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国家使命
2668600000030

第30章 戈壁滩上的爱神(1)

1

苏青林陪同苏联专家组成员,以及陈教授等北京来的专家,在基地专家楼开完座谈会后,在食堂吃了点便饭就来到办公室批阅文件。他不能不来啊!这几天是东北、上海两路人马到达新川峡的日子,他和他的战友们必须坚守岗位,随时迎接远方来的客人。

秘书进来向他汇报说:“苏书记,你们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北京周总理办公室来过电话,要你今天晚上等候北京的电话。”苏青林点点头坐在了写字桌前,见桌上放着他好久没顾得上嗑的一包葵花籽,便拿起来在手里掂了掂,久违了的清香引诱得他真想坐下来嗑他个轰轰烈烈!

突然,电话铃响了。苏青林擦擦手拿起了电话后吃了一惊,是周总理直接打来的:“周总理,都这么晚了,您还没有休息?”周总理的声音很洪亮:“青林呀,毛主席对西北的有色金属工业十分重视,并亲自过问,要求你们在短时间内把新川峡的旧‘三多’(狼多、风多、蝎虎子多)变成新‘三多’。你知道新‘三多’吗?”

苏青林大声说:“总理,我知道。是厂多、人多、贵金属多!”

周总理接着说:“说得好!目前,我们必须打赢打好两场战役,一场是抗美援朝战争;一场是地方工业建设战争。我们新川峡必须打好有色金属工业建设这场特殊的战役!要让美帝国主义看一看我们不断强大起来的中国!”

接完周总理的电话,苏青林热血沸腾,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周总理的电话,使他感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他整理完桌子上的文件后,给办公室李主任打了一个电话:“李主任,你们写的关于苏联专家工作和食宿安排的报告,我没有看到呀。你们是不是还没有给我送过来?”李主任告诉他,报告在第一个文件夹里。苏青林在李主任说的地方找到了报告,他翻了翻说:“李主任,要了解一下,他们在生活上还有什么要求?”李主任说:“专家们都说我们给他们的白酒太少,问能不能再加一点。”

苏青林知道苏联人爱喝白酒,就说苏联专家的这个要求我们要理解,这一点也不过分。他要李主任马上通知后勤处安排办理。

刚挂上电话,机关事务办公室主任的电话又打来了,他说刚刚接到通知,半小时后上海的火车到达新川峡。苏青林问,东北的火车什么时候到?对方说,东北的火车估计一小时后才能到达。苏青林看看表,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就接着问,接站的工作是怎么安排的?我这里怎么没有具体的文字材料呢?对方说,马副书记马上要到你办公室去,他交代说他要当面给你汇报。苏青林笑着说,在马书记没有到之前,你先给我说一说。对方说,机关里的同志和一、二团的全体官兵都已经出发去火车站了。苏青林听了感到很满意,也暗暗佩服马云天同志办事确实得力。和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在一起工作,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放下电话后,马云天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对他说:“苏书记,上海的火车又晚点了。”

“晚多久?”苏青林问道。

“一个小时左右。”马云天回答。

“东北的火车几点到达?”

“凌晨一点左右到达。”马云天答道。

“这也巧了,原来计划上海的火车应该是今天白天到站的。这样一来,上海和东北的“先头部队”差不多就可以一起到了。”苏青林感到很兴奋,他请马云天坐了下来:“这样也好,我们的欢迎大会就好开了。不过,马副书记,今天晚会的质量可要高一点哟!”

“这事儿你就放心吧。”马云天拿出烟斗来不紧不慢地塞烟沫:“苏书记,别看打仗你是行家,开矿你是专家,可今晚这样的会,我看你就不如我了。”

苏青林很认真地接着说:“还有,做思想工作,我也不如你呀!”

两人都笑了起来。

苏青林也点燃了一支香烟,想着今天开始,这里陆续就要增加两、三万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他们中的主要力量是东北和上海搬来的三个大厂的人马。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在茫茫戈壁滩上,突然要出现三个新的工厂,这简直是当今世界的奇迹啊!

“这搬迁来的设备……”苏青林抬头见马云天正在痛快地抽着烟斗,好像大演员在登台之前孕育角色似的,便提醒说,“还有职工的住宿安排可得考虑周到啊!”

马云天磕了磕烟灰,接过了他的话头:“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我们已经准备好的干打垒房子,只能安排三千人的住宿。也就是说还有两万多人没地方住。这项工作是按上次党委会上的决定安排的,我们把百分之九十的营房腾出来,这就基本上就能解决两万人的住宿问题,剩下的吕老哥发动村民挖了些窑洞,我算了一下,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苏青林摁灭了烟头,凝思了片刻,站起身来,轻声叹了口气说:“不过,我们一定得注意窑洞的安全啊!马副书记,这回又要让我们的战士们住帐篷了,我这心里不好受呀!”

“是啊,好在是夏天。放心吧,书记同志。”马云天也站了起来:“我们的第五批干打垒房屋还有一个多月就可以完工了,到那时,战士们就会陆续住进干打垒房子里了。”

“要抓紧施工,尽可能提前,还要保质保量的把房子盖好。”苏青林想了想又说:“人手如果不够,可以把刘团长的三营顶上去。”

“这样当然好哦!工期就可以提前啦!”马云天高兴地又一次站了起来。

“将来发展了,建起了正规宿舍楼,这些干打垒房子还可以另做他用嘛!”苏青林拉了他一下,边往外走边问:“对了,今晚是怎么安排的?我是说机器设备,还有行李等等。”

“行李按房屋分配计划,由专人负责拉到住地。”马云天思路清晰,胸有成竹地说:“机器设备今晚暂且不动,我们派警卫值勤保护。下火车的人员可以直接接到篝火晚会现场。你放心吧,我已经把一切安排得有条不紊了!”

“好啊,政委,我真是太高兴了!”苏青林欣慰地望着他,抬起手来看了看表,“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走吧,政委。”

2

吉普车朝火车站开去,一路上,他们聊着,不知不觉已到了火车站。苏青林向车窗外望去,只见一堆一堆的篝火将火车站前的空旷戈壁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两幅巨大的横幅面对着车站出站口拉开,上面分别写着:“热烈欢迎东北、上海三万英雄儿女到大西北来!”“大西北需要你们来描绘新的蓝图!”

两个团的官兵排列在出站口的两边,黑压压的一片。梁振英的一团和刘天忠的二团正在相互拉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歌声,响彻在戈壁滩的夜空。

远处,火车的灯光射过来了,鸣笛声也传来了。不一会儿,一列闷罐子货车缓缓驶进了戈壁滩上的小车站。铁路线从东南延伸到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锣鼓声中,基地的解放军官兵呼喊着“热烈欢迎上海女同胞!”“热烈欢迎上海两厂迁入新川峡!”的口号,此起彼伏。

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口号声中,南国女子千姿百态地走下了车,步入了临时的欢迎会会场。

“快看哟,一个比一个漂亮!”有战士惊呼起来了。

“新川峡啥也不缺,就缺女人呀。”

又有人啧啧叫好:“这下可好了,一下子来了一两万哪!”

“这哪里是搬迁工厂呀,是给‘英雄第一师’的小伙子们搬来了媳妇嘛!”

“别光想着咱自己啊,东北有个冶炼厂也就要来了,七八千人也全和我们一样,一个个都是光棍一条呢!”

“真是不得了啊,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工厂,这历朝历代哪有这移山倒海的气魄呀!”

……

大家议论纷纷,赞叹不已。

3

上海女工进入欢迎会会场时,数百堆篝火一起点燃了,火光熊熊,照亮了戈壁,映红了无垠的大漠和深邃的天空,一眼看上去,真是千古奇观。

“哇,好壮观啊!”上海女工吕扬首先惊呼起来。

脚下的沙子漫进了女工们的鞋子,她们干脆脱掉了鞋袜,赤着脚走在沙地上,觉得沙地热乎乎的,松软松软的,舒服极了。

会场设在一个大沙包上,沙包上铺了一层野草。彩门是用树干和沙生植物搭建的,彩门上端的横幅上写着:新川峡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欢迎东北上海英雄儿女篝火晚会。

吕扬又是一声惊呼:“快看呀,姐妹们!”

原来她看到了一堆堆篝火上架着的一口口大锅,这些大锅里煮着的是大块大块的黄羊肉;一边的火堆上,还架着烤全羊……

与此同时,李铁军奉命前去接陈雅玲副院长和吴玉珍来参加欢迎会。当李铁军去敲陈雅玲家的门时,陈雅玲和陈刚正在焦急地等苏青林回来。一听敲门声,陈雅玲忙放下了手中的毛线,开门却见是李铁军。

“陈副院长,首长让我来接你和刚刚。”李铁军站在门口认真的说。

“谢谢。我们马上就走。”陈雅玲正说着时,陈刚呼唤着,一下子跳了起来,向门外跑去。

吉普车在马云天家门口停下时,马云天的妻子吴玉珍骂骂咧咧出来了。见陈雅玲和陈刚站在车前等她,快走了几步,换上了笑脸:“雅玲,你来了?”

“来了,快上车吧。”陈雅玲扶了吴玉珍一把。上车后,对她说:“大姐呀,马副书记管那么多事儿,忙呀!他没空来接你,让我们来接你。”

吴玉珍摆摆手:“唉,别提他了……”

吉普车在此起彼伏的锣鼓声向篝火会场开去,远远望去,熊熊燃烧的、起伏不平的篝火壮观极了。整个沙漠,都燃烧起来了,深邃的夜空都被一堆堆篝火映红了……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天,记住在沙漠戈壁上的这个盛大节日。

但上海姑娘们踩着酥软的沙漠置身于沙漠火海之中时,一阵阵肉香味也扑鼻而来了……她们欢快地说着,笑着,此时此刻,她们完全忘记了自己已经离别家人,置身于异乡了。

列车到达西部时,她们虽然在火车上看到了从来没见过的荒凉,心中也曾有过说不出的滋味,但是一下车,看到的却是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句句亲切的问候,闻到的又是天底下勾人魂魄的香味……这一切,在霓虹闪烁的大上海是不可能有的。所以,她们在不知不觉、稀里糊涂投入到大漠怀抱里的一刹那,马上就感觉到了母亲一样的亲切,体会到了父亲一样的温暖。但她们在母亲的温馨、父亲的怀抱里休息片刻、睁开眼睛之后,看到的是有生以来奇特的欢迎会场里!哇,上百堆篝火把四周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上海街头的霓虹灯也不如它好看呀!此情此景,可真让这些大都市的姑娘们大开了眼界,她们忘记了一路的疲劳,忘记了沿途的荒凉,觉得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全新的“家”里。

苏青林和马云天围着篝火转了一圈,篝火四周人头攒动,篝火中烧柴噼噼啪啪的响声,和人们嘻嘻哈哈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非常的壮观……他们俩也被这庞大的气势震撼了。

苏青林整理了一下白衬衣,然后又把腰带紧了紧,对马云天说:“东北来的车快到了,我们是不是该到火车站去了?”

马云天看了一下手表,点点头望着苏青林:“苏书记,我看你今天显得特别有精神。”

“你也一样!”苏青林望着他笑了笑。

4

火车站前,锣鼓喧天、歌声嘹亮、红旗飘扬……

东北冶炼厂的工人们在歌声、口号声中下车了……见迎接他们的军民黑压压的一大片,很是感动。厂长于振中一刚走下火车,就看见了前来迎接他的苏青林,不由傻眼了,这不是……

苏青林也认出了他,心里一阵高兴,连忙上前一步,立正、军礼:“老营长,原13连连长苏青林前来迎接你!”

能在戈壁大漠见到他一直以来都欣赏的战友,这是于振中怎么也没料到的。他的心情和苏青林一样也是十分激动,他望着苏青林赶紧立正、敬礼:“李连长,我的营长早就不当了。我于振中现在是冶炼厂党委副书记兼厂长。”

老战友相见分外亲热,战场上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今天在建设大西北的新的战场上又相见了,怎不让人激动和兴奋呢?他们短暂的握手后,就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我们又整一起了!”于振中操着东北口音,不由自主的、兴奋地说。

“在老部队,大家都说我苏青林是你老营长的马前卒。这不,这次又是我先来了这里,紧接着你老营长也来了。老营长,咱们这是缘分哪!”苏青林特别欣赏老营长的满腔豪情,他干脆利落,在战场上是一员猛将。

马云天见他俩一个劲地说着,自顾往前走着,却把自己撂在了一旁,显然是被战友的重逢感动得忘记了一切。他急忙快步跟上去,自我介绍道:“于厂长,我是马云天,是新川峡基地党委副书记。你的连长苏青林同志现在是我们的党委书记,是基地的最高首长。”

“马副书记,不急嘛!”苏青林阻拦道,他不想让曾经的老营长过早地知道自己的身份。

于振中一听,又一次傻眼了,他转身又一次握住了苏青林的手:“青林,你真是基地的一号首长?”

苏青林只是笑,却不回答。

马云天在一旁急着说:“这还有错?严格说是二号首长,一号首长由********陈子云同志兼任。”

于振中在心里暗暗埋怨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个当年的连长在战场上就有别于其他的干部战士,他不仅勇敢,而且善战,在战略战术上都能讲出不少的道道来,是自己手下的一员虎将啊!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曾经的部下今天已经是国家重点项目的一号首长了!

于振中欣喜地对着苏青林,立正敬礼:“报告基地一号首长,于振中带东北冶炼厂八千名干部职工和120台机械设备前来向你报到 !”

苏青林还礼:“好啦,老营长。咱们走,到篝火晚会会场去。”

一路上,性格直爽的东北汉子们见首长们一边走一边说着,一会儿握手拥抱,一会儿又敬礼“报告”,都好奇地看着听着。等首长们上了吉普车,他们便咋咋忽忽的议论起来。

“想不到,我们厂长还是基地总指挥当年的上级呢!”一个小伙子自豪地对身旁的伙伴说。

“是啊,你看人家提升得多快,当了师长,现在都成总指挥了!我们厂长顶多还是个团级。”身旁的伙伴觉得自己的厂长有些委屈。

小伙子也深有同感:“这都怪咱们厂长那个牛脾气,要不然,我看早上去了!”

王叶华见他们谈得热闹,走上前来:“你们说什么呢?快走吧!”

工人们停止了议论,加快了脚步,一起向火光熊熊的会场走去。

吉普车里,苏青林和于振中还在滔滔不绝地聊着当年在部队时的一些往事,马云天为他们在西部重逢感叹不已。

“真想不到啊!”于振中好半天了还在重复着这句话。

“没想到什么?”苏青林看看老营长,笑了笑说,“我成了师长,成了新中国第一个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的副总指挥?”

“真能整,说啥也想不到啊。”于振中究竟说了多少个“想不到”了,可能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楚了。

“老营长,你当营长时才21岁,有一身连死都不怕的硬骨头,你知道我那时多羡慕你吗?”苏青林爽朗地笑着,诚恳地望着他又说,“你就是脾气直一点,说话冲一点,让有些人看不惯。否则,你早就是师长,甚至是军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