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明星正能量
2662400000013

第13章 黄海波:人人都想成为大人物

“说良心话,我觉得自己离‘红’这个字差远了。在我目前的想法里,至少有两个人我逾越不了:李雪健和姜文。前者是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后者是国内演员转做导演最成功的典范。”

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成为成功人士的感觉

“在剧组里拍戏,有时那种感觉很微妙。”黄海波手里夹着一根烟,倚靠在咖啡馆的一张桌子上,侃侃而谈。DIESEL的新款藏青色牛仔裤,颈间系着一条黑色CK围巾。此时的黄海波,俨然一副时尚型人装扮。

“拍了一天戏了,大家累了,都该收工。可是我觉得自己演得还不行,得重来,”他徐徐吐了个烟圈,率性地讲了句粗口,“毕竟在镜头前露面的是我啊!这个时候你就得会说话啦!”

他模仿自己的样子——双拳当胸而抱,极江湖的做派:“哎哟!哥儿几个!不容易啊!拜托了,咱再来一遍好吧。”他兀自解释道,“那种情况下,你得先自个儿把大家伙整乐了!然后再招呼助理把事先买好的各种零食拿出来分给大家。”

“反过来,你要是说:不行不行,重来!”他老练地摇摇头,“估计就没人理会你了。”

我暗自赞叹,看不出来,外表粗犷的黄海波,内心竟是如此细腻。“有时你难免会遇到各种烦心事,你可以选择发威,甚至发飙,但是你更要学会安抚,这也是一种哲学。”他似乎有些隐约的得意,看了我一眼,笑得眉眼放光。

无疑,采访黄海波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不会顺着你的采访思路走下去,总是试图表达更多。一个问题尚未回答完毕,他已经独自绕行到了另一个话题上,并且态度真诚而悠然自得。有时,我不得不和他争夺对问题的控制权,甚至,采访录音中的某一段我听到我们两个人几乎同时在讲话,自说自话。最后,我只好甘拜下风,败下阵来。

黄海波有着与生俱来的幽默,对于自己被称赞为新晋的演技派小生,他会对着我们善意地嘲笑自己的长相:“但凡长得不帅的,都会被归于实力派和演技派。”

而谈到令他蜚声银屏的《新上海滩》,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李雪健老师的热爱。在他看来,后者是全剧组最“帅”的一个,这种帅,无关相貌与年龄,甚至无关气质,而是内心情感的一种流露。这种内在涵养,是岁月积淀的结果,亦是一个人的精神修为所致。

话虽如此,精神的修炼非一日可为,外形的潇洒与英俊,却似乎更容易受到欢迎。2001年从电影学院毕业,黄海波赶上了不太好的两年。这个“不太好”意思是指他的出现多多少少有些生不逢时——彼时,偶像剧盛行,偶像更是泛滥。能吸引人眼球的,必定是神采奕奕的美少年:唇红齿白,眼神明亮,有着玉树临风般的骄傲姿态。黄海波似乎哪一样也没占到。

不过他似乎没有对自己灰心:“既然上天决定要让你做一名演员,那么你就去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好了。正如有的人适合演帝王将相,有的人适合演普通人的角色。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成为人上人的感觉。”

想成为“人上人”的,比如丁力,比如他自己。任何一个小人物都想成为大人物,都想吃到天鹅肉,戏里如此,戏外也是如此。

黄海波喜欢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一贯的内心状态:不知所措、自我矛盾和有点拧巴。“这是真的,我不骗你。”那一刻,他的神情天真如不谙世事的大男孩。即便现在红了,至少是我们认为他红了,他依旧觉得自己尚属于自我矛盾的范畴。

“自我矛盾加上半迷茫等于拧巴。”他的嘴角略略带着一丝笑意。

大学四年演了四年的戏,临毕业的时候他对自己有一个期许:像定海神针一样钉在舞台上。在托尔斯泰的名著改编的《复活》里,他演了公爵涅赫留多夫。电影学院老师给出的评语是:那场演出是电影学院有史以来演得最好的。同样,在根据黑泽明的电影《乱》改编的独幕戏里,黄海波演了一位王。“这两个角色也许我都不太可能再去塑造了。”他的语调里透着隐约的失落感。

有太多的演员,就像一小簇燃烧的火花,瞬间就消失了,我不希望自己如此

《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又拿了几个新人奖,一系列的军人题材作品,固然令人瞩目,但也曾经令他困惑。

“我演了四年的喜剧,怎么会去演军人戏呢!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去演军人。”几部戏拍下来,他的心也逐渐豁然开朗:他自己本身就是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从爷爷到父亲,身体里原本就流淌着军人的血液。

转机似乎出现,他的面前有些光明:这就是《福星高照猪八戒》。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部戏,他的人气指数又陡然间增高了不少。

在剧中,猪八戒是人、猪、神的三位一体,徐铮演了“人”身的猪八戒,留给黄海波的只剩了“猪”身。“我认认真真地演了一只猪,但它只是一个儿童戏,而且是很搞笑的喜剧。”而在给这部戏进行后期配音时,黄海波竟然患了急性喉炎。

对于这样一个角色,黄海波说,很多演员是不屑于演的,他甚至说,即便是现在问问自己,也很难谈得上喜欢二字。但他倒是牢牢记住了师姐赵薇的一句话:“娱乐别人,娱乐自己,这样你的心态才会平衡。”

于是他也释然,毕竟快乐是第一位的,他也不需要通过这部戏证明自己什么。

从肉身凡胎的猪八戒到驰骋旧日上海滩的帮派人物,黄海波的演艺生涯终获突破。

他向我细数自己与丁力的相似之处:够义气、对爱情执着、孝敬父母。“我这人挺仗义,交朋友得交我这样的。”他眼神坦诚,语气郑重,没有丝毫玩笑的意思。那样的眼神和语气,是我在看《新上海滩》时,再熟悉不过的。

演员最怕被定型,而且,在黄海波看来,无论是多大牌的演员,也始终是被动地被人选择。而当得知自己被高希希选定饰演丁力一角,他形容自己仿佛中了头彩,忙不迭打电话给导演,问为何会选择自己。倒是导演的话令他顿觉寡淡和释然:“因为你合适。”合适,就够了。这也令他在后来的拍摄中没有遭遇到压力,当黄晓明称自己一度因不堪压力重负甚至想退出时,黄海波依旧沉浸在他的梦想里。

“要想使你的事业走得更好,你一定要遇到自己的伯乐,高希希导演就是我的伯乐。”

有了伯乐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踏实和努力。“这是令你可以走到最后的,有太多的演员,就像一小簇燃烧的火花,瞬间就消失了,我不希望自己如此,这是人生的一个失败。”

快乐是一种选择,有时不妨往后退却一步

“快乐是一种选择,有时不妨往后退却一步。”黄海波如是说。

换作人生态度,也是如此。他不掩饰对自己演技的肯定,但是至于生活——“在生活上我是个废物。”

“生活里我没有圆滑,有时甚至会实在憨厚得过分。”典型的豪爽性格。

黄海波下午要赶着参加一个宣传,摄影结束后,他为自己要了一份海鲜面和金枪鱼沙拉,边吃边聊。话题也变得轻松。他谈论起自己童年时期的部队大院生活,两眼都会放光。挖地道、爬煤堆、剪女生的皮筋……都是寻常男孩的小把戏。五岁时即在张元的电影《妈妈》里演了那个弱智孩子的角色,也早已经与他渐行渐远。

而时尚呢?“时尚,可以是浑身上下的名牌,但最高境界的时尚,是文化的时尚。”他的文化偶像,居然是易中天,倒是颇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

我们对他的了解还远未深入。企图通过短暂的访问而到达一个人的内心,有时未免是奢望。而至少在那一刻,我们看到了一个相对真实的黄海波。他喜欢吃金枪鱼沙拉,贫嘴,喜欢大声讲话,拍摄的间隙会抽根烟,然后偶尔走神。也会和我们一样,为用自己辛苦赚取的钱装修房子、换部新车而沾沾自喜。

他甚至也会善意地将玉从脖子上取下来,小心地递给我们观看,以满足我们无谓的好奇心。那是一块沉甸甸的白玉,开过光,上面刻着精美繁复的图案,用棕褐色金刚绳系着。

至于爱情,他坦言自己欣赏传统的女孩子,外在时尚而具备内在涵养。

“帅哥们,是要女孩子去爱他们的。像我们,像我,不太适合女孩子爱我。总得我去喜欢她。还有一种习惯呢,当她们真的很爱我这种人的时候,我不知所措。”

是,不知所措。就如在拍摄《新上海滩》时,当冯程程对他说:“这辈子只有两个男人对我好,一个是我爸爸,一个是你。”于是,他的眼泪唰地就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