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五、四、三、二、一。”
“好了,好了,好了。”
“以后真的不看了?”
“不看了。”
辰逸仰面躺在椅子上,把双手背在后面,长舒了一口气,看了看王静,笑着说:“看完了这几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也能写一本了。”王静双手托着下巴,坐在辰逸的对面,笑着说:“好啊。”
“我想仔细想想,我觉得玄幻书中也有很多可以吸取的经验呢。”
“那当然,要不然你也不会被吸引到这种程度。”
“我始终相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以前批判玄幻类小说,但是当我真的去了解它,去接受了它之后,反而觉得这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文学形式。”
王静轻笑了两声,走到辰逸旁边,伸出一只手来,说道:“你好,李辰逸先生,欢迎回到现实世界。”辰逸也伸出手来握住王静的手,两人随即哈哈大笑。
辰逸又重新拾起了经典文学典籍,他称自己的上一个月为“疯狂的一月”,而其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辰逸带了个大圆圈,脸上生出几个痘痘,胡子有些略长,气质变化不少,王静说他由原来的“风流才子”变成了“行吟诗人”。
新的一周,投稿自然不能少,辰逸马上行云流水,不时,一首诗就已出炉:“
无题
美得无与伦比
只可惜来不及
迷茫中回头
原来我们醒得太早
遗忘在墙角的古铜风铃
断了
一滴滴勾起的思念
散了
从什么时候起执着的方向
变了
站在冬天的高处眺望
原来春天已经咫尺
可灵魂还在沉睡
只剩下躯壳在远方流浪
”
王静问:“你为什么老写无题?”辰逸自嘲道:“为了故弄玄虚,其实我想不出什么好名字。”王静咯咯地笑了笑。“说实话,我有时候写的诗就只是意象的堆叠,我是想用环境来衬托我的感情的,但有时候就显得七拼八凑的感觉。”辰逸说。“还好了,老师不是说过,朦胧是诗的灵魂吗?”
过了几天,辰逸约王静去吃饭,说自己有一个重大发现。“你有什么重大发现?”王静好奇地问。“其实也不是什么重大发现了,就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辰逸说。“不管怎样,我都支持你。”
“就是在这一个月,当我沉浸在文学世界,其实也算一个虚拟世界吧,当我畅游其中的时候,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或者说我有这样一个疑问--我突然怀疑如果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我们意识到的,事实上并不真实存在,那会怎么样?就假使说如果人们生活的现实其实是梦境,而我们所以为的梦境是现实呢?到底什么是真实?我这样问自己。我突然被自己的意识吓到了,而且我自己也无法理清这个问题。”
“我的天。”
“后来我的一个意识从这个思考真实的意识中跳了出来,我这样问自己:李辰逸,你疯了吗?我把这个挣脱出来的意识叫做‘观察者’,把那个困囿其中的意识叫‘守望者’,观察者就这样仔细观察着守望者,这个感觉很奇怪,就好像突然从你的精神中蹦出两个人来,这让我突然想明白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为什么我有时候表现的和其他时候不一样。”
“然后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我把自己的人格分为‘文学人格’和‘现实人格’,现实人格就是我通常表现出来的人格,而我的‘文学人格’偏于理想化、柏拉图式、乌托邦式,我决定放弃我以前一直认为的‘人格糅合论’--也就是说人所表现出来的是综合属性。但是在这段时间,我认为这两种人格可以分离。”
“什么叫可以分离?”
“静姐,你应该知道有些艺术家、科学家这些脑力工作者有时候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让常人根本无法理解,对于他们,我们应该把人格的划分范围扩大,可以叫做‘现实人格’和‘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是‘文学人格’的延拓。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几乎就是靠着‘理想人格’来生活的,或者说他们抛弃了‘现实人格’,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成就卓然,但是在现实中却显得拙于应对。我觉得对于‘理想人格’对于艺术家是极为重要的,正如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同样,‘理想人格’源于‘现实人格’,又高于‘现实人格’。”
“你说的我有些晕乎。”
“我终于理解了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反常,这必然是‘理想人格’出现的原因。我可以同时相信并不存在的世界,又坚信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前者出自‘理想人格’,后者源于‘现实人格’。哈,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发现,这样我就不用担心因为世俗剥夺我的文学情操,又不用担心我是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怪物了。只需要我在文学世界中运用我的理想人格,一颗纯净的文学之心,而在现实中,我则运用我的现实人格。”
“如果你所说的牢不可分呢?”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假象。可以肯定的是,这两种人格相得益彰,密不可分,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但是我把它作为一个工具,这样就能保证我以后不会成为某种‘诡异’的作家,也让我能从凡俗中挣脱出来。”
“我看玄幻书把你看晕乎了。”
“不,它让我重新思考了自我的问题。我也领略到这样的一个真谛:认同和接受是时间最伟大的品质。”
“对于罪恶呢?”
“认同和接受。”
“对于残暴呢?”
“认同和接受。”
“那……”
“不,我所说的认同和接受只是观察事情的一种方式,用这种心态来认知,至于说之后的解决问题,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说,你现在运用的是什么人格呢?”
“现在啊,理想人格居多。我以后应该改进,在现实中少使用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