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神仙阁
25796000000016

第16章 奔向大梁

第十五章:奔向大梁

大梁是什么地方?大梁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现在的开封。

刘邦为什么要奔向大梁?因为大梁有一个刘邦崇拜的人物,这人叫魏无忌,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是被世人尊称的信陵君。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子歇一起被后世称之为“战国四君子”,信陵君为四君子之首。实际上,刘邦奔向大梁是冲着信陵君而去的,是去投奔信陵君的。

刘邦为什么要投奔信陵君呢?信陵君为人仁厚,礼贤下士,收养了几千门客。这些门客,可以为信陵君而死。魏国因有信陵君在,其它六国都忌惮魏国。信陵君确保了魏国的安宁,不可一世的秦国曾出兵攻打魏国,因有信陵君统帅军队抵抗,又因有燕、赵、楚等六国相助,打败了由秦国名将蒙骜率领的秦国侵略者,一直乘胜追至函谷关。之前,秦国攻打赵国,也是信陵君“窃符救赵”,赶走了秦国侵略者,保卫了赵国安宁。由此这些,刘邦十分崇拜信陵君,想成为信陵君的门客,向信陵君学习养士之道。

可惜的是刘邦赶到大梁,才得知信陵君已去世多年。这让刘邦十分沮丧。刘邦想,既然到了大梁,见不到信陵君,也应该见识信陵君的门客。经多方打听,得知魏无忌有个门客叫张耳。有人说,张耳如今在赵国,有的说,张耳还在魏国的外黄。刘邦于是提起精神准备到赵国去。一方面找寻张耳,一方面见识燕赵多侠士的社会风气。等到刘邦到了赵国,才知道张耳仍在魏国的外黄。刘邦立即赶到魏国的外黄。在外黄,刘邦很快找到了张耳。张耳为魏无忌的座上常客,深受魏无忌影响,深得魏无忌真传。张耳少年时,曾亡命于外黄。当地有位富贵女丧夫,她父亲的门客建议这位富贵女说:“要想找一位好丈夫,就跟着张耳吧!”于是这位女子就嫁给了张耳,并且给予张耳极大的帮助。张耳因此招致四方食客,成为魏国外黄县令。后魏国灭亡,张耳便居住在外黄。刘邦找到外黄,见到张耳,与张耳相处数月。

刘邦初次与张耳见面,也极为惊诧张耳的名士风骨,也有“相见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此时的张耳与他的义士朋友陈余也受到秦国全国通缉。悬赏千金捉拿张耳;悬赏五百金捉拿陈余。

张耳与刘邦初次见面,也惊诧刘邦的威严。平和中显示出一种尊贵,张耳从内心涌起一种与君王相见的自卑。

刘邦对张耳说:“我这次是颇费周折。先从大梁赶到赵国,后又从赵国找到外黄,才有幸见君一面。我想拜君为师,参悟养士之道。”张耳听刘邦这样说,更为崇拜,说话光明磊落。张耳又看了刘邦一眼,认真观察了刘邦的相貌,料定此人非等闲之辈。于是忠诚地说:“拜我为师,不敢当!参悟养士之道,更受之有愧!本人虽然与信陵君有过多次见面,也是敬佩信陵君的仁义道德,至于信陵君的学问,我无法领悟。既然兄长几次三番来见我张耳,这也是缘分,我愿意以兄弟相称,互助互学,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刘邦心里想:这张耳好眼力,也知道我刘邦非等闲之辈,竟推却师生之礼,而以兄弟相称,也算识时务。心里这样想,但口头上仍然是很客气。一番推让后,于是刘邦与张耳平时相处称兄道弟。

刘邦本是来琢磨张耳的养士之道的,但相处时也没有发现张耳的过人之处,有点失望。

半个月过去了,张耳也没有向刘邦提及什么养士之道方面的学问,也没有见到张耳在养士之道方面有什么特别的举措。不过,刘邦还是安慰自己,秦朝既然以千金之赏捉拿张耳,总该有千金的价值。自己初次见面,也认识到张耳胸有丘壑,还是耐心观察,并勉励自己,做事应有定力!

一个月过去了……

两个月过去了……

半年过去了……

刘邦真的很失望,他再也没有好心情这样熬下去了,他的时间很宝贵,他已过了不惑之年,他还一事无成,他不能再这样熬下去了,他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于是刘邦对张耳说:“兄长,我准备近日回沛县。”刘邦之所以不说马上回沛县,而是说近日回沛县,是留有余地,是敲打张耳,希望张耳听懂这“近日”两字的分量,然后在“近日”教他一些真学问。但是张耳听完刘邦说话,并没有惊奇举动,既不挽留,也不吃惊,反而是平静的说:“兄长定好日期后,告知愚弟。愚弟为兄长设宴饯行。”刘邦一听就想发火,心想:我说走,你连客套都没有一番,似乎是在催我走。刘邦还是压抑自己,便说:“我准备明日起程。”张耳说:“我明日为兄长设宴饯行。”

第二天上午,张耳带着刘邦来到一家比较偏僻的酒家,找了个包间坐下。张耳没有带任何人作陪。刘邦心想,这张耳为人处事,真有点特别!

两人落座后,张耳点好酒菜,便对刘邦说:“兄长在愚弟这里有半年多时间了,令兄长很失望,愚弟也很惭愧!在未上酒菜之前,为弟有三句肺腑之言道与兄长。”刘邦一听,便回话:“洗耳恭听!”心里想:临走了,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张耳说:“第一句话是起事的极致是就是不要命,只有不要命,才能保得住命。”刘邦一边学说,一边想,这张耳能掐算我的未来。张耳接着说:“第二句话是做事的极致就是用人,只有人尽其用,事情才会水到渠成。”刘邦又学说了一遍。张耳接着说:“第三句话是做人的极致就是用好事,只有事尽其利,才会人尽其用。”刘邦接着也学说了一遍。之后,刘邦又心里琢磨了好一阵,深深佩服坐在自己对面的张耳,但是没有表露出来。于是试探着问:“这三句话乃圣人之言,兄长有如此悟性,怎么如今……”刘邦将要说的话故意收回去了。张耳听得明白,于是说:“我为兄长讲个段子。在我们县城的某条街,被称为算命街。每天有几十号算命先生在此为人算命。一天,有位道学先生问其中一个算命的:‘你们既然知道过去,掐算未来,为什么不算算自己的命?’算命先生听懂了这位道学先生的言外之意,便轻蔑地说:‘我就是个算命先生!’借这句话来回答兄长的问题。”刘备听后会心一笑。过了一会,刘邦又问:“既然命中注定了,何必又要在意你那三句话呢?”张耳又说:“命中注定的是命。命是先天注定了的。我那三句话是指运。运是后天形成的,他可以改变。有个少数民族悟道了,他们唱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是指命,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七分靠打拼’,这是运,运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运气好与运气坏的区别。如木头。天生就是木头,这是改变不了的。你恼怒,用斧子把它劈碎,他还是木头,只是有大木头和小木头之分。这大木头、小木头之分就是运气好坏造成的。斧头着力的地方,可能变成小木头,甚至木头碎片,这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大木头是斧子未着力的地方,他的运气相对就好一些。这些大木头又有运气好坏之分。同一块木头,一劈两半,或许一半当柴火烧了,一半做成了龙椅。”刘邦听到这里,才真正地认识了张耳。

酒菜上来了,刘邦起身,喝了一杯酒,对张耳说:“再见!”便出了酒家,大步向沛县走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张,饥民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