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辽东王
2517300000050

第50章 节外生枝(1)

徐州与洛阳之间有八百余里,走了八天才到,若以这种速度,漫游大唐的话,怎么也要几十年才能把大唐有名的地方看个遍。过了汴州离东都洛阳就不远了,在汴州小憩两日,再直掏黄龙,进发洛阳。

汴州也就是今日的开封,自古便是名城,素有七朝故都之称,不过有六朝是在唐以后才出现,无论城市规模,人口密集,还是繁华程度,乃至人文景观,如今看来,就显得有些单薄。

说实话,开封的地位能够日益剧增,首先应当感激隋炀帝杨广。大业年间,杨广下令开通通济渠,使之与黄、淮相通,发展水上运输,才使得汴州的地位愈加重要,商业日益繁荣。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凌风才将汴州列为天上人间和天下商行首批发展的十三目的地之一。到了汴州自是有人将吃喝拉撒的一切打理停当,无需自问,甚至连嫣儿也不要插手。两家铺子的汴州分号,是新年后刚开张的,这会新鲜气还没有过,两铺子无不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凌风到了汴州之后,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与各大掌柜的碰了面,交代一些事项之后,便没自己什么事了。便带着嫣儿寄情于山水之间,出没于风月烟花之地。带着老婆去嫖妓,这种境界的人可不多。

其实也是没有法子,当时汴州没有多少名胜古迹啊,除了大相国寺(原建国寺,唐延和元年,唐玄宗他老爸将此寺更名成大相国寺)外,鲜有能拿出手的,后世开封的古迹甚多,但多是唐以后的朝代建造的,特别宋朝把汴州定为都城以后,大规模的建造才开始。

后世常说,洛阳的牡丹,开封菊。说的就是开封的ju花,俗有“黄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之称。清乾隆皇帝从留下“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每到秋季,汴州内外,秋风送爽,ju花飘香,到处繁花似锦,蔚为壮观。“花以景衬,景以花容”,让人置身于ju花的海洋里,如痴如狂,真是“十月花潮人影乱,香风十里动菊城”。

无奈此时是冬末春初之际,哪有什么ju花可赏吗。他花开尽百花杀,连ju花都没了,还能赏什么呢?只能寄情于山水与民俗了。

次日,凌风与嫣儿、十三两人沿汴水,踏着山色去游。不过用嫣儿的话说,其实就是去喝西北风,现在未出正月,树未泛青,花草不从发芽,百鸟还在隐居,哪有什么风光可赏。但是,凌风执意要出门啊,没有办法,嫣儿只得耐着性子陪同。

不觉间,出了城门已有十多里,遇到一小镇,集镇不大,紧紧凑凑百余步长,但比较热闹,店铺不少。

凌风三人,正欲找个酒家打点素食。却听见远处的唢呐之声渐行渐近,长长的迎亲队伍映入眼帘。

便退到道路两旁,让娶亲的队伍先过。望着这熟悉的场面,凌风仔细打量那新郎官来。只见那新郎官骑着高头大马,一身喜庆红妆状元袍,胸前系着红丝带扎成的大红花。年纪不过十五六,倒也眉清目秀,身长玉立,仪表不俗。从那不经意之间发出的举止来看,生性温和,估计待人接物也是彬彬有礼,谈吐尔雅。

瞧着迎亲的排场,花轿的装饰,丫鬟簇拥,嬷嬷群立,身后陪嫁彩礼之巨,不难看出是个大户人家嫁娶。

向来喜欢凑热闹地凌风,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向身旁的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人打探道:“老人家,打听一下,这里是什么地界,不知是那家小哥娶亲?”

老头回眼看了凌风,慢慢地说,“此地为柳家堡,今个是柳家堡柳员外的三公子大婚,小哥儿是外地人吧?”

“是的,老人家,我等访亲探友,路过此地,不知这柳员外的待人如何?”

“小公子,你是不知道,在咱这十里八村的,提到柳员外没有不说好的,平日了,柳员外铺个路,架个桥什么的,周济相邻,大好人,大好人,怎奈天不佑好人啊,柳家近年来是流年不顺,也不知柳员外得罪谁了,家里接二连三的出事,这不,柳员外想为三儿子娶亲,冲冲家中的晦气。”

“哦,天佑好人的,只是时候没到罢了。老人家可知这柳家公子为人怎样?”

“没说的,柳家门风好啊,柳公子自幼秉承柳员外的贤德”

“哈哈,多谢老人家了”既然要去凑凑热闹,就要打听清楚,别出了什么岔子,闹了笑话可就不好了。

“走,爷今个带你两个打秋风去。”打探清楚的凌风对嫣儿和十三讲到。正要抬步前行,只听后边传来一声,“狄春啊,中午老爷带你去吃顿好的”

“狄春”,闻言凌风一愣,难道遇到大名鼎鼎地神探狄仁杰了,这么巧啊。不对啊,按时间算来,他此时正在长安做大理寺卿呢,怎么会在这里呢。应该不会是他,重名的人多了去了,也许是其他人的小厮也叫狄春。

凌风虽然心里这么想着,还是好奇地回头看了一眼,见到一行两人前后走着,一老一少,老的五十左右,中等身材,宽眉大耳,四方脸,鼻子隆起,胡子乌黑整齐,体态微胖,面露笑容,给人一幅和蔼可亲之态。少的不过十六七岁,没有老的高,长的倒也说得过去。

“跟老爷出来,想吃顿好的可不容易,除非老爷要打秋风。”那少的在后面风趣地说。

“你这个小厮,老爷带你吃好的,还挑三拣四的。”

凌风这才哈哈一笑的对嫣儿说,“看到没,打秋风的,可不只是咱们啊,走吧?,去晚了可就没有位子喽,到时候就是想打也打不着喽。”

“怎么,公子等人也去打秋风。哦,倒是同行人,哈哈”。那年纪大的走近了,听凌风这么一说,乐哈哈看着凌风等人道。

“打秋风,可是个好差事,怎么先生也是”见到老的将自己打扮成教书先生的服饰,凌风便称呼人家为先生。

“巧了,遇到同行了,听公子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老的打量凌风三人一眼道。当他看到嫣儿的时候,目光明显的停顿了,透露出莫名的气息。目光呆板,眉头微锁,将嫣儿看了又看。

“路过,便来凑个热闹。莫非先生也是,那就同行若何?”

“好说,好说。”老的一边走着,又回头多打量嫣儿几眼,大脑袋上划过些皱纹,眉头微缩一刻。又对凌风言道,“不知公子尊姓大名?,作何营生,这位想必是尊夫人吧”

“不满先生,小可姓凌,名伟东,乃一介书生,不过也算是半个商人,先生所言极是,这正是内子。”便让嫣儿上前施了个礼。你打听我,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得打听你,“瞧先生的架势,倒像个教书的先生”

“公子好眼力,哈哈,不错,吾乃并州人士,怀英,教书先生,走南闯北。”

并州,怀英,教书先生。靠,咋就这么熟悉呢。在嘴里来来回回地念叨了几遍。恍然大悟,《神探狄仁杰》中的经典台词,狄仁杰微服私访都是有这个名号,看来这个定是狄仁杰了,终于遇到了自来到大唐后,见识的第一个大神,牛人一个。当然还有几个,以后遇到再说,绝对都是恐龙级的。

“先生来自龙兴之地,好地方啊,难怪先生宽大为怀。”凌风略略一指狄仁杰的隆起肚皮戏言。

“龙兴之地,呵呵,也是,高祖并州起的家,不想公子倒是趣人。”

见他三番五次的打量嫣儿,不时眉头紧锁。凌风心头不禁暗叹,划过一丝的疑问,难道嫣儿长的真像她的那个从未谋过面的姑姑,那位被武则天整的惨不忍睹的萧淑妃。

单单从门头就能发现柳家可不是个小门小户人家,一对高大雄伟的石虎守门,这大门建的也不同寻常的大户人家,总感觉怪怪的,但却说不去个所以然。

今日是柳家三公子柳成林大喜的日子,柳府上下沉溺于一片欢乐的海洋,不管是发自内心的,还是故作强颜欢笑的,柳家从家主到下人、丫鬟都是面带微笑。柳家的家主希望用这久违的场面来冲散三年来一直笼罩在柳家头上的晦气与灾星。

宾客云集,高朋满座,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不热闹。

总不能真打秋风吧,既然柳家父子宅心仁厚,周济乡里,那就以友人的名义,加些礼金好了,在嫣儿身上取出了两片金叶子,大约十两的样子,又在宣纸之上,留下‘红妆带馆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吉祥语,交给那管礼单之人。

但是管事的,非要凌风等人说清楚是柳家时什么亲戚才肯方行,说是要给安排上座,贵宾席。放着这么大的礼单可是少见,虽说柳家在柳家堡,乃至浚仪县都数得着,可是放着十两的金子作为礼单就是整个汴州府都难有,万一是主家的什么至亲,若是招待不周,主家怪罪下来可就不太好办。

“管事先生只管放心就是,凌某与你家公子是神交之友,那可是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道下过乡,一阵嫖过坊的,你家公子若是知道了,也是不会怪罪的。”凌风没有理会管事的,找了个拐角之处,随便的做了下来。嫣儿觉得凌风今日的言行有点怪怪的,据她所知,自家夫君从来没有离开过徐州府啊,就是到徐州城也不过才四个余月,怎么可能和人家柳公子是神交之友呢,估计又是夫君瞎掰乱说的。

“原来凌公子与这家公子是挚友啊,为何不见见面呢”同坐一张桌子的狄仁杰,含笑的对凌风说道。

“先生可就不知了,小可与这柳公子是神交之友,不是挚友。”

“哦,有区别吗?”

“区别大了,挚友是要经常见面的,不过神交吗,就是梦游神往之交,可就不从见过面喽。”

“呵呵,凌公子这个说法有趣,神交之友,这么说来你我也是喽。”

“好像,凌某未从与先生一起嫖过妓,一道扛过枪吧,找目前看来,最多只能是一起下过乡。”凌风绝对没有想到狄仁杰竟是个自来熟。

狄仁杰闻言,微微苦笑一声。嫣儿害怕自家相公把人家教书先生给得罪了,连忙在从后面小声的叫凌风给狄仁杰赔罪。可是她那里知道,狄仁杰压根就不是教书先生,为了不让嫣儿担心,凌风嬉笑着,半真半假地当着狄仁杰的面,对嫣儿道:“夫人你就放心吧,这位先生肚里能撑船,气量大得很,不会计较这些唐突之言的”

“宰相肚里能撑船”,难道相公知道人家不是教书先生,可是看这位先生不像是个大官啊,嫣儿在心里念叨,不由得又看了看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