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长治久安
刘邦听从刘敬的建议,定都长安,国家迎来新气象;听从叔孙通的建议,制定朝仪,让百官服服帖帖。刘邦以为自此之后万事大吉了!没想到读书人陆贾又在他耳边喋喋不休地谈起了《诗经》、《尚书》之类的事情,这让刘邦烦透了!刘邦心想:这读书人真是够烦人的,一刻也不让你清静!刘邦很不高兴,就对陆贾大骂道:“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诗》、《书》!”陆贾回答说:“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商汤和周武,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然后顺应形势以文治守成,文治武功并用,这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啊。从前吴王夫差、智伯都是因极力炫耀武功而致使国家灭亡;秦王朝也是一味使用严酷刑法而不知变更,最后导致自己的灭亡。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刘邦听完之后,心情不快,脸上露出惭愧的颜色,就对陆贾说:“那就请您尝试着总结一下秦朝失去天下,我们得到天下,原因究竟在哪里,以及古代各王朝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在。”这样,陆生就奉旨大略地论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一共写了十二篇。每写完一篇就上奏给皇帝。
第一篇《道基》,讲治道的根本。陆贾说:“万物由天而生,由地而养,由圣人加以完善。”
第二篇《术事》,陆贾说:“谈论古事,应该结合今事;谈论远事,应该结合近事。议论政事的人,应该讲述五帝的功业,考察桀纣的败亡,从中找出前车之鉴。”
第三篇《辅政》,陆贾说:“居高处的,必求稳定;步履艰难的,用杖比较坚固。居高不稳必坠;拄杖不坚固必倒。圣人居高位,则以仁义为巢穴;政事危殆,则以显圣为拐杖。这才是高而不坠,危而不倒的道理。”
第四篇《无为》,陆贾说:“从根本上说,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君主能无为,百姓顺从而化。”
第五篇《辩惑》,陆贾说:“行善而不得善誉,行不善,却得善誉,这是旁边观察、议论的人出错了。君子应当正道而行,明知有屈辱也不逃避。”
第六篇《甚微》,陆贾说:“先修政于家门之内的人,才能建大业于天下;从细微小事做起的人,才能留名于千世。”
第七篇《资质》,陆贾说:“资质美好,并能通达则为贵,才高盖世,且名闻则为能。自知美好,才能具备的人不是没有,关键是君主要退奸佞,进忠臣,将圣贤之人引入朝廷,让英雄都有用武之地。”
第八篇《至德》,陆贾说:“要想建立强盛国家,开辟土地,招抚远方之民的,必须得民心;想建功立业,显荣华,留名誉的,必须从自身做起。”
第九篇《怀虑》,陆贾说:“目以视明,口以别味,鼻以闻香,手以持拿,足以行走,各有各的用处,不能兼有。若一物兼有两用,则心思迷惑。”
第十篇《本行》,陆贾说:“政道治行以道德为上,以仁义为本,位尊无德遭罢黜;财多无义受罚。古来颠覆之君,并不是因为军力衰弱、财物匮乏而不能自守,关键是因为身无道德修养,天下没有行仁义的政治。”
陆贾如此每天作一篇,每天向刘邦讲述一篇,刘邦听了,豁然开朗,拍案叫好。不但刘邦听了叫好,刘邦身边的侍从也齐呼万岁!刘邦还认为陆贾的十二篇文章,每一篇都有新意,让刘邦耳目一新,刘邦把陆贾这部书称为“新语”。
刘邦听了陆贾的《新语》,端正了对读书人的看法,引起了对文化治国的重视,后来,刘邦在经过鲁地时,还特意去祭拜孔圣人。
刘邦由于刘敬、叔孙通、陆贾等儒生的影响,逐步认识到文化教养对治国的重要性,由此,刘邦长时间思考如何利用文化来治理天下平民百姓。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天晚上,刘邦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老子,老子在梦中给刘邦讲了很多无为而治的道理。这个梦让刘邦在某些方面有了很多改变。欲知其详,请看下一章,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