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名家100人
2650500000004

第4章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2)

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以历史剧为主。从1589年开始的两年间,莎士比亚创作了九部历史剧,内容涵盖了从13世纪到15世纪这段时间内英国发生的包括英法百年战争等大事。这些作品在刻画历史事件的同时,也流露出莎士比亚对祖国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1591年,莎士比亚的才华得到了南安普顿勋爵的赞赏,南安普顿勋爵成为他的保护人。在南安普顿勋爵的引荐下,莎士比亚体验了贵族的文化沙龙,对上流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了表达对勋爵的感谢,莎士比亚创作了《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两首叙事诗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

1597年,名利双收的莎士比亚,在斯特拉特福购置了一套最大的庄园,并于三年后隐居于此。隐居期间,莎士比亚仍坚持创作,直至1616年4月23日去世。

莎士比亚的艺术观点、文学形式及语言技巧方面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其创作生涯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创作了《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九部历史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十部喜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恺撒》等三部悲剧。中期(1601—1607),以写悲剧为主,创作了《哈姆雷特》《奥赛罗》等七部悲剧,《一报还一报》《终成眷属》等四部喜剧。后期(1608—1612),以写传奇剧为主,创作了《暴风雨》《冬天的故事》等四部传奇剧和《亨利八世》一部历史剧。

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

(1)十四行诗的特点:

诗歌所倾诉的对象是年轻男子而非女子。美好时光和事物的消逝,是诗歌的常见主题。同时,作品在赞美生活的同时,对衰亡也有着敏锐的意识——任何事物都抵挡不住时间的毁灭力。相比之下,作品表达了对诗歌的永恒性的坚信。

(2)戏剧特点:

在情节上并没有太多的独创性,而是将旧时的戏剧、故事、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学素材整合在一起,在极短的时间内浓缩这些情节和矛盾,使得戏剧充满悬念并紧凑。

作品中的人物既具有所属阶层人群的普遍特征,也有各自的个性。各个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独白、人物之间的比较和对照等技巧方式表现,从而更加鲜明、生动。在创作喜剧时,采用了讽刺的手法,而女扮男装和让一些不明真理的角色做出愚蠢的事,则是屡试不爽的营造喜剧效果的手段。

将现实和幻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充分反映了人的天性与社会现实。真、善、美则是永恒的主题。

拥有巨大的词汇和习语的存储量,并善于创造新词和对旧词进行意义转换,使得作品时常能给读者和观众带来新鲜感。莎士比亚的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一次宴会上,蒙太古家族的罗密欧与凯普莱特家的独生女朱丽叶一见钟情。当他们两个人意识到彼此家族为世仇后,在神父的帮助下,两个人在修道院里结为夫妻。

可惜,在他们刚结为夫妻不久,在一次街头斗殴中,罗密欧的朋友被朱丽叶的堂兄刺杀,罗密欧为朋友报仇,杀死了朱丽叶的堂兄。经过审判,城市的统治者决定驱逐罗密欧。

罗密欧在神父的劝说下,不得不离开了城市。此时,帕里斯伯爵前来向朱丽叶求婚。凯普莱特家族非常赞成这门婚事,并让他们立刻成婚。

深爱着罗密欧的朱丽叶去寻求神父的帮助。为了帮助这对有情人,神父答应给朱丽叶一种药,可以造成她假死的现象,在四十二小时后才会醒来。同时神父派人去找罗密欧,让罗密欧去埋葬朱丽叶的地方找出假死的朱丽叶,两个人一起双宿双飞。朱丽叶依计行事。不幸的是,在送信人见到罗密欧之前,罗密欧已得到了朱丽叶自杀的消息,连夜赶到城内。

在朱丽叶的墓穴旁,罗密欧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伯爵,挖出了朱丽叶的尸体。悲痛欲绝的罗密欧一心想与朱丽叶在一起,便在吻了朱丽叶之后,饮毒自尽。当神父赶来时,面对的只有罗密欧和帕里斯伯爵的尸体,此时,这里的人逐渐增多,神父为了避嫌,离开了现场。醒来后的朱丽叶见到罗密欧的尸体,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也拔剑自杀了。

悲剧发生后,神父向蒙太古家族和凯普莱特家族讲述了发生在罗密欧和朱丽叶身上的故事,两个家族的家长悲痛之余,也消除了对彼此的仇恨,并在城中为罗密欧和朱丽叶各建了一座金像。

这部戏颂扬了对爱的忠贞及对幸福的追求。尽管是个悲剧,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乐观的精神。

《哈姆雷特》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父亲突然去世,不到两个月,他的母亲便与国王的弟弟——新的国王克劳狄斯结婚了。父亲去世,母亲再婚,自己也没有继承王位,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哈姆雷特深受刺激。

本来就怀疑父亲死因的哈姆雷特得知父亲的灵魂出现在城上,为了查明灵魂的真假,哈姆雷特来到城上,果然见到了父亲的灵魂。父亲告诉他克劳狄斯是如何害死他,篡夺王权,霸占嫂子的。父亲让哈姆雷特一定要为他报仇。

为了不让克劳狄斯发现他的复仇计划,哈姆雷特装疯卖傻,同时,他也不得不疏离他深爱的奥菲利娅。哈姆雷特性格忧郁,总是在采取行动和深思熟虑之间进退两难。这使得他的复仇计划总是迟迟得不到彻底的施展,反而给了克劳狄斯害他的机会。

经过一番波折,虽然哈姆雷特杀死了克劳狄斯,但他自己也因为被克劳狄斯设计陷害而中毒去世。

在该剧中,莎士比亚成功地塑造了陷入艰难困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贵族英雄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化地展示了他所处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个人与社会邪恶力量之间的尖锐冲突,并感受到莎士比亚理智的现实主义精神。

10.弥尔顿(1608—1674)

约翰·弥尔顿于1608年12月出生于伦敦的一个清教徒家庭,父亲是一名学者型商人。弥尔顿从小受到很好的古典教育,刚满十岁就能写出一些不错的诗歌。也因为他经常学至深夜,对他以后的身体影响极坏。

青年时代,弥尔顿就读过圣保罗学校和剑桥大学。大学毕业后,弥尔顿回到父亲在乡村的住处,潜心研究语言、文学、科学、神学和音乐。为了拓宽视野,弥尔顿特意进行了欧洲之旅。

当旅游至意大利时,弥尔顿听说英国国内阶级矛盾日益严重,随时可能爆发战争。以“为人类自由而战”为己任的弥尔顿立刻放弃了旅行和写诗的计划,回到了英国。在此期间,弥尔顿完成了《快乐的人》《沉思的人》《科马斯》《列西达斯》等作品。

回到伦敦以后,弥尔顿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运动中,写出了大量的拥护人民自由的政治性小册子。在随后的时间里,弥尔顿分别出版了攻击英国新闻审查制度的《论出版自由》,主张处死查理一世的《偶像的破坏者》,为此迎接共和与革命的到来的《为英国人民声辩》。

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斩首。弥尔顿因其在政治运动中的表现,当选革命领袖奥利弗·克伦威尔成立的新政府的拉丁文秘书。上任后,弥尔顿连续三年间不辞辛劳地写出了大量捍卫共和国的文章,终使他积劳成疾,双目失明。即便如此,弥尔顿仍采用口述的方式继续工作。雪上加霜的是,不久之后,弥尔顿的妻子便因病去世,留给他三个孩子,最大的也不过六岁。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弥尔顿受到迫害,被没收财产,还一度被监禁,经马韦尔等人的求情才被释放。至此,他所有为人权而战的努力与牺牲都化作了废品,著作亦被焚毁,生活十分贫困。但弥尔顿并未对此感到愤怒或哀伤,他重拾早年的“创造流芳百世的史诗”的梦想,并着手开始创作。

此后,弥尔顿闭门居家,因双目失明,只好采取口述,由他的女儿或来访的朋友代写的方式进行创作。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弥尔顿于1665年完成了《失乐园》(1667年出版),次年又开始创作《复乐园》。六年后,他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一部希腊式的古典悲剧《力士参孙》问世。1674年11月8日,弥尔顿与世长辞。

纵观弥尔顿的一生,无论写诗或作文,他都做到了他说过的一句话:“欲在今后写好高尚事物而不至于一事无成,首先本人应是一首真正的诗,即最好最高贵的东西的组合和模式……”

弥尔顿的作品特点

弥尔顿深受希腊古典文学和拉丁文学的影响,作品是其对《圣经》等素材进行了自由、大胆和富于想象的加工而形成的。着重强调了宗教与美德在训练道德判断力方面的重要性,“为促进真实和实质性的自由之进步作贡献,这种自由不应从外部而应从人的内心去寻求”。

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

在被上帝打入地狱后,一心想复仇的叛逆天使撒旦,附身于蛇的身上,引诱对自身欲望困惑和饥饿的夏娃偷吃了上帝禁吃的善恶树上的果子。之后,天地为之改变,人与上帝之间也产生了罅隙。上帝得知真相后,惩罚撒旦成为只能用肚子爬行、钻洞吃土的长虫,将人类赶出了伊甸园。

当惩罚来临时,亚当自觉地选择了人类的爱情,放弃对上帝的服从。正视这种“错误”行为体现了亚当的伟大之处。虽然人类的沉沦是最大的悲剧,但同时,在沉沦中也发现了人性。

作者在长诗中赞扬资产阶级革命者反抗封建专制的斗争,撒旦成为反抗精神的化身。

《力士参孙》

作品取材于《旧约·士师记》。作品中,以色列人在被迫害的情况下,仍坚持自己的理想,这也象征了弥尔顿追求真理的一生。力士参孙在敌人的残暴和奸诈之下,被妻子出卖,又被敌人挖掉了眼珠,但他仍坚持革命,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个故事既是弥尔顿生活经历的写照,也表现了阶级革命者奋斗到底的决心。新古典主义时期文学背景简介英国文学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从1660年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到1798年华兹华斯和科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为创始标志的浪漫主义时期为止。

这段时间内,英国社会矛盾交织,既有阶级之间的矛盾、教派之间的矛盾,也有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党派之间的斗争。在这些矛盾下,注定了这是一个充满了多种矛盾和多种价值观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