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鬼谷子绝学
2621600000015

第15章 附录(2)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是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言。由能得此,则可以谷远近之义。

决第十一

为人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害。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是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

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符言第十二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有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有主明。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有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有主赏。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有主问。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有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寂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有主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有主恭。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有主名。

本经阴符七术

一、盛神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二、养志

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三、实意

实意法螣蛇。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神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在心术始。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四、分威

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

五、散势

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六、转圆

转圆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故兴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七、损兑

损兑法灵蓍。损兑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悦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悦,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誓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持枢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中经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交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者,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解仇斗郄,谓解赢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者斗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疑疑而去之。

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外,识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惊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已。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诚于已。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鬼谷子》译文

捭阖第一

通过考察上古以来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圣人生存在世界上,就是要以先知先觉的导师姿态,来指导芸芸众生。通过观察阴阳开阖这四种状态现象,对事物作出判断,从而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通过策划万事万物的发展过程,通晓人们的思想变化规律,发现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是一样的。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它们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有的属于阴,有的归于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揣度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对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有的人表现的是仁人君子,也有的则表现的是苟且小人,这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对于贤德的人)我们可以迎为上宾,(对于不肖的人)我们可以拒之门外;(对于聪明的人)我们可以晋升,(对于愚笨的人)我们可以辞退;(对于胆小的人)我们可以轻视,(对于勇敢的人)我们可以让他尊贵,要顺应自然而然的法则来把握这些。如果考察他们的有无与虚实,要通过对他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的志向和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他们话说的多以后,我们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宗旨。得知对方意图之后,我们更应该自己少说,让对方多说,从中找到对我们有利的信息,以便抓住有利时机。全面了解对方信息之后,可以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对方自己真实意图的前提是双方情趣意愿相同;隐藏真实想法,主要是看对方诚意如何。要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明白,计谋有与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须有自己的主见,并区别对待,同时也要注意跟踪对方的思想和行动。

如果要畅所欲言,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不吐露心声,最重要的是深藏不露。由此可见应当谨慎地遵循周全与隐秘的规律。和对方畅所欲言,是为了侦察他的真情;对对方沉默应对,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的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探测出对方各方面的实力和计谋。圣人会因此而用心思索,以确定下步的行动。假如分析不够完善,圣人会毅然舍弃,另寻方法。因此,同样是“开”,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实施,也可以把别人的好的建议纳入其中。同样是“闭”,可以借用别人的建议,也可以弃而不用。开放和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内部符合阴阳变化的规律,通过一年四季的开始和结束使万物发展变化。无论是纵横,还是离开,或者是归复、反抗,都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这种运动形式来实现。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的一种基本规律。游说活动也要符合这样的规律。人们必须首先慎重地考察这些不同的变化,因为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口是心灵的门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这个门户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所谓“捭之”,就是开放、发言、公开;所谓“阖之”,就是封闭、缄默、隐匿。阴阳两方相协调,开放与封闭才能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叫做“开始”(是人们追求的)。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属于“阴”的一类事物,叫做“终止”(是人们忌讳的)。凡是那些遵循“阳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积极的事物,可谈论“善”来让他们行动;凡是对那些遵循“阴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消极的事物,可谈论“恶”来使他们终止施展计谋。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阴阳两方面来验证。因此,针对积极的或追求型的人,以崇高的语言说服他,而对消极的或逃避型的人,要用谦和的姿态去引导他。用低下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没有什么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来,没有什么做不到的。用这个道理,可以说服人,可以说服家,可以说服国,可以说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时候可以小到极限,要做大事的时候也可以大到极限。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行为,都是运用阴阳的变化来实行的。对于阳的方面,要积极前进;对于阴的方面,要停止、隐藏。对于阳的形势要主动出击,对于阴的方面要退避隐藏。阳势发展的终点就是阴,阴势发展的终点就会是阳。凡是积极主动行动的人,道德就与之相生;凡是冷静处理局势的人,行势就与之相成。用阳势来追求阴势,要靠道德来包容;用阴势结纳阳势,要用外力来约束。阴阳之气相追求,是依据开启和关闭的原则,这是天地阴阳之道理,同时也是说服人的方法,更是各种事物变化规律的先决条件,所以它是天地“方圆”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