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国家使命
2668600000029

第29章 都是狼崽子惹的祸(2)

太阳越升越高了,沙漠里渐渐的升腾起了热浪。车行至小龙山脚下时,前后两辆车都被一簇一簇的骆驼刺等沙漠植物卡住了。苏青林跳下车,转身扶着陈教授下了车。他见前面的路更加难行,便对大家说:“没办法,我们只有步行了,让铁军他们慢慢折腾吧。”

几个小时后,在小龙山的嶙峋怪石之间,苏青林一行数人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来休息、喝水。

陈教授个子不高,身子却很硬朗,他握着地质锤敲打着身边的一块块石头:“小凤山有那么大的铜矿,我判断,这小龙山里也应该有其他的贵重金属。”

“陈教授,我和王工也是这样认为的。”苏青林起身望了望南边的小凤山东山后,指着北边的小龙山说:“最早发现的铜矿就在这里。民国时期勘探出的金矿也在这里。当年吕村长发现的金沙矿也在这里。”

陈教授点点头,很感兴趣地问田茂才:“田队长,你父亲最早是在哪里发现的孔雀石?”

田茂才朝小龙山西北方向的戈壁滩指着:“离这儿差不多有十多里地吧。”

他们喝了点水继续朝西北方向走。陈教授边走边敲路边的石头。王希维也很兴奋,东瞅瞅西看看,捡了不少石块放进了背包里。

夏日如炉,骄阳似火。

大家汗流满面,衣服都湿透了。走到小龙山脚下休息时,都一个劲地蹲下喝水。

王希维刚想打开水壶喝水时,不远处一块石头吸引了他。他拧紧水壶盖子跑了过去,他饶有兴趣地蹲下看着这块闪着绿莹莹光斑的石头。不一会儿,他捡起这块石头后大喊:“田队长,你过来看看,是不是这种石头?”

田茂才走过来从王希维手中接过石头在手上掂了掂,仔细的看了看,然后肯定地说:“对,就是这种石头!”

“是孔雀石吗?”坐在陈教授一边的苏青林一惊,急忙站了起来。他和陈教授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陈教授急切的将田茂才手中的绿色花纹状的石头拿在手里,用放大镜看了一会儿,然后兴奋地望着苏青林:“苏书记,我们找到孔雀石了!”苏青林接过来看了看,高兴地说:“是孔雀石,一点也不含糊!”

苏青林见大家都凑上来了,就把孔雀石给他们看:“陈教授,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在小龙山中一定有铜镍矿床。”

“苏书记,你这么有把握?”陈教授望着他。

苏青林欣喜地接过孔雀石对陈教授说:“陈教授,当年,我在大学里见过加拿大镍矿的标本,是我的导师谌步磊让我看的,和这快石头几乎是一模一样!”

陈教授竖起大拇指,“真是名师出高徒啊,你的导师谌步磊是我的同学。苏书记,我同意你的看法。”

5

大家一边朝山坡边走一边谈论着发现的孔雀石,好不热闹。正走着时,苏青林发现陈教授的脚步已经有些不大稳了,同时,他嘴唇上还起了一层黑色的干皮。他忙上前扶住了陈教授:“陈教授,你休息一下……快来!水!”

可是,所有的水壶都空了。

“我没什么……能坚持。”陈教授在苏青林的搀扶下,慢慢移动着脚步。苏青林对通讯员:“快去,把老村长给我请来!”

吕泰山从远处拿着一块石头跑过来了:“苏书记,我在这里!我也找到了一块石头!”陈教授接过吕泰山手中的石头时,大喜:“老村长,这……这是……是一块孔雀石!”陈教授转向苏青林,吃力的说:“书记同志,如果……我们对前面……发现的那块……孔雀石有点……吃不准的话,那么……面对这块……这块孔雀石,我……可以肯定……的说,我们……的脚下,就……就是……是大型的铜镍……铜镍矿床……”

苏青林问吕泰山:“老哥哥,有没有办法找到水?”

吕泰山望了一眼陈教授的嘴巴,胸有成竹的说:“苏书记,别急,我自有办法。”他指了指远处戈壁与沙漠接壤的地方说:“在沙漠的边缘,长着一种宝物,吃了它不但能解渴生津,还能解饿呢。”

“老村长……什么宝物呀?”陈教授的精神马上振作了起来,风趣地说,“这宝物……莫不是曹操……‘望梅止渴’中……的‘梅’吧?”

吕泰山“呵呵”一笑:“陈教授,曹操的‘望梅止渴’是水中捞月,而我这止渴的‘梅’如同是井中取水。”

“吕村长能文能武,思维敏捷,妙法多多。”苏青林扶着陈教授:“走,跟着吕村长,去寻‘梅’解渴去也。”

陈教授推开了苏青林的搀扶,迈开步子跟在了吕泰山的身后。苏青林笑了起来,说吕村长的“望梅止渴”果然高曹操一筹啊!

吕泰山在戈壁沙漠接壤的地方停下了,大家的目光也集中在了吕泰山的身上,看他究竟能不能找出宝物来。他在一丛丛白刺、红柳墩边蹲下来仔细地观察。一会儿工夫,他在沙地上找到了豆粒状的一点红尖儿,他高兴地扑过去跪在那里,小心翼翼地用手轻轻地挖开了沙土层。顺着红尖挖下去,如同狗生殖器状的一根粗壮的植物被挖了出来。吕泰山拎着这个东西说:“苏书记,陈教授,这就是锁阳,俗名叫沙狗球,解渴又解饿,还大补哩。”说罢,他用手搓去了锁阳上边的土,然后把锁阳一折为二。他把一半给了陈教授,又把剩下的一半分给了大家。

陈教授吃得津津有味,赞叹说:“果然有生津解渴的功效啊!”

这时候,突然起风了。吕泰山看了看西北边,忧虑的对苏青林说:“苏书记,是沙尘暴来了。我们赶紧走!”

苏青林望着西北边黑压压的乌云说:“这之前一点预兆也没有,怎么这沙尘暴说来就来了呢?”吕泰山一边指挥着人马撤退,一边对苏青林说:“这风来势凶猛,毫无遮拦,我们赶紧走!”吕泰山的话音刚落,铺天盖地的沙尘就压过来了……

王希维连忙往一个崖沟里跑,被吕泰山看见了,他冲上去一把抓住了王希维,然后高声对大家说:“遇到沙尘暴,千万别往低处躲。那样,沙石会把人活活埋了的。”吕泰山用另一只手拉住了陈教授:“苏书记,这沙尘暴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手拉手,都跟着我走!”

苏青林见吕泰山这样说,就主动的拉住了陈教授的另外一只手:“同志们,我们听老村长的!我们只要跟着老村长走,我们就能够走出危险!”

大家果然一个拉着一个,紧紧地跟在了吕泰山的身后。他们顶着狂风卷起来的沙石,艰难地向前走着。沙尘暴越刮越大,天地间灰蒙蒙的一片,人们已经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对此,吕泰山心中有数,他拉着陈教授和王希维,顶着风低着头走……大家的脸上、手上,还有脚脖子上,都被沙粒打的生疼。吕泰山告诉大家,不要泄气,我们马上就要走出去了……苏青林也给大家打气说,我们跟着老村长就没事。我们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胜利!

大家低着头,有的还闭着眼,跟着吕泰山指引的方向前进,前进……

“好了,路找到了!” 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了,大家突然听到了吕泰山的喊声,大家这才松了口气,也抬起了头……眼前还是一片大沙漠,大家不知道路究竟在何方?

吕泰山停了下来,对大家说:“你们看到前面那个圆圆的西瓜了吗?”

大家顺着吕泰山的手看过去,果然,前面的沙子上,一个西瓜露出了一点点脑袋……

吕泰山跪在沙地上,轻轻地挖开了西瓜周围的沙子,原来是半拉西瓜皮……他挥挥西瓜皮说:“有了它,我们就等于找到路了。”大家仍然手拉手围拢在了吕泰山的身边,吕泰山坐在沙地上告诉大家。沙县人出门赶路,其干粮就是西瓜。西瓜吃完了,他们就把瓜皮平扣在抹平了的沙地上,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给迷路者指引方向,而是给过路人留下瓜皮解渴……

“老哥哥,我明白了。”苏青林笑着说:“我们看到了瓜皮,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找到了路,对吗?”吕泰山把瓜皮分配给了大家后,告诉大家:“我们不但找到了路,而且马上就能看到我们的吉普车了。”

是吗?大家立即朝着东南西北看了一遍,并没有看到吉普车的影子。吕泰山告诉大家:“吃完瓜皮后,大家继续跟着我走,一顿饭的功夫,我们就看到车子了。”

吃完瓜皮后,大家顿时有了精神。在吕泰山的指引下,半小时后果然彻底的走出了沙漠。这时候,风沙也渐渐小了下来。可是,天已经黑下来了……

“吕村长真了不起,要不是你给我们引路,今天我们都要困在沙漠里了。”陈教授喘着气,背对着风沙,好奇地问:“吕村长,这半个西瓜皮的奥妙果然神奇啊!”

“神奇,的确神奇!”大家都啧啧赞叹。

一位叫程边山的地质队员深有感触地说:“今天是我们勘探历史上最有效率的一天。”

另外一个地质队员接着说:“这么强的阵容嘛,教授、工程师、基地总指挥,还有高级向导,效率自然是高了。”

程边山听了同伴的话以后,沉思了一会儿说:“一个地质人员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有实践。像吕村长一样,既有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不然,我们就会困在沙漠里直到饿死、渴死。所以,我认为,曹操的‘望梅止渴’是静止的、保守的,而吕村长的‘望梅止渴’是发展的,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前进的……”

陈教授听了点点头说:“嗯,年轻人,高见,高见!我们都要多向吕村长学习啊!”

田茂才在一旁看着程边山,突然冒出了一句:“依我看你们应该留下来,在我们基地探矿队工作!”

两个年轻人高兴地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真的吗?我们求之不得呢!”

“好哇!苏书记,你们挖墙脚挖到我们地质部的头上来了!”陈教授指着苏青林笑道。

忽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呼喊:“苏书记!苏书记……”

“看,灯光!”王希维高兴地叫道。

“李铁军他们把车开来了。”苏青林看见在迷蒙的远处,车灯在闪亮。他把双手拢在嘴边回应:“李铁军,我们看到灯光了。”

大家一阵雀跃。

6

李铁军他们想尽办法把吉普车开出艰难的地段后,绕道向苏青林他们靠拢。他们的车在坑坑洼洼的戈壁沙地里艰难地行走着,走一阵,他们下车把路面平整一次,扒沙、垫石,忙了一路才走到了这里。

天完全黑下来时,大家才走到了车前。李铁军等人拿起车上的水壶递到了苏青林他们的手里。他们“咕嘟咕嘟”不停地喝着,直到所有的水光了才罢休。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撕心裂肺的狼嚎声把大家都惊呆了。

“糟了!我们被狼群包围了!”吕泰山警觉起来。

大家向周围一看,一双双绿莹莹的狼眼在黑暗中闪耀着,狼的嚎叫声更尖厉了,车灯下可以依稀看到凶恶的狼们,正龇牙咧嘴、虎视眈眈地看着人们。

大家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了,刚脱离了沙尘暴,又遭遇了群狼的围攻。

吕泰山围着车子转了一圈,走到李铁军面前,问:“车里是什么气味?”

“没什么味呀?”李铁军摇摇头。

“不对吧。”吕泰山凑近车厢,“你是不是……”他见苏青林看着群狼准备掏枪,连忙拦住:“打不得,今天这架口(架势),开枪不但无用,还会招来更多的狼。”

“那怎么办?狼越来越多了。”苏青林焦急地问。

吕泰山又用鼻子在车厢里嗅了嗅,动气地大声对李铁军说:“把车上的狼崽子放了!”

“车上有狼崽?”苏青林疑惑地盯着李铁军。

李铁军低下头,轻声地应道:“是,书记。下午我们修路时在沙坑里捡的。”

苏青林连忙叫道:“还不快放了!”

李铁军战战兢兢地把小狼从车厢里抱出来,放了。

一匹母狼跑上前来,叼起狼崽又放下,前后左右嗅了一阵,抬起脑袋朝天长长地嘶叫了一声,然后叼起小狼崽转身就跑了。这显然是一匹头狼,它走了,几十匹狼也“呼啦啦”转身跑了。

“看你惹的这祸!”吕泰山冲着李铁军说,又望望大家:“狼心很齐,它今晚要是救不了它的孩子,几个拿枪的好猎手都不是群狼的对手。狼们会前赴后继,直到剩下最后一匹狼……”

“铁军,记住了!”苏青林感叹不已,“我们大家都应该记住。”

“总算有惊无险啊!”陈教授恭敬地望着吕泰山说,“幸亏泰山老弟啊,你又一次救了我们呀。”

苏青林心潮起伏,常在沙漠边生活的人,不仅仅是在沙海里弄潮,而且也是在沙海里搏击啊!透过今天的沙尘暴、锁阳、狼崽子、群狼……他进一步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人民群众永远是解放军的坚强后盾。

在回去的路上,大家都谈论着狼的话题。吕泰山心有余悸地说:“狼也有它的处世哲学啊。”

苏青林点点头,刚才的一幕值得自己深思……人类应该具备的一些可贵的品质在狼的身上同样可以看到,众狼一心,在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的时候,必群起攻之;顺水行舟,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共同进退,狼虽然习惯独自活动,却是最团结的群体,当有伙伴受伤或者是遇险的时候,绝不会有个狼逃走;卧薪尝胆,狼绝不会在自己弱小的时候去攻击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狼群团结齐心、奋勇向前、前赴后继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在新川峡基地建设中所需要的吗?眼下,新的矿点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接下来就是万众一心,动用所有人的智慧和力量大规模开采国家宝藏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