们多包涵,千万不要骂我是“农民”,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呢!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的观察和批评只是想让中国的“豪华”更加名副其实,让中国的高端消费者真正享受到“豪华”的产品和服务。
让我们一起努力,别再让中国更多的豪华被阉割。
篇六人生说:关于理想的社会作文
所谓“物欲无边”,人类对于物质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而理想就是给物质一个边界。理想是我们生命矩阵的收敛点,有了它,生命的方程式才会有收敛点。理想是我们生命中的“止”,《大学》里说得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我的生命哲学
我的生命哲学和价值观: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快乐地成就一件伟大的事业!
去沈阳出差,到达的那天正好刮风,天空灰蒙蒙一片,像是沙尘天气。好在亲密无间的战友、积极向上的沈阳汉庭员工、牡丹馆可爱的朝鲜姑娘,等等,这些快乐、开心、有意思的人和事,将天气带来的压抑心情一扫而光。第二天回上海的路上,因为机场高速修路,车子行驶在一条漂亮的乡间大道上。这时,正好太阳下山,我向窗外望去,一抹晚霞在清澈的天空下,显得特别漂亮!我禁不住向我身边的战友们说:“你们看!多美啊!”在他们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向外看的同时,我对他们说:“世界如此美好,生活如此美好!我们真该好好干!超越我们的对手,享受我们精彩的人生!”
说出这些话,我也有些吃惊。怎么这么快就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触景生情,喜形于色;发自于心,言之于情。
这一小片段,非常好地诠释了我的生命哲学和价值观: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快乐地成就一件伟大的事业!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是:志同道合、快乐和伟大。
志同道合
因为利益,暂时的凑合和勉强,总是让人不舒畅,也不能持久。一有机会和可能,大家都各奔东西。所以,志同道合的一帮朋友特别重要。
很多人将生意理解成互相算计:算计你的供应商,一味压低价格,提高规格;算计你的伙伴,自己多一点,别人少一点;算计你的客户,给予的少一点,获取的多一点。还是那句话:在外面混,总是要还的。
所以,在一起做事的一帮人,应该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才行。因为朋友之间才能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相互宽容、相互帮助和提携。有人说:朋友不能在一起做生意(因为那是算计)。我却说:只有朋友,才在一起做事——成就事业。
快乐
人生短促,想想人在世上也就七八十年的光景,除去睡觉和婴幼儿期的懵懂,真正有效的时间不过四五十年,三四十万小时。有人说:人生苦短。为什么要“苦”短啊?正因为短,尤显珍贵,才要快快乐乐的,要开开心心的,不是吗?
经常出差是很累的,我当然喜欢待在家里,待在上海。除了有熟悉的朋友和亲人,还有习惯的生活环境和设施,包括偶尔的小小“奢侈”和“享受”。高档酒店再高档,也没有家里亲切;外面的土特产、菜肴再丰盛、可口,也没有家里烧的菜好吃,更不用说身体上的不适和疲惫了。但是因为工作需要,我要经常出差。基于快乐的原则,我总是能将旅途注入很多快乐的成分和因子。
比如,我出差总随身带一个Bose的静音耳机和Ipod,将我喜欢的音乐全部带上。一路上可以和我喜欢的音乐在一起,而且坐飞机也感觉不到吵闹。我也会带上正在阅读的书籍,而且往往带一些哲学、历史、经济学书籍,因为路上干扰少,便于思考。当然,一路上有趣的人、美丽的风景、各地的特产、各地的美食和地方人文,等等,都是我快乐旅程的源泉。就像沈阳的二人转、有美丽单纯服务员的朝鲜餐厅、这一抹夕阳,当然还有我最喜欢的汉庭,都让我对沈阳有了眷恋和喜爱。因为将旅途快乐化了,我不仅不怕出差,还享受出差了。
当然,能够给我带来持续激情、快乐和动力的还是工作和事业。那些都是“花边”,是生命中一些简单的快乐。没有“伟大”理想和目标支撑的人生,对于我来讲过于平淡和平庸。就像平胸的女人,缺乏线条;就像风景里没有高山和流水,不生动;就像音乐没有主旋律,没有层次。可能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的区别,也在于此。
有句俗话说:给你阳光,你就灿烂。我还真是这样,我还希望我们大家都是这样。
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在快乐中绽放,就是凋零了、化作春泥,也曾经是一朵“伟大”的花,至少是追求过“伟大”的花朵。
物质时代的时代理想
既然人生意义不可得,那过程本身就是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我们赋予它意义,在于给其他人(物)提供价值和意义。
闭上眼睛,想几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恐怕这些词汇进入你脑海的概率很大:找工作、出国留学、创业、房价……不是大学生们俗,而是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物质的时代,太多的物质围绕着我们,大学生也不能免俗。
回溯到七八十年前,那时北大的学生在想什么呢?可能是新文化、中国的命运和前途,等等。再看看那个时代北大的杰出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梁实秋、林语堂、胡适、朱自清、徐志摩、冼星海……那是一群多么纯粹和理想的人啊!正是这一群人,奠定了中国这么多年的基础,创造了我们这个时代。
经过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理想年代”,又经过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年代”,再到目前的“物质年代”,我们已将上几代人的理想“积蓄”挥霍得差不多了。如果没有理想的坚持,物质的发达就没有支撑和后劲。而大学生是我们时代精神的代表,和大学生探讨时代理想是最合适的,是必要的。
先从我自己大学时代的理想谈起吧。20世纪80年代大学的风气,比较理想和超脱,大家想的都是国家、民族等事情。随着存在主义等西方思潮的盛行,个人价值观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等诸意识也逐步苏醒。到了大学二年级时,每天奔波于教室、食堂、寝室之间的我,有一天忽然意识到:我这么奔波的意义何在?难道是为了考试?为了中午能够吃块大排?人一下子恍然若失。但身边可以探讨这些问题的人很少,只有从书中寻找答案,不过还是没有结果。这个过程让我接触了许多文史哲经典,让我学会自己思考,不轻易屈从权威和常识,并因此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后若干年的成长,无非是这些思考的实践和延伸。
我经常被人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是什么力量推动我连续创业?一个接着一个,乐此不疲。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顾我大学时代的那个思考。
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我发现:自己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也是历史上许多伟人苦苦思索的命题。从宗教创始人到哲学家、从革命者到改革家,每个人得出的结论不一样,人生的实践也就不一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完全基于个体,同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从哲学角度来看,追寻本体的意义本来就没有意义。本体相对于环境和其他个体才具备相对意义,因此,人类试图寻找本我的意义几乎是徒然。
既然人生意义不可得,那过程本身就是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我们赋予它意义,在于给其他人(物)提供价值和意义。
一开始我是因为生计而创业,不得已而为之。后来在创业的过程中,发现带给自己许多东西。创业的过程也很有意思,给我的生命赋予了价值和意义,并且能够持续激发我的热情和兴趣,让我保持在一个很好的状态和生活方式中。比如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一般不会气馁,因为我觉得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有白天,就会有黑夜;有下坡,就会有上坡。创业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也不会忘乎所以,洋洋得意,更不会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关于这个命题的思考,至今为止并没有结束,我还在探索、思考中,这个过程本身就赋予了我生命不一样的意义,而且不断调整着我未来的方向和价值取向。
大学时代的一个思考,影响了我的一生。理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理想是因,物质是果。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重要的是确定一生的目标和方向,物质(找工作、出国留学、创业、房价、金钱等)的东西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是理想。所谓“物欲无边”,人类对于物质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而理想就是给物质一个边界。理想是我们生命矩阵的收敛点,有了它,生命的方程式才会有收敛点。理想是我们生命中的“止”,《大学》里说得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人的一生中,最理想的时代是大学时代;一个国家、民族的理想发轫于青年,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你们的理想和价值观决定了你们的未来,决定了国家和民族下一个阶段能够到达的高度。
愿你们多一些理想,少一些物质;志存高远,取法乎上!
得天下之道
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他们要改变中国的命运,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淮海战役结束后,长江以北已无大仗可打,新中国的建立也只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