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痈疽,用通腑泻下法后,仍发热,小便不利,竹叶汤方。
竹葉切三升 小麥二升 人參 黄芩 前胡 芍藥 甘草炙 乾地黄
當歸 桂心各二兩 黄芪三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龍骨三兩碎 牡蠣一兩末 赤蛸螩[1](赤蛸螩:疑爲“赤蛸虫脩”之訛。蛸,即蠨蛸,蜘蛛屬;虫脩,蟲名(《玉篇》)。即長腳蜘蛛。)三十枚炒 大棗十四枚去核
竹叶切,三升 小麦二升 人参 黄芩 前胡 芍药 炙甘草 干地黄
当归 桂心各二两 黄芪三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龙骨三两,打碎 牡蛎一两,末赤蛸条三十枚,炒大枣十四枚,去核
右件十六味,以水二斗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上十六味,用二斗水,先煮竹叶、小麦,取一斗,去滓,放入诸药煮取四升,分四次服,白天三次,夜间一次。
治發背癰及發乳,兼味竹葉湯下。
治疗背部痈疮及乳痈,兼味竹叶汤方。
淡竹葉切,三升 小麥三升 黄芪
黄芩 五味子 人參 前胡 乾地黄 當歸各二兩 大棗十四枚 麥門冬二兩,去心昇麻一兩 桂心半兩 甘草一兩炙 生薑三兩
淡竹叶切,三升 小麦三升 黄芪
黄芩 五味子 人参 前胡 干地黄 当归各二两 大枣十四枚 麦门冬二两,去心 升麻一两 桂心半两 炙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
右十五味,以水二斗煮竹叶、小麦, 取一斗,去滓,納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服。
上十五味,用二斗升水煮竹叶、小麦,煮取一斗,去滓,放入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白天内服完。
治發背已潰,而下不住,白石脂湯方。
治疗背部痈疽已溃破,而腹泻不止,白石脂汤方。
白石脂四兩 龍骨三兩 當歸二兩 桔梗二兩 女萎 白頭翁,各四兩
白石脂四两 龙骨三两 当归二两 桔梗二两 女萎 白头翁,各四两
黄連二兩 乾薑三兩 黄连二两 干姜三两
右八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三合,去滓。服八合,日三夜一。
上八味,用水九升,煮取三升三合,去滓。每服八合,白天三次,夜间一次。
治發背已潰,大膿汁,虚惙少氣力,内補黄芪湯方。
治疗背部痈疽已破溃,排脓量多,虚弱气短,乏力,内补黄芪汤方。
黄芪三兩 乾地黄 人參 茯苓各二兩 當歸 芍藥 芎窮 桂心 遠志去心各一兩 甘草一兩半 麥門冬去心三兩 生薑五兩 大棗十四枚
黄芪三两 干地黄 人参 茯苓各二两 当归 芍药 芎 桂心 远志去心,各一两 甘草一两半 麦门冬去心三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四枚
右十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去滓,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上十三味,用水一斗,煮至三升二合,去滓,分四次温服,白天三次,夜间一次。
治癰疽内虚熱,生地黄湯方。
治疗痈疽,阴虚内热,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五兩 人參 甘草炙 芍藥 茯苓 芎藭 通草 黄芩 當歸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 竹葉切三升
生地黄五两 人参 炙甘草 芍药
茯苓 芎 通草 黄芩 当归,各二两 大枣二十枚 竹叶切,三升
右十二味,以水三斗煮竹葉,取半,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能服一升可佳。
上十二味,用三斗水煮竹叶,取半,去滓,放入诸药,煮取四升。分五次服, 白天三次,夜间二次,每次能服一升更好。
治發背,黄芪湯方。
治疗背部痈疽,黄芪汤方。
黄芪 黄芩 遠志 麥門冬去心, 各二兩 乾地黄 人參 芎藭 甘草炙 芍藥 當歸,各一兩 大棗二十枚 生薑五兩 鷄肶胵二具,勿去皮 桑螵蛸十四枚炙
黄芪 黄芩 远志 麦门冬去心, 各二两 干地黄 人参 芎 炙甘草 芍药 当归,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生姜五两 鸡内金二具,不要去皮 桑螵蛸十四枚,炙治炎疽,枳實湯方。甘林所秘不得[1](得:或爲“傳”之誤。)。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取四升五合。一服九合,日三夜一服。
上十四味,捣碎,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五合。每服九合,白天三次,夜间一次。治疗炎疽,枳实汤方。甘林所秘藏不外传。
枳實炙 夜乾 昇麻 乾地黄 黄芩 前胡,各三兩 犀角一兩半 大黄二兩半 麝香半兩一方用甘草二兩
枳实炙 夜干 升麻 干地黄 黄芩 前胡,各三两 犀角一两半 大黄二两半 麝香半两一方用甘草二两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2](三升:原脱,據《千金翼方》卷二十四補。)。分溫三服,須瘥也。
上九味,捣碎,用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很快便痊愈。
治腸癰,大黄湯。月易癰之爲病,診小腹腫痞堅,按之則痛,或在膀胱左右,其色或赤,或白色,堅大如掌,熱,小便欲調,時色色汗出,時復惡寒。其脈遲堅者,未成膿也。可下之,當有血。脈數膿成,不可服此方。
治疗肠痈,大黄汤。肠痈发病,患者小腹可及肿块坚硬,压痛,有时可在膀胱左右,皮色有些变为红赤,有些不变色,痞块大如手掌,发热,小便调,有时汗出,有时又恶寒。患者脉象迟而有力,为未成脓。可用通腑泻下之法,会有血便排出。脉数,为已成脓,不可服本方。
大黄二兩 牡丹三兩 芥子半升
硝石三合 桃仁五十枚去皮,炒,切之
大黄二两 牡丹皮三两 芥子半升 硝石三合 桃仁五十枚,去皮,炒,切碎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六升五合,煮取一升。分爲二服,膿下。無者,下血大良。
上五味,捣碎,用水六升五合,煮取一升。分两次服,会排出脓性大便。如未成脓,排出血便更好。
背上初欲作疹[1](疹:疑爲“胗”之誤。胗:腫也。),便服此大黄湯方。
背部肿胀初起,应服下面的大黄汤方。
大黄三兩 梔子一百枚去皮 昇麻
黄芩 甘草炙,各三兩
大黄三两 栀子一百枚,去皮 升麻 黄芩 炙甘草,各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爲三服,得快下數行便止。不下更服。
上五味,用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次服,服后腹泻数次后,可停药,如无腹泻,可再服。
治婦人爐乳[1](爐乳:《諸病源候論》卷四十“此新産後,兒未能飲之,及飲不太泄;或斷兒乳,捻其乳汁不盡,皆令乳汁蓄結,與血氣相搏,即壯熱大渴引飲,牢强掣痛,手不得近是也。”),辛夷湯方。
治疗妇女产后,乳汁淤积,乳房硬肿疼痛,发热口渴,辛夷汤方。
辛夷一升,去毛 大棗三十枚 桂長一尺 防風二分 白术 甘草一尺, 炙生薑二分 澤蘭一升切
辛夷一升,去毛 大枣三十枚 桂枝一尺 防风二分 白术 炙甘草一尺 生姜二分 泽兰一升切
右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上八味,切碎,用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
治婦人客熱,乳結腫,或潰或作癰,内補黄芪湯方。
治妇女邪热内蕴,乳房肿块,有些溃破,有些发为乳痈,内补黄芪汤方。
黄芪 茯苓,各三兩 芍藥二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甘草二兩炙 厚朴一兩炙 人參三兩 生薑四兩 乾地黄二兩
黄芪 茯苓,各三两 芍药二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炙甘草二两 炙厚朴一两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 干地黄二两
右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一。
上九味,切,用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五次服,白天三次,夜间一次。
治癰腫患熱盛,黄芪湯方。
治疗痈肿,热盛,黄芪汤方。
黄芪 麥門冬[1](冬:其下疑脱“各”字。)三兩去心 黄芩六分 梔子十四枚 芍藥三兩 栝蔞二兩 乾地黄二兩 昇麻一兩
黄芪 麦门冬三两,去心 黄芩六分 栀子十四枚 芍药三两 瓜蒌二两 干地黄二两 升麻一两
右八味,銼,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上八味,锉为粗末,用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
治發癰疽,腫潰去膿多,里有虚熱, 内補黄芪湯方。
治疗痈疽,破溃后排脓量多,内有虚热,内补黄芪汤方。
黄芪二兩 茯苓 桂心 人參,各二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甘草炙六分,生薑四兩 遠志二兩去心 當歸二兩 五味子四兩 大棗二十枚
黄芪二两 茯苓 桂心 人参,各二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炙甘草六分,生姜四两 远志二两,去心 当归二两 五味子四两 大枣二十枚
右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日四夜二。
上十一味,切碎,用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次服,白天四次,夜间二次。
治癰去膿多,虛滿上氣,竹葉湯方。
治疗痈肿,排脓量多,腹胀,喘息, 竹叶汤方。
竹葉切二升 半夏二兩湯洗 甘草二兩炙 厚朴三兩炙 小麥二升 生薑五兩 當歸一兩 麥門冬炙二兩 人參 桂心各一兩 黄芩三兩
竹叶切碎,二升 半夏二两,汤洗
炙甘草二两 炙厚朴三两 小麦二升 生姜五两 当归一两 炙麦门冬二两 人参 桂心各一两 黄芩三两
右十一味,切,以水一斗半,先煮竹葉、小麥,取九升,去滓,又煮諸藥取二升,分溫三服。
上十一味,切碎,用水一斗半,先煮竹叶,小麦,取九升,去滓,再放入诸药煎取二升,分三次温服。
治癰疽腫,煩熱,增損竹葉湯方。
治疗痈疽红肿,心烦发热,增损竹叶汤方。
竹葉一握切 當歸 茯苓 人參
前胡 黄芩 桂心 芍藥各三兩 甘草炙三兩 大棗二十枚 小麥一升
麥門冬一升去心
竹叶一把,切碎 当归 茯苓 人参 前胡 黄芩 桂心 芍药各三两
炙甘草三两 大枣二十枚 小麦一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右十二味,切,以水一斗六升煮竹葉、小麥,取一斗一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服日三。夜重,加黄芪二兩; 胸中惡,加生薑六兩;下者,減芍藥、黄芩各六分;如體强、羸者,以意消息之。
上十二味,切碎,用水一斗六升煮竹叶、小麦,取一斗一升,去滓,放入群药,煮取三升,一日三次分服。病情夜间加重,加黄芪二两;恶心,加生姜六两;腹泻者,减芍药、黄芩各六分;根据体质强弱加减用量。
治癰疽壞[1](壞:原脱,據本卷目録補。)後,補塞去客熱,黄芪湯方。
治疗痈疽破溃后不愈合,促进愈合,祛除邪热,黄芪汤方。
黄芪 生薑 石膏末 甘草炙 芍藥 昇麻 人參,以上各二兩 知母
茯苓,各一兩 桂心六分 麥門冬二兩去心 大棗十四枚 乾地黄一兩
黄芪 生姜 石膏末 炙甘草 芍药 升麻 人参,以上各二两 知母
茯苓,各一两 桂心六分 麦门冬二两,去心 大枣十四枚 干地黄一两
右十三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上十三味,切,用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次温服,白天三次,夜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