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一壶清茶伴老酒
2538500000129

第129章  老洪飞车搞机枪

1963年12月郭兴福突然接到命令,要他马上带领小分队到南京城郊的张家山,向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和分管军事训练的副司令员王必成中将等演示单兵进攻战术。数日后,他又给专程赶来观看郭兴福教学法的叶剑英元帅,表演单兵进攻战术训练课。演练持续了3个多小时,表演的高潮到了。战士们体力消耗很大,可是最后要演练的是最艰苦紧张的冲击动作。只听郭兴福亮开粗喉大嗓动员说:“冲击,是单兵进攻战术的关键动作,是战士必须掌握的过硬军事技术。冲击讲究六个字:勇,猛,狠,活,快,准。勇,就是勇敢,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接着上。猛,像老虎下山,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狠,就是敢于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刺刀断了,就用枪托砸;枪托断了,就用手榴弹敲;手榴弹打光了,就手掐牙咬……”说完,他袖子一挽,身子一弓,两眼瞪得滴溜圆,向“敌人”前沿猛扑过去。叶帅目睹这一切,禁不住喜上眉梢。演练结束时,他高兴地握着郭兴福的手说:“你是一个好连长,你把兵都练活了!”叶帅立既向军委写了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报告,报告由南京电传北京。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收到叶剑英的报告后,立即向******主席作了汇报。1964年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指示,号召全军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运动。并初步确定在1964年10月1日前后,举行全军大比武。

“那郭兴福教学方法究竟有什么特点呢?”王文庆问道。

“归纳起来,它有四个突出的特点:第一,集中群众的智慧评教评学;第二,把练技术、练战术、练思想、练作风紧密结合在一起练;第三,采取由简到繁诱导的方法,逐步掌握要领;第四,把言教与身教,苦练与巧练结合起来,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谆谆善诱。”

王文庆点了点头道:“看来郭兴福这个人确实不简单啊!”

“嗯!可不?但郭兴福是1942年的国民党兵,那年他才12岁。1948年9月我军解放济南时,郭兴福被解放了过来,分到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当战士,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淞沪、漳厦战役,因作战勇敢,荣立过三等战功。21岁时,他被调往第十四步兵学校深造。后分配到南京军区某师军士教导营任排长。在此期间,他把分队战术和技术训练摸了个熟透。”皇甫劲松又补充说道。

“中国有句话,叫做艺高人胆大。‘艺’就是本领。本领高,胆就大。为什么?他相信自己的技术,相信自己的能耐,相信自己的本领,所以胆大。我们工人也一样,本领练得过硬了,他的胆子就大了,大到不怕任何困难,来敢于与我们比个高低。”王文庆借题发挥道:“来,今天,不!就现在,我就开始教你学会开机车,也来个郭兴福教学法,好不好?”

皇甫劲松一听,喜笑颜开,高兴地说道:“好啊,太棒了!王师傅,您现在就告诉我,哪个是离合?哪是个油门?哪个是刹车?都该怎么使?”

于是,王文庆都一一向皇甫劲松做了详尽交待,师徒俩,在给化铁炉运输铁料的过程中,边实践,边学习,王文庆亲自把着手教,不到一天的时间,皇甫劲松基本上都掌握的比较好了,喜得王文庆连声称赞他,说他聪明能干。临下班前,王文庆看了看手表说:“小皇,还有二十分钟就要下班了,你把车绕到外道上去兜一圈儿,加大油门跑上一趟,也让我感觉感觉你的潇洒风貌!哈哈哈嗯,不要怕,有我呐!”

“是啦!”

皇甫劲松答应着,随即将车头换上了三挡。当上了外道以后,王文庆用命令的口吻催促他全速前进。皇甫劲松于是便将三档车换升至四挡车,同时,左脚用力将油门踩到了最大程度。那车头猛地吼叫着象铁牛般地向前冲去,尾部排汽筒喷出一股浓浓的黑烟。他透过车窗玻璃看那车外铁路两旁的景色,只见那一排排铁锭子垛,被飞快地甩向车的后方,然后又消失在后视镜的缩影里。忽然,王文庆发现正前方500米处,竟是这条铁道的终止点,在终止点处设置了好几根枕木横在了铁轨之上,表面又用沙石料堆起了一座小小土山,那山上被刚刚下过的一场大雪盖住,竟变成了一座不大不小的雪山,刚好拦在了那飞驰的火车头前面,挡住了它的去路。王文庆遂对皇甫劲松命令道:“小皇,诸级降速,到终止点前要果断摘挡踩刹车,一定要在距离前面终止点一尺左右处时。将车头刹住!”

“是!”

只见那铁牛车头继续冒着黑烟,咆哮着向终止点处冲去,皇甫劲松试着用右脚踩了一脚刹车,发觉情况不对,啊?不好!刹车失灵!他不由分说,立即摘掉挡位,把后脊背向后紧紧顶住坐椅靠背,右脚用全力踩了上去,同时,一面狠命地憋住气不使右脚松劲,一面嘴里断断续续报告说:“王师傅,不好!刹车失灵了!”

王文庆听说后,“啪。”地一脚也加在刹车上,但那铁牛象脱缰的野马已经不听使唤了,“突突突。”地只顾向终止点处冲撞过去,15米,10米,8米,4米,2米,1米,“咣当。”一声巨响,那铁牛车头撞在了横在铁轨上的枕木,跳将了起来,王文庆和皇甫劲松也被震得从坐椅上蹦起,头顶撞上驾驶室的顶蓬。等到车头掉在地下时,发现那车头早已顺惯性脱轨而上,爬上了那小小的雪山顶上。

他俩爬下了车门,低下头查看了一番车身下方后,见除了车头出轨外,并未见有什么大的损失。看到此结果,王文庆忽仰面大笑道:“哈哈哈这就是我们郭兴福教学法的伟大成绩啊!”

皇甫劲松暗道:“这车怎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了呢?”

但是,没过多久,皇甫劲松凭着他那对驾驶技术的热爱、执著和不服输的性格,在全工段的驾驶员比武大赛上,获得了小火车驾驶技艺第一名的冠军称号。而王文庆,也在他那原有的“破烂换娃娃。”的历史故事之后,又平添了一个“郭兴福飞车教学爬雪山。”的笑谈,使武萍铁厂从今往后,在历届工人当中广为流传着这么一段,不算十分惊险的“飞车爬雪山。”的故事。

按照武萍铁厂的扩建计划,阳历年前,运输工段又新进了十部“小广州。”火车头和六十来位工人,“渣滓洞。”后面也开始刨槽子打地基,要盖新的更衣室,好把“渣滓洞。”滕出来当油库。机车班也重新做了较大调整。曹作嘉被调往甲班任班长,李德庆也被调往乙班任班副,丙班又一下子补充了十来个新司机,皇甫劲松也开始教起新徒弟来,刚进厂不到三个月,便变成了“老师傅。”了。

正当武萍铁厂要大张旗鼓地进行项目改造时,****那股造反的火焰却漫延至工矿企业上来了。一些工厂成立了工人红色造反总部,冶金系统搞了个“新冶金。”,武萍铁厂也有人打起了“新铁兵。”的旗号,一时乌烟瘴气,武萍铁厂因原料问题,听产待料,化铁炉熄火了。烟囱不冒烟了。厂子各处没了生气。

原料运输工段党支部书记赵金林当即宣布,全段职工一律改上常日班,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这下可行了,皇甫劲松领着他那帮徒弟,一天到晚地跑在炉后的铁路运输线上。时刻不停闲地飞车、掐量、搬道岔子,练得徒弟们,个顶个的都成为了飞车的“王强。”、“彭亮。”、“鲁汉。”和“小波。”。

中午吃饭后,工友们最喜欢的游戏就是在“渣滓洞。”里比赛掰手腕子。大家都围在皇甫劲松的周围,你掰完了我掰,皇甫劲松也不厌其烦的赐给他们“亚军。”、“殿军。”和“屁军。”的光荣称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有一个平常最好捧人发笑的老师傅,叫李保武,他给皇甫劲松起了个绰号,叫“掰不倒大仙。”。他没事时,总是“掰不倒大仙。”长,“掰不倒大仙。”短的,喊过来,喊过去。还有一个好恢谐幽默的工友名字叫孙寿先,他也是复员大兵出身,便借此给皇甫劲松作了一首顺口溜:“‘掰不倒’长,‘掰不倒’短,‘大仙’吃饭用大碗;‘亚军’败了‘殿军’来,‘屁军’溜须舔三舔!”

每次大家在“渣滓洞。”里观战掰手腕子后。都敲着茶缸子、碟子和脸盆齐声朗颂这首顺口溜,那气氛甭提多么激动人心。有一次,大家玩儿的正酣,忽见一陌生面孔闯进“渣滓洞。”来,声言也要试试“掰不倒。”的神力。大家问他是哪个车间的,他竟大言不惭的说:“听说你们这儿有个外号叫‘掰不倒’的人,名声在外呀!你们如能叫他来与我比试比试,说好了三局两胜,若真能赢了我这把腕子,我便告诉你们我的来处,否则免问!”

皇甫劲松一听,还有慕名而来的?于是,便道:“这位兄台,你还想与‘掰不倒’比试比试?哈,我就是那‘掰不倒’的大徒弟,你若能过了我这道关口,才算是有资格与我师傅比试,你敢来吗?”

说着,将一只胳膊撂在了更衣箱上,用另一只手招呼着发出挑战。那人看了看面前这位挑战者的手和胳膊,并与常人没什么两样,便随便说道:“有什么不敢?嘿嘿,‘没有三把神砂,谁敢倒反西歧?’,我既来了,就得摸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