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辽东王
2517300000092

第92章 卖艺女巧骂调戏男(3)

纵是红娘子女儿身来看,都有些嫉妒,好一个漂亮的姐姐,那位救自己的公子也是不差,眉浓目炯,身姿挺拔,仪表堂堂,看来到也是一对妙人儿,红娘子自言自语。

“十三,这是?”嫣儿指着红娘子父女问道。

“夫人,是这样的,……”燕十三把情况说了一遍。

“也亏咱家老爷想得出来,那田不是才动吗?哎,咱家老爷啊,从来没有空过的,隔三差五的就会领些人回来。你先回老爷那里去吧,这位小妹妹由夫人呢”嫣儿带着一丝苦笑对燕十三言道。

“是,夫人”

“对了,记住了,别再向上次似的,否则,你少不得要挨夫人一顿板子。”

“寒雪见过夫人”红娘子盈盈一拜,向前施礼。

“小妹妹不必如此,……。”嫣儿边说,边引领红娘子父女进了别院,见到下人前来相迎,就差下人给红娘子父女安排住宿。

“若依公子所言,咱们大唐也有类似的弊端喽。”凌风的一番高论到让武则天对他愈加感到兴趣。武氏心中叹道,此子虽说年幼,然,对事物的看法却能切中要害,一语见地,纵观朝廷上下,这样的人可不多,更别说那些个后辈。更是激发她将凌风收为己有的念头。既然他能够看到蜀汉的弊端,那对朝堂呢,武则天略加思索地问道。

“这个”,凌风做出为难的样子,其实自己很想说,但是又猜不透武则天的想法,有些担心。为了逃脱责任,还是决定不说,“,夫人,你看,咱们不说这个,说说别的行吗?”

武则天闻言后,轻轻地笑笑说道,“无妨,也就是闲来无事,随便说说,就当是听书了,如何?”

“可是,……”。毕竟会牵扯到朝廷的问题,不能不小心应对,她说无妨没有用啊。关键时刻她连自己亲儿子都敢处理掉的,何况外人呢。但是话说的了这个份上,不说吧,自己又不心甘,凌风内心颇为矛盾。

“莫非公子信不过本夫人?”

相信你才怪,凌风自语道。说就说吧,管她呢,大不了就是挨了一顿,权当买记性了。

“如此,晚辈就明言了,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夫人能够多担待一些,帮晚辈掩饰一二。”凌风向武则天拱手行了个礼,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夫人所言,我朝也有类似的情况,而且现在有愈发明显之势。”

“哦”,明显能够感觉到武则天迟钝了一下,表情多了一份浓重。当然,她自己也知道,现在朝廷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而且是能够忠心与她的人。

“自我朝开国以来,追随太宗皇帝东讨西征的那些大将,老帅们,个个了得,文韬武略,运筹帷幄,阵仗临敌,冲锋陷阵,那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然,终究逃脱不了岁月的侵蚀,现在均已辞世,此乃为咱们大唐第一代的将帅。

自当今陛下登基以来,也是屡出名将良帅,如宰辅刘仁轨刘大人、礼部尚书裴行俭裴大人,前左武卫大将军薛仁贵薛将军等等,此为大唐的第二代将帅。他们个个都有骄人的战绩,令敌胆寒的能耐,但是年经可都不小了。虽说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来形容这几位将军与大人,有些不恭。可是,夫人想想看,刘大人当今已是七十有八,薛将军六十有五,最年轻的裴尚书也都一甲子了,还能为朝廷尽忠几载。可是,咱大唐的第三代将领还在啊。”

“匮乏啊”,凌风有些杞人忧天的说,不时抬头看看武则天,见她陷入沉思。就自顾自的继续说道,“耳熟能详者,不过黒齿常之、娄师德、程务挺、刘审礼、王孝杰、李孝逸、曹怀舜等人,然,却都是缺乏独挡一面的经验,较之有些不如也。不然大非川之战时,朝廷陷入无将可选的尴尬境地,去岁那一仗更是一塌糊涂,不仅副总管王孝杰被俘,就连检校左卫大将军刘审礼将军也被俘了,若非黒齿常之将军拼死一击,实现了局部的反败为胜,后果怕是更加难堪。”

“也是,大非川之战,朝廷选来选去,还是没有良将可遣啊”。武则天叹了口气的言道,又看看凌风,疑惑道,不是说此子从未出过徐州府吗?他是如何知道朝廷怎么多的将帅的,且对他们颇为了解呢?便似带故意的问,“凌公子怎看大非川之战?”

“这个吗,晚辈以为,我朝兵败是其必然,也是偶然。必然者是说,内外因素均不利于我朝。比如,安西四镇久疏战事,将士临战经验不足,且将士的战力严重低下,实力不济。二来乃是,我朝军伍仓促应战,准备不足,失去先机。第三嘛就是,乌海险远,车行艰涩,不利于钱粮物资运输,辎重调配,大军难以实时补给,补充军资武备。

第四吗就是,乌海之地,多山地高,高达数千丈,加之瘴气横生,空气稀薄,人畜呼吸困难,我朝将士多有不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疲乏征兆,影响战力发挥;同时吐蕃联军是居高而下,地势利于对方,不利于我朝。

五是,将领之间的协同出了问题,要知道,打仗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正要发挥军营的整体实力。郭待封没能按照战前的计划行军,以致贻误军机,却又临阵脱逃,尽丧辎重,致使薛仁贵所领七万大军竟无辎重可补的境地,罪不可恕、责不容推,主因在他;主将薛仁贵面对郭待封的行径没有做出及时的调整,也是有过失的。

当然,吐蕃主将葛尔钦陵是员名将干臣,善于用兵,指挥得当;吐谷浑亲吐蕃势力强大,使我朝失去必要的外援,也是兵败的原因所在。

所谓偶然者,夫人也是知道,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战机也是稍纵即逝,是对领军大将应变能力的考验。试想,若是郭待封能够听从薛仁贵将军的建言,协同作战,坚持到底,临危不惧。恐怕会是另外一种局面,彻底打败吐蕃,收服吐谷浑不是没有可能。”

“如此说来,关键还是将领遣派的因素大一些”,武则天点头望着凌风说了一句。此时的武则天是内心磅礴啊,凌风说的这些原因有些是自己能够想的,有些是她自己不会去想的。

看着凌风,武则天暗下决心,此子若不能为己所用,定不能留,否则后患无穷。听其言,观其行,此子八成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却像个没事人似得,可见其城府不可谓不深,胆识不可谓不强。最好的结果就是为己用之,可是,他却是李家的女婿,关键时刻,难免会向着李家,有什么法子收拢他呢。

“对,诚如夫人所言,关键还是将领的问题,俗话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古人也说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话。可见这选将的确破费周章。”凌风微微瞄了一眼沉迷中的武则天,平静地的言道。

一直在旁边静听的上官婉儿,此刻再看凌风,明眸的珠子里多了几丝暧mei的神色,只是不为凌风所见。

“若非本夫人猜的不错啊,公子想必是有什么解决之道吧”,武则天接过上官婉儿递上的香茶,端起轻轻地抿了一口,单刀直入似地问道。

“啊”,凌风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轻言一笑地说,“解决之道倒是没有,晚辈到是有些自己的想法。

夫人,你想,隋以前,历代是如何选官的,不外乎是上官的推荐,九品中正制,到了后来,更是出现了氏族、寒族两大截然分明的阵营,形成了上品无寒士,下品氏不做的局面。

但是,前隋,开荒劈地头一遭施行了开科取士,将天下俊才揽为朝廷所用。不分氏族、寒族,唯才是举,使天下俊才有了报效君王的门路,也扩大朝廷选官的路途,能够选贤而用,有才可选。文官可以开科取士,武官为何不行”。凌风没好意思说,本来这就是你的主意,咱不过是将它提前了二十年罢了。

武则天闻言,微微一点头,称赞道,“不失为一种法子,可是开武科就能选出将才们,又考些什么呢?”

“考试的内容吗?晚辈觉得吧,弓马骑射不可少,刀枪剑术不能丢,毕竟选的是武将,勇猛过人,力战群雄的本领还是要的。此外,兵法策略不能没有,开科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将帅之才,单单只会勇武还是不够的,排兵布阵,安营扎寨,统筹调度等等不能不有所涉及。

夫人,你想,若是朝廷每三年开科一次,每次选出百十人,这可是从举朝上下选出来的,稍加培养,多加历练,为将为帅的后备人选,只要这些人中能出有三五个像刘仁轨大人、裴行俭大人,或者薛仁贵将军那般的帅才、将才,还担心没有将帅可调吗?

如是再三,能选多少来啊,前面的人老了,后面的年轻将领就将上来了。形成老、中、青三代梯子配置的格局,还真不怕,将才、帅才给埋没喽。当然,从实战中提拔选将的方式不可丢。开科取将与实战提拔结合起来,做的好,就是再现当年太宗皇帝驾下战将如云,帅才如斗的鼎盛之势也未可知。”

“嗯,听起来,有些道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