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国家使命
2668600000010

第10章 向军旗敬礼(1)

1

师部大院里,张灯结彩,军旗迎风飘扬。彭德怀、陈子云及苏青林等军地领导干部,在几张桌子拼成的主席台上就座,台下肃立着即将开拔的将士们,会场上的气氛极其庄重神圣,甚至有些悲壮。

司令部参谋长在台上一侧庄严宣布:“原‘英雄第一师’干部战士告别军旗仪式,现在开始!”

台下的将士们在口令声中全体起立,又在口令声中整齐地向主席台行军礼。这次的军礼非同一般,他们既是向首长告别,也是向记载着荣誉的军旗告别。从现在起,他们将永远地告别战场,告别军旅生涯……

有不少将士已经落泪了……

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

听着熟悉的旋律,将士们同声高唱,这嘹亮的歌声如命令似号角,曾伴随着他们一次次冲锋陷阵、赴汤蹈火,攻下了敌人的一个个阵地……

十二发炮弹射向天空为军乐助威,这隆隆的炮声和悲壮的乐曲又把将士们带进了战争的岁月,带进了激烈厮杀的战场。

礼炮、军乐余音袅袅,参谋长大声宣布:“‘英雄第一师’原师长苏青林同志向新师长赵长征同志移交军旗!”

三名护旗手高举鲜红的军旗、迈着威武的正步,走上了主席台,站在了苏青林的面前。苏青林双手接过了沉甸甸的军旗。

这面军旗同第一师的将士们曾经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军旗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这面军旗记载着“英雄第一师”无数次战斗胜利的辉煌,还浸染着无数先烈们的鲜血。军旗是精神的标志,军旗是前进的号角,军旗是冲锋陷阵、夺取胜利的象征。

苏青林大踏步地走到赵长征面前,怀着对军旗的眷恋,庄严地说:“师长同志!‘英雄第一师’原师长苏青林、政委马云天携全体干部战士向你移交‘英雄第一师’军旗!”

赵长征郑重地接过军旗,用力左右挥舞着。

看到这一幕时,马云天和梁振英、刘天忠都泪流满面,苏青林转过身子,偷偷地拭掉了奔涌而出的泪水。

参谋长接着宣布:“请省委书记陈子云同志向新川峡有色金属工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苏青林同志授旗!”

苏青林走在前面,马云天和梁振英在后,组成三角队列,来到了陈子云面前,接过了写着“新川峡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建设指挥部”的旗帜。苏青林又庄重地将新旗帜交给了升旗手。

参谋长激动地高喊:“升旗!全体敬礼!”

新的旗帜冉冉升起,飘舞在天空,苏青林仰头注目,这是新的命令、新的号角……从现在开始,新的战斗历程即将开始。

当参谋长宣布,请彭德怀司令员讲话时,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掌声中,彭德怀司令员对大家说:“同志们!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中国新川峡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了。这表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建设的第一场战役从今天起打响了!

“同志们!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缺铜呀!更缺其他有色金属。新川峡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建设指挥部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缺乏有色金属的历史就要结束了!帝国主义、国内反动派想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笑话,那只能是痴心妄想!同志们,这就是党中央毛主席、西北野战军为什么把你们这支英雄的部队派到新川峡去的原因!”

掌声。

“同志们,党中央、毛主席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全师官兵的极大信任。我们要继续保持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继承我军敢打硬仗的革命传统,保持军民团结的优秀本色,发扬人定胜天的英雄主义精神,争取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建设的伟大胜利!”

掌声中,会场上下的干部战士们欢呼雀跃,个个斗志高昂。

苏青林的思绪早已飞到了400多公里外的新川峡地区,他梦寐以求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他应该高兴才对。可眼下,他的心情是沉重的,以至于战争岁月里那惯于震荡的神经此刻也很难平静下来……

2

“英雄第一师”兵分两路,先后出发了。

新师长赵长征率领以三团干部战士为主组建的新的第一师,提前离开了蓝河雁滩军营。他们将奔向酒泉,和西北野战军其他部队一起投入到解放大西北的战斗行列之中。

苏青林、马云天带领以一团、二团干部战士为主组建的“新川峡有色金属工业建设指挥部”也随后离开了蓝河,向新川峡进发。他们将落户新川峡,那里将会成为他们长久的居住地。

队伍急行军五天后,汤县县城已近在咫尺。苏青林举起望远镜察看地形,在汤县县城的西北方向,全是戈壁沙滩。再往北走,泰山隧洞就在眼前了。这一路的戈壁滩,几乎是寸草不生,再加上烈日当头,让人感觉像是钻进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一样。

突然,他和马云天乘坐的“嘎斯69”吉普车熄火了。司机揭开了热气腾腾的引擎盖,发现水箱已开了锅。苏青林和马云天下了车,继续朝前走。司机马上从车后的工具箱里提出了准备好的水,往水箱灌了进去。

马云天看着前边说:“穿过泰山隧洞,就真的是大戈壁了。”

苏青林朝泰山隧洞方向看去,在开阔的视野里,河西的荒凉尽收眼底。马云天见苏青林突然有点伤感,很是奇怪:“苏书记,你看到什么了?”

苏青林抬头看看大漠的太阳,再望望远处的矮山说:“十多年前,我的两位同学,为考察新川峡的地质,就牺牲在了这里。他们的名字叫邵一波、粟一森。”

“想看看他们吗?”马云天提议说,“反正也顺路。”

苏青林点了点头。马云天让刘天忠乘着吉普车先走,到前面看看,找找师长同学的坟墓。刘天忠自信的说:“一定能找到!我听说过这件事,老村长还给立过碑呢!但我不敢肯定具体在哪个方位。师长,你把他们的名字告诉我。”

苏青林把邵一波、粟一森的名字写在了刘天忠的手心里。

眼前是满目的荒凉,还有路两边大大小小的坟丘,密密麻麻地、毫无规则地躺在高低不平的戈壁滩上。这些坟丘都不高,有些几乎都塌陷了。经过了岁月的侵蚀,谁也不知道被埋葬者来自哪里,为什么而来,更不知道埋葬者是何许人也。坟茔给神秘的戈壁增添了一层死亡的阴影,然而,战士们对这一切只是觉得好奇,他们对死亡和神秘早已司空见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每一次战斗中,有多少战友为革命战死沙场啊?他们就地掩埋了多少战友啊?有些战友连个墓碑都没有留下。眼前这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难道也曾发生过激战?

刘天忠告诉大家:“这些没有墓碑的坟地被人们称为乱葬岗,意思是乱七八糟埋人的地方。”

“这里埋着什么人呢?”有战士问道。

“有红军,也有国民党兵。”刘天忠告诉他们:“一场战斗过后,尸体有的被烧得面目全非,根本认不出来哪个是红军哪个是马匪军?我们老村长说,马匪军里当兵的有不少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全埋了吧!所以,才有了这个乱葬岗。”

“团长!”梁石头在远处大叫:“我找到了!”

刘天忠大踏步跑了过去,梁石头说得对,果然是邵一波、粟一森的坟墓。

3

苏青林和马云天在乱葬岗的边缘地带,停下了脚步。他们望望天空,是那种出奇的蓝,蓝得很纯净,没有一丝云彩,让人感到美丽至极。

刘天忠的吉普车飞快地开过来了,车还没停稳刘天忠就跳了下来。他走到首长跟前,低声说着什么。苏青林听了点点头说:“好。我们就在泰山隧洞口吧。”马云天马上命令,通知部队,到前边泰山隧洞口休息!

刘天忠又上了车,快速向前面的队伍开去。

马云天笑着说:“我们的刘团长,想法不少啊。”

苏青林点点头说:“经历了这么多年战争的洗礼,他应该成熟了。战争是一所大学校啊!再说了,这次是回到了他的家乡,他的心情一定和我们不太一样啊!”

马云天心说,这又何尝不是我自己的家乡呢?马云天除了兴奋之外,还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在心头跳跃。

“嘎斯69”吉普车缓缓地跟了上来,苏青林和马云天上了车,朝泰山隧洞方向驶去。先头部队已经在隧洞口休息等候了,后边的部队还在不断地开来。

苏青林、马云天下了车,仰望着泰山隧洞,经过了20年的沧桑之后,洞口上方的几个大字已经斑驳了。穿过这个洞子,再走20多公里地就到部队此行的目的地吕九庄了。

20年前,吕九庄村村长吕泰山针对山路难行、出门要绕几十里山道的实际情况,历时四年,修建了泰山隧洞。吕九庄到汤县的距离缩短了近一半。吕九庄的山民从此走出了大山,告别了封闭和落后。为了这个山洞,吕泰山耗尽了自家的家产,为此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被山民们誉为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解放汤县时,由于吕泰山帮助解放军通过在国民党军队里当兵的儿子搞出了国民党的城防图,解放军炮兵准确无误地炸毁了国民党守军的暗堡工事及火力点,汤县的历史名胜和文物古迹因此而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

吕泰山为人民为革命做出的贡献远不止这些。

1936年冬天,红西路军首长陈昌浩、徐向前的指挥部就设在汤县。

国民党马匪军为了消灭红军,马步芳将两个团的兵力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伏在了汤县北侧的山沟里。他们将在翌日凌晨向红军营地发起攻击,同时,突袭红军设在城里的指挥部。三位前来新川峡考察地质的青年人无意中发现了这一切,在吕泰山的帮助下,他们连夜把敌情送到了汤县,粉碎了马步芳偷袭红军的阴谋。

这三位青年就是苏青林的大学同学,他们叫邵一波、王希维和粟一森。为了新川峡地下的宝藏,他们秘密从西部省省城蓝河来到了汤县,又冒着严寒徒步到吕九庄考察地质。在完成任务返回的途中,发现了埋伏在这里的国民党马步芳匪帮的两个骑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