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神仙阁
25796000000049

第49章 陈恢献计

第四十九章:陈恢献计

刘邦作战意图十分明确,一路向西,直指咸阳,率先入关,抢座关中王。刘邦为了这一目的,能顺利攻下的城池,他尽力攻打,以解决军需;不能顺利攻下的城池,刘邦就绕道而行,他是抓紧时间,向西进军。开封是座大城市,战略物资储备充足,刘邦原本想攻下开封,夺取其战略物资。但由于开封城墙坚固,守军顽强,刘邦久攻不克,便放弃开封,绕道西行。在白马,在曲遇东,刘邦两次与杨熊交战,打败杨熊部队。杨熊逃到荥阳,秦二世派人杀了杨雄。刘邦又向南进攻颖阳,血洗颖阳城。之后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又攻下了韩国的轘辕险道。继续向南进军,在洛阳以东与秦军交战,不能取胜,于是撤军回到阳城,集合部队的骑兵,六月与南阳郡守交战,几百守军,夺取了南阳郡城邑,郡守弃城逃往宛城。刘邦率领部队绕过宛城向西进军。谋士张良劝诫刘邦说:“沛公,你尽管想早一点攻入函谷关,但秦朝的军队还很强大,而且据守险要关口。现在要是不攻下宛城,宛城的守军从后面追上来,强大的秦军在前面阻拦,我们就会受到前后夹击,这是十分危险的。”刘邦听了张良的劝诫,意识到不能一味地不顾一切地向西冒进。有些仗,尽管难度大,但也要直接面对;有些城池,尽管大,一时难以攻下,但也得花气力攻打,不然,留下的就是隐患。如宛城,尽管大,难以速胜,但也要耐心准备,以战争解决问题。如果绕过宛城就是给自己留下了隐患。因此,刘邦当机立断,统帅部对,又绕道回来,准备攻打宛城。刘邦更换旗帜,迷惑宛城守敌,天亮之前,已将宛城里里外外,包围了三层。宛城郡守见此阵势,吓得魂飞魄散,准备自杀。他的属下、舍人陈恢献计说:“此时死还早,我们可以从长计议。”陈恢越过城墙,去见刘邦。对刘邦说:“我听说足下与楚怀王有约:先入咸阳者可以称关中王。而今,足下停下来守着宛城。宛城可是个大城市,是大郡的治所所在,相连的城池有数十个之多。人口也多,积攒的粮食也充足。官吏和百姓都觉得投降必然会处死。因此,都准备倚仗坚固的城墙顽强抵抗。现在足下整日留在宛城,士兵非死即伤的一定很多;倘若率领部队离开宛城,宛城的守军必定跟着您的部队追击。足下前进则会错过先入咸阳的誓约;足下后退则又面临强大的宛城守军的忧患。我替足下考虑,反倒不如明约招降守军,封给南阳郡守官爵,命他留在原地守城,您率领士兵继续向西挺进。这样,那些没有攻下的城池中的百姓,听说这则消息,都会睁着打开城门,等您进城,足下就能够畅通无阻地向咸阳进发了。”

刘邦听了陈恢的一番说辞,自己思忖:认为此行的目的,就是率先进入咸阳,至于攻城略地,自己并不感兴趣。不能率先进入咸阳,占有再多的城池,占有再大的地盘,对自己不但无益,反而是累赘。这些占领的城池、地盘还要派兵驻守。现在自己的士兵本来就不够用,留下士兵驻守那些现在不需要的城池、土地,对我刘邦来说是得不偿失。至于爵位、职位等对于我刘邦来说,更是一钱不值,只要他们找我刘邦要爵位、职位,这不是难事。这些,我刘邦有的是。其前提是不找我刘邦的麻烦,愿意与我刘邦协作,让我刘邦畅通无阻地去咸阳,我刘邦都乐意奉送。再说,只要你们愿意要我刘邦的爵位、职位,我刘邦送你们一个皇帝的爵位,我也不吝啬。于是刘邦立即回答说:“你说的话有道理,我就是急于去咸阳!只要你们让我顺利去咸阳,我就封给你们的爵位!”于是刘邦封南阳郡守为殷候,封赏陈恢一千户。

陈恢一番陈词,既为南阳郡守争到了爵位,保留了地位,也为自己争来了千户候,便高高兴兴地回去回复南阳郡守。郡守见陈恢三言两语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保留了自己的官职、地位,还为自己争到了爵位,真是喜出望外。于是立即召集宛城守城官员,打开城门,夹道欢迎刘邦入城。

刘邦骑着骏马,迎着朝阳,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宛城!

刘邦进入宛城后,安排部队休整,自己又开始琢磨一些事情。刘邦想起上一次占卦的事情,那天占了个坤卦,提示刘邦“西南得朋”,这卦果然应验了。刘邦向西南出发,先是在高阳遇见郦食其。郦食其帮他血不染刃的占领了粮仓陈留。现在又遇见陈恢,陈恢又让他血不染刃的占领了宛城。这让刘邦更加笃信《易经》的神奇。现在马上要入关了,入关之后,不出意外,他就是当然的关中王。如此顺利,刘邦倒有点警觉。刘邦又想到坤卦的提示:“先迷后得”。这一提示,好像与近来的经历正好相反。刘邦想:现在好像没有什么迷失,反而是得到了两座重镇,这是为什么呢?刘邦想:难道是“先得后迷”?刘邦无法参透其中玄机,提醒自己,要像母马一样慢慢前行,要小心谨慎。这是坤卦给刘邦的提示,刘邦又记起了这句话。为排除自己的迷惑,刘邦又占了一卦。刘邦这次占的是解卦。刘邦翻阅《易经》查阅:“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刘邦一句一句地推敲其中的含义:解就是解除困境,向西南方向有利。没有事情不必前往。回到原地安居可获吉祥。出现困难迅速前往,及早行动吉祥。刘邦将这些提示整理得出的一个信息就是总体是顺利的,向西南进军是合适的。只是对“其来复吉”大惑不解。要回到原来的居地才平安。为什么要回到原来的地方呢?原来的地方是指什么地方呢?刘邦想:我从碭郡出发,经历的地方太多了!这回到原来的地方,具体是指哪一个地方呢?刘邦反反复复地琢磨,不得其解。刘邦的心思有点乱,越想越迷茫;越迷茫就越发想弄明白。但最终还是没有弄明白,这让刘邦有些不安。于是刘邦安慰自己,这些是天机,天机不可泄漏。既然天机不可泄漏,自己是无法弄明白的。顺其自然吧,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刘邦笑了。刘邦笑自己往往最无聊的时候总是会想起老百姓的一些最粗俗的语言。刘邦心里说:老百姓最粗俗的语言说理直接、透彻,让人受用!

部队休整了几日,士气高昂,继续向西出发了。

有了宛城的成功经验,刘邦此行西去咸阳,一路势如破竹,顺利进入函谷关。

刘邦顺利进入函谷关后,能否顺利进入咸阳?咸阳毕竟是秦朝的都城,那里必定是守备森严,那里的守军必定是真诚的皇家卫兵,刘邦和他的谋士对此有何应对?刘邦即使进了咸阳,又是否能够守住咸阳?欲知其详,请看下一章,咸阳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