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辽东王
2517300000110

第110章 朝堂激辩(2)

武则天望着下面激昂的反对之声,不由的叹了一口气,还是说不通啊,但愿你能对付了这帮老夫子。话刚出口,又觉得好笑,暗自嘲笑,自己都难以说服,何况他呢。也没有去管朝堂下的众臣,只是对一旁的上官婉儿言道,“宣他上殿吧。”

“宣凌风觐见”

“宣凌风觐见”

“宣凌风觐见”,执事官依次高声喊道。

闻听宣召的凌风,又整了整自己的官服,内心激动而又恐慌。进入大殿,凌风伏地便拜,“微臣凌风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天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众人像是看猴似地个个伸长了脖子向前中间看出,还不时的左右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狄仁杰看着凌风微微点头一笑,此子胆识果然不凡,初次见驾竟能如此镇定,不失方寸,难得啊。难不成,这几份奏章是他所奏。一个学子,半个商人,他想起了凌风在汴州时的所言。

“凌风,平身吧”,武则天微微一笑的看着凌风,和声悦色似说道。那些大臣们,更是惊呆了,瞧着天后的样子,像是对此子颇有赏识,不然也不会如此和善。

“微臣叩谢天恩”,凌风又是一拜,然后再爬起来,站立在那里。

突然李治不知是不是心血来潮,温声问道,“凌风”。

“微臣在”,凌风学着样子双手一拱,弓腰向前微倾。

“你的田洗的如何了”

“微臣谢陛下挂念,工程已过大半,现以垦良田两百余顷,预计下月初便可完工,大约能得良田四百顷左右。”

“好,好,朕甚感欣慰,开垦荒,勤农桑,国之所需啊。听皇后说,这几份奏章是你所奏,众卿议论纷纷,多有不同意见,汝可与众臣商议。”李治端详着凌风好久,不待武则天问话,抢先一步说道。

“臣谨遵圣命”,凌风转身看看两边的文武百官,微微侧身施礼,恭谨的言道,“风所奏之事,不知诸位大人意下如何?若有不周,风定当补之”。

当听说凌风是此事的始作俑者,监察御史李善感就要上来找他理论,又听说他在垦荒,也是知道农耕的重要性的,稍稍克制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冲动,依然是语气不善地向凌风问道,“汝即知垦荒之重要,为何还要行言商之事,此岂不本末倒置。”

凌风闻言,扫了他一眼,此人年过六旬,头发胡须发白,但给人一种正气凛然之感,不由地使自己恭谨起来。对他老大人款款施礼,问道,“不知大人如何尊称?”

“本官李善感,忝为监察御史”。

“哦,原来是李大人,风常听人言,御史李大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行事间光明磊落,督察时胸怀坦荡,仰不愧天,忠君忠事,忠孝忠义,有古之贤士之尊称。风备感敬仰,自叹不如也。”凌风上来就对李善感大拍马屁,以求博其好感。

李善感也被凌风说的飘飘然,忽一想,上当了,小子狡猾,刚要上来理论,就听凌风继续言道,“李大人是监察御史,少不得要奔波于各道各州之间吧。”

“本官职责所在”

“是以风才钦佩之至啊,但风有一事,想问李大人,不知可否?”

“但说无妨”

凌风赶紧又上前施礼,“多谢李大人,敢问李大人,外出公干,分察百寮,巡按郡县,纠视刑狱之余可从观察各地的产出不同。”

“这”,李善感一愣,那里是他的职责所在,自己只是督察百官,巡查郡县,其他的事情一概不问。听凌风这么一问,自己真还不知怎么回答,不免有些脸红,支支吾吾的说个不清。

“这就对了,大人的职责在于督察,也就是说大人是悬在百官头上的利剑,使之不敢忘公而徇私,贪赃王法,为非作歹,不尽王事,对吧,李大人”。不待李善感接口,凌风继续言道,“我朝地大物博,产出不同,……。再者,我产田亩所出者不多,不过两石左右,若所有的税赋均从百姓身上所得,难免不会加重百姓负担。言商可在一定程度增加朝廷税赋,而又能够修养于民,何乐而不为也。”

“但你修路人从何来,钱粮从何来?”

“这点大人尽管放心,劳役就从流民与犯人之间来征,特别是犯事的官员,让他们进行劳动改造,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钱粮已经筹集差不多了,所需的百万石米粮,向以陆续在江南道,淮南道进行采购。”

……

好不容易的摆平了李善感,旁边却又有一人接腔说道,“巧言令色,颠倒黑白,是非不明,还在此恬不知耻的大言不惭。”

“就是,竖子汗毛还未干呢,也敢在此议论什么国之大事。”身旁的一个人接过话茬,继续攻击。

凌风闻言,也不生气,只是微微一笑,“汝没有听说过忠君不分大小,爱国不分先后吗?”

“花言巧语,果如圣人所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渐渐地凌风发现这些大臣的言论已经超出了这三份奏章之事,大有攻击人身的意思,心里不爽啊,自己可是第一次进入朝堂,并没有得罪过这些老夫子啊。

既然尔等胡搅蛮缠,咱也就不客气喽。攻击咱无所谓,可是你不要连带那位也捎上啊,没见到那位的脸色有点挂不住了吗?凌风走到那位官员面前,逮着他的话不放,“这位也是读圣人之书的,如此说来是把自己当做君子喽”。

见他沾沾自喜,一幅得意的样子,凌风问道,“那试问这位大人何谓君子?”不等那人开口,凌风激扬的言道,“君子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汝有乎?

吾闻君子者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胸怀;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胸襟;更是有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远志向。汝有乎?又妄断圣人之言,曲解圣人之意,假借圣人之名诽谤他人,还大言不惭,岂不可笑乎,可不可耻而。知道何谓女子乎,何谓小人乎。

自三皇五帝到如今,上古嫘祖,商之妇好,周之商青君,齐之钟无艳,秦之宣太后,汉之窦太后,北朝花木兰,……,乃至我朝更是层出不穷,先不论三代贤后,平阳公主,……,那个女子不如你,那个女子不必你强啊。你是说本官呢,还是暗沙射影,心怀悱恻?难得你读的圣人之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啦。还好意思在此,以君子自居,汝还有羞耻啊。

汝会什么?除了咬文嚼字,卖弄断章取义的圣人之言,不求甚解,你有裴行俭大人的上马治军,下马安民的本领吗?你有薛仁贵大将军三箭定天山的武功乎,你有娄师德大人忠君忠事荐才之能乎?你有狄仁杰大人断案入神,纠正冤案、错案、假案的能耐吗?汝有王方翼将军固守边陲,令敌胆寒的战功吗?汝有刘仁轨大人勤于王事,不辞辛苦,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一生的操守乎?……。哎,真是可笑至极,汝为君子乎?充其量不过是个伪君子而已。”凌风在那里说了一堆的朝中大员,凡是能够知道的名人几乎说了一遍,就是要拉拢别人打击你。看看上面的那位脸上都露出了浅浅的笑意,说明咱骂对喽。

“你,你”,那人被凌风给骂的气晕过去了,其他几个人恨恨不平的瞪视着凌风。

“好一个古之君子者,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武则天坐在那里对凌风的谩骂熟视无睹,等他骂完了,给了一个大大的奖励。

余伯良站在那里,眼观凌风,心中大叹,“小子够狠,骂人都不带脏字,难怪天后会赏识与他。”

许久之后,朝堂之上还是静悄悄的,凌风平视着站在那里,静观其变,今日看来,得罪人的事情,要自己来做喽。

“曹某不才,听闻凌大人诗文俱佳,想请教一二?”一位年过五旬的中年男子出列望着凌风,冷冷地言道。

“不敢,下官自当向大人请教?”

“本官承受不起啊,你我以诗文做赌,敢否?”

“全凭大人吩咐”

“若老夫侥幸赢了,你自当撤下所奏之事,若是你赢了,老夫便支持与你,若何?”

哎,以诗文做赌,你不是自找的吗?无论怎么说,咱也能剽窃不少的诗文词赋。还既然一首是窃,十首百首也是窃,为了能够得到武则天的信任,便于这帮老夫子们斗斗诗文。“曹大人,既然是赌,咱们就赌大一点,好不好啊,这点赌注太小了,也没有意思。”

“你想如何?”

“世人无不想立功与身前,留名后世,凌某也不例外,今日所奏三事,皆为某所愿。到了这个份上,小可也不惜放手一搏。今日某愿与大人做注,赢了你答应我两个条件,输了,我答应你三件事,听好了曹大人。

小可若是赢了,你要出资三十万两助我修路,此为其一,其二,以后但凡凌某所奏之事,曹大人都要无条件的支持,当然,凌某所奏的事情均为利于大唐。小可若是输了,自此以后回归故里,不出徐州府半步;当着二圣与百官之面,向大人磕三个响头,已是谢罪;并奉上二十万两家资与大人。当然,大人也可以找人帮忙,不过不能超过六个人啊,因为小可的家资有限,就是加上郡主殿下的嫁妆、娘娘的赏赐也只有一百二十万两,但帮你之人与汝同责。你我所比者,限于诗、词、赋、对子、猜字、谜语六类,可否?”

众人闻言大惊,愤慨之人群起,小子你也太目中无人了,你可知道,曹大人是谁?今日叫你输个口服心服,从此把你赶出京师。

“就以你”

“曹大人,本官算上一个”,不多时又出来五人,瞪视着凌风。

狄仁杰望着凌风,可惜的叹气道,“就此损落,可惜了,为何要如此呢?”

武则天直视着凌风,惋惜地问,“凌风,你……”。

“微臣多谢娘娘关怀,是以至此,微臣尽力便是”,凌风转向那位曹大人,“曹大人,空口无凭”

“立据为证”

“好,爽快”,凌风微微一笑,又对李治与武则天言道,“微臣恳请二圣做个见证,也恳请二圣能否换个地方?”

“也好,陛下,为时不早了,不如改在芳华苑,今日日丽风和,陛下也可休息一下。”武则天看着李治说。

“就以爱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