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苦二丫
25256400000020

第20章 端午节

自然是博大的,它对人没有偏颇之心。它赋予的万物成长的机会,而二丫从万物成长中体验着另一种乐趣。如果没有自然,二丫的生活恐怕离地狱也相差不了几步。

农村水塘多,有水塘的地方,肯定是芦苇生长的地方。一到春天,芦苇从一点点尖尖的芽儿在河塘边噌噌地冒出来,然后渐渐地长大。到了长芯芽的时候,二丫会把芯芽拔出来,取出包裹在最外面的一根管,然后放在嘴里当吹,用力的吹,吹出来的声音尖尖的,细细的,呜呜咽咽的声音。

等到芦苇的叶子长出来,但依然很娇嫩时,二丫把叶子取下来,裹成一个圈,把一头用手捏扁,用牙齿再咬咬,一个小吹机就这样做好了,憋足一口气,用力的吹,吹出来的声音洪亮而悠长。

芦苇叶还可以用来叠小船,取一根芦苇叶,首尾对折,两边对称地撕开两个条缝隙,然后各自交叉,把撕开的地方穿插过去,另一边依着同样的做法,一个青青的小船就做好了,把做好的船儿放到水里,用手推动着波浪,船儿随着波浪远行了。几个孩子往往聚集在一起,比赛着看谁做的船在水里跑的最快,谁的船儿最结实。

芦苇叶还有一个玩法,那就是用来包荷包,取一个宽芦苇叶上下缠绕着,把尖细的尾巴穿透顶部,顶部还留有长尾巴,同样的方法做两个,三个小荷包首尾相连,一个三角形的大荷包就做好了,按同样的方法再做两个,三个大荷包首尾相连,这样可以挂在脖子上,好玩而有趣。

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开始包粽子了。二丫家采芦苇叶的任务二丫全包下了,包粽子需要取宽的嫩的叶子,这样的叶子往往在靠近上面,芦苇长的又很高,二丫抓住一根芦苇的秆子,一点点地向下拽,最后把又宽又嫩的叶子采到手。

到了端午的时候,芦苇叶长得非常的壮实了,一根芦苇上可以采五六张成品叶子,一时半会的工夫就可以采一篮子了,二丫快快乐乐地提着篮子,象凯旋的战士那样意气风发。

每个端午都会见到母亲忙碌的身影,在端午的前一天下午,母亲忙着包粽子了,竹篮里放的是新鲜的粽叶,一个大盆子里放着糯米,还有一个大盆子是专门放包好的粽子。二丫与大丫蹲在那里眼巴巴的看着母亲是怎样用包粽子,也忍不住拿着粽叶跟母亲一起包起来,二丫包的粽子总是散开来的,在用叫“鱼灌”的东西穿芦苇叶时,手里的粽子已经露陷了,只好把米又放回到盆里。大丫找到了包粽子的技巧,不一会一个漂亮结实的四角粽子从她手里脱颖而出。

大丫成了母亲的好帮手了,看大丫包得粽子,又饱满又结实,瞧着大丫一脸的成就与快乐,二丫嫉妒的瞟了她一眼,而母亲见二丫帮不上忙,有些嫌她添乱,朝二丫瞪了一眼。可是二丫不愿意走开,看着大丫专心致志的包粽子,心里又不甘心,于是又尝试着,可是包到最后粽子还是散的的,被“鱼灌”穿过的叶子是不能再用了,又无端的浪费了几根叶子。母亲瞪了几眼二丫,可二丫依然低着头不放弃的抱着粽子,希望自己也能包出一只像模像样的粽子来。母亲心火一下子串了上来,在二丫低头包粽子的时候,在二丫的头上用大手掌狠狠的拍了一下。打得二丫的眼泪“啪嗒”掉到自己包的粽子上。母亲不满瞪着她,“不会包粽子,不要在这里捣乱。死出去玩去,这里不是你玩的地方。”二丫悻悻然收手,然后走出去了。刚才母亲打下去的一巴掌,把二丫的头打得懵懵的。

粽子包好后,在晚饭后,母亲把粽子放进大铁锅里,然后用大火煮,听到锅里的粽子在水的冲击下,开始咕咕地叫时,你就可以闻到浓烈的清香,是纯自然的清香。煮到热气腾腾时,粽叶的香气从锅沿边蹭蹭地往外冒,二丫不由地多嗅嗅鼻子,升腾起来的弥漫在四周的香气,真沁人心脾,势不可挡。二丫虽然吃了晚饭,可还是急切地希望今晚就能吃到粽子。大丫当然也很想尝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等母亲走出厨房,问母亲:“粽子熟了没有?能不能吃了?”母亲说,“再闷闷!”二丫尽管心里特别想吃,可她没有胆量问,毕竟自己没有包好一个粽子。

终于等到母亲说,“可以捞一个尝尝了”,大丫跑到灶台前,揭开锅盖,一阵热浪席卷而来,脸上被热气蒸得烫烫的,顾不了那么多了,伸手就拿,可一碰,太烫了,手又赶紧缩回来,可怎么甘心就这样的放弃呢?于是瞅着穿过来的“柴叶”的尖儿,用手指甲捏着快速地提起来,一下子摔到锅台上,稍微冷却了一下,迫不及待想剥开外衣了,可拿到手里太烫了,赶紧放下,舀来一碗水,把粽子放在水里冷却,这样就节约了时间了,边吃边对妈妈汇报,“粽子已经完全熟了,可以吃了。”二丫也会跑去从锅里捞一个粽子猴急的吃起来,烫着不停的用嘴哈气。

端午时节,二丫看着有人家的门楣上、窗户上都插着艾草,艾草有强烈的味道,可以驱赶蚊虫,二丫见自己家的门楣上还没有插艾草,于是采来一大把艾草,站在凳子上插在厨房的屋檐下面。端午这一天,小孩子的手上脚上都要扣着五颜六色彩线,都是色彩比较鲜艳的,有红色,黄色,绿色等等,更小的孩子脖子里要挂香包。有讲究的人家在端午节要给小孩穿衣服,衣服在几天前就特地买好了。二丫在端午节时,手上也扣上红丝线,红丝线是家里早就有的,只有粉色的,而不是五颜六色的。二丫不但在两个手腕上扣上红丝线,脚腕上也扣上红丝线,连是个手指关节处也扣上了红丝线。这些红丝线不是母亲帮她系上的,而是二丫自己系的。手上经常沾水,一个星期后本来就是粉色的颜色,经水一久泡,变得更浅了,周围的小朋友都把红丝线解开了,而二丫一直佩戴着。二丫不但扣丝线,而且还挂香包,二丫的香包是自己缝制的,把院子里的自己种的玫瑰花摘下来,晒成干,预备着做香包,做香包的时候找一块红布,缝成心形。到端午的时候挂上香包,不时的把香包放在鼻子上嗅一嗅,满鼻都是花香,浓郁地久久不散。

二丫听人说,戴过的彩线用纸包起来,到农历6月15日时把它扔到房顶上,那一天会有大群的喜鹊飞过来,把家家户户房顶上的彩线衔走,给在天上的牛郎织女搭桥,桥会在七夕前一天搭好。到七夕的时候,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相见,还可以听到他们的悄悄话。二丫每年都会照做,二丫心里珍藏着一个美丽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