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流年似水
2516700000028

第28章 2010[农历虎年](1)

1月2号,美国华盛顿DC首届“中国赢克杯”国际马拉松正式开赛。

如果不按照“赢克杯”的叫法,这届华盛顿DC国际马拉松比赛是第二届,第一届比赛是去年,也就是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的第一年举办的。当时的主办者是《华盛顿快讯》报和《华人视界》报。牵头的发起者是《华盛顿快讯》报的总编杰弗逊先生。

看完奥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后没几天,杰弗逊来电话问我:“你答应过的那件事,什么时候开始办?”

“我答应过你什么事了?”

“你忘了吗?那天在你府上看奥运会开幕式时,你答应过我的事。”

我一听就懵了,老外办事都是死心眼儿,他要是认为你答应过他的事,他肯定是当真的。你要是反悔了,他就会动用法律武器的。

问题是,我现在还不知道我答应过他什么事?那天我确实喝多了,我不至于答应把报社白送给他吧?

我马上笑呵呵地对杰弗逊说:“你常到中国去,中国人的习惯你是知道的:酒桌上说话是不算数的。我那天答应过的事是不算数的,对不起了。”

“那好吧。那钱只能让我自己赚了。”

咦?还有赚钱的事!我那天都跟他谈啥了?

“嘿,朋友,我跟你开玩笑的话,你真听不出来吗?你看,我还以为你真是个中国通呢。中国人常讲: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答应过的事,岂能反悔!做,我们接着往下做。”

“我想,你们中国人不至于现在就富到有钱不愿赚吧?”

“当然愿意赚钱了。你说,这事怎么办吧。”

“我现在把我起草的方案发给你。你看完邮件后咱们再议。”

我看过老杰的邮件才回忆起,那天在酒桌上,我答应过的事是和他联手在华盛顿DC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

老杰的方案也不复杂。我记住了三点:一是该项目挣钱了,他得7,我得3;二是我们两家报纸分别拿出版面做该活动的宣传;三,我们分头找广告赞助商。

这三条都没什么好讨价还价了。我回复杰弗逊:同意。

在确定具体在哪一天举行马拉松比赛时,我坚持要定在2009年1月2日举行。

我心中的小九九是,我们《华人视界》报是2004年1月2日成立的。到2009年1月2日,恰好是5个整年。选择这一天举办华盛顿DC的马拉松比赛,挣不挣钱不论,权当是纪念我们报纸发行5周年的庆贺活动了。

其实,选择1月2日作为比赛日,我也是作了牺牲的,或者说不是太情愿的。

本来,2008年年初我就打算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啥也不干了。从9月份开始,我想去哈佛商学院进修一年。但是,杰弗逊一勾引我举办马拉松比赛,我心就长草了。

就这样,让我与美国大学校园失之交臂。

从2008年9月我们定下来举办这个活动,到2009年1月鸣枪比赛,这期间只有4个月,承揽广告的工作没做到位,甚至活动的冠名单位都没找到。但是,对我来说,这次实战演练,让我对报纸的价值与作用,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美国经济不好的情况下,报纸版面的广告客户在减少,我们为何不利用报纸多搞些活动呢?而且,我坚信,只要活动策划好了,经济效益是没问题的。

从举办完2009年的马拉松比赛后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在脑海里策划如何办好下一届的马拉松赛事了。

我首先分析,杰弗逊为什么愿意找我联手办比赛?归根结底,他是看中了华人商家口袋里的钱。只是遗憾的是,上次因为时间紧,我没能帮他把华人商家兜里的钱都掏出来。这样也好,华人商家兜里的钱,留着给我吧。

老杰,对不起了。下一届的比赛活动,哥们我就不带你玩了。

应该说,杰弗逊是我能够走向这条道的导师。但是,常言道: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商场上,歌舞升平的时候是假象,刺刀见红的情景才是常态。

对于商人的难题是选择在什么时候把老师蹬走。后来证明,我把老师蹬走的时间有些早了。

中国的崛起,让在美国这里的人真切地感觉到的是,到美国投资的华人多了,进入美国商场里的中国牌子的商品多了。

当然,最先进入美国的中国牌子的商品是纺织品。中国南方生产“赢克”牌运动服的企业一路杀向美国了。

我最先是在NBA实况转播时,发现了NBA现场竟然有汉字的广告!仔细一看,上面的广告语是“穿赢克闯天下”。

中国人做生意出手就是狠。NBA现场的广告牌,那得需要多少钱啊?

一看到这样的大手笔,我就意识到,我下届的马拉松比赛的冠名单位有了——就是“赢克”公司了!

我立即跟国内的朋友联系,目的是想请人帮助牵一下线,我好跟“赢克”运动服公司谈我的马拉松赛冠名权的事。

托人打听了一大圈,原来“赢克”在美国已经设立了办事处。而且,办公室就在马里兰R城,距我们报社不到3英里。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谴责自己,中国这么大的一个企业在马里兰设了办事处,我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这说明我有多少工作没有做好啊!

以前,我以为办了张报纸,自己就是当地的名人了,任何当地的大事小情都瞒不过我的眼睛,都会汇集到我的耳朵里。现在看来,我是眼不明、耳不聪呀!

当然,我也奇怪,我工作失误没能及时知道“赢克”落户马里兰,反过来说,“赢克”怎么也不主动跟我这个“地头蛇”联系呢?至少,他们应该从报纸广告的角度,主动跟我们联系吧?

我按查到的“赢克”公司的电话号码,主动给打过去,十分礼貌地向对方介绍了我自己,并希望能够得到和对方面谈的一次机会。

对方接电话的人说,他就是“赢克”北美办事处的负责人,英文名字叫威廉姆斯。他同意我们见面谈谈。

我提议我们在R城一家有名的日本料理店见面。中国餐馆菜价便宜,显得档次低。所以,我提议去日本料理店。

威廉姆斯马上拒绝了。他建议我们在DC一家牛排店见面。

在日本料理店吃暑喜,两人吃饭最多也就五六十元钱。在西餐店吃牛排,两个人至少150块钱。

这下让我领教了,人家“赢克”确实是大手笔。不但砸广告是大手笔,就是让别人请客,那也是大手笔呀!

威廉姆斯见面就问我:“你老家是哪儿的?”

我恭敬地回答:“东北。您呢?”

“上海!”

“冒昧地问一下,我们《华人视界》报,您看过没有?”

“没有。”

“哦,您是领导,太忙了,没顾得上看。”

“不,我本身就没想看你们这些当地的中文报纸。”

“那‘赢克’就不准备在我们当地的中文报纸上做广告了?”

“这还用问吗?我们这么大的跨国集团公司,怎么会在当地的免费报纸上做广告呢!”

“当地的华人也应该是贵公司的潜在消费者吧?”

“我们公司的营销策略是抓大放小。‘抓大放小’你懂吗?我们要的是美国主流社会的消费者。”

我站起来,用餐巾纸擦了擦嘴角,笑着对他说:“威廉先生,还真让你说着了。我就是你刚才说的那种吃不上饭的人。本来今天应该是我请客,可没想到你对我们穷人这么了解。好了,你再同情我们穷人一把,今天的单,你买吧!”

说完,我就走了。

威廉姆斯在我身后喊道:“嗨,你回来!咱们怎么也应该AA制吧?”

威廉姆斯对我的那种态度,让我对他失去了耐心,也让我对“赢克”失去了信心。

中国人讲:人在做,天在看。老天还真是有眼啊,没过多长时间,“赢克”的北美办事处又主动给我来电话了。约我谈话的人是替换威廉姆斯的朱先生。

这次我和朱先生是煮酒论英雄,而且,朱先生一口东北话让我听起来很爽。末了一问,感情朱先生也是和威廉姆斯一样,上海人也。他来美国前是“赢克”公司中国东北区总裁,怪不得他能讲一口标准的东北话呢。

有了“赢克”的鼎力赞助,美国华盛顿DC首届“赢克杯”马拉松大奖赛圆满成功。

当天,美国华盛顿DC全城是一片红色的海洋。所有的参赛者,都穿着红色的“赢克”牌运动服。

翌日,1月3日《华盛顿快讯》头版头条的标题是《中国“赢克”染红DC》。

2010年虎年春节刚过,正月十五的那天,我迎来两位大学的老同学:张东和刘菡。这两个人是同时受邀参加中国政府国资委组织的“海外精英招聘团”的。张东是为财政部及其下属单位招聘的,刘菡是为大海市吸纳人才的。

刘菡刚刚被提升为大海市的副市长,和张东一样,都是副司级干部了。

当天下午到达DC后,两个人都请了半天假,下了飞机就直奔我家。我出门口一看到是他们俩一同造访,让我吃惊不小。

庞鹭1997年在美国时见过张东,但她和刘菡彼此是第一次见面。庞鹭怀里的马正行跟他们俩肯定是头次见面了。

按中国人的习惯,张东上来就给马正行1000元人民币的“压岁钱”。

庞鹭左推右挡不想要,说:“我们盼孩子快点长大,不希望‘压岁’。”

我把钱主动接过来了。我说:“干吗不要?!这小子上学时没少蹭我饭吃。”

张东摇摇头说:“你看你,现在都是大富豪了,怎么就一顿饭的事,还耿耿于怀呢?”

刘菡用手逗着马正行说:“小正行,阿姨可没有人家财政部的财神爷有钱。阿姨只给你带来一个小玩具。”

刘菡像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个足球来,递给马正行。

马正行用小手一拨了,球滚到了地上。我俯身把球捡了起来,说:“你这个阿姨也是,不知道孩子他爸是打篮球的出身吗?你怎么能买个足球呢?”

“我带来的这个球,可不是特意买的。是大海足球俱乐部送给我的。足球现在是我们大海市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我们还靠‘足球城’的美誉吸纳海归呢!”

张东不屑地说:“在飞机上,她就给我说个。谁信啊?哪个人会因为能踢几脚球,就跟你回大海市去呀!”

我问张东:“那你认为靠什么呀?”

“待遇!事业!感情!”

刘菡说:“我不反对你的说法。事实上,我们大海市也是这样做的。我强调我们是‘足球城’,目的是告诉这里的精英们,除了待遇、事业和情感外,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好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张东又抢白刘菡说:“姐们,打住。你不说环境还好,一说环境,我就对你们大海市政府有意见。马骏你不知道,这几年大海市是脏、乱、差,和咱们在学校那时的大海市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刘菡解释道:“这有什么?这是改革前进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是为获得今后幸福生活的一时阵痛,就像当初中国刚改革开放时遭遇的阵痛是一样的。如果中国当初不改革的话,会有今天的成绩吗?”

看着他们俩唇枪舌剑地辩论,我对庞鹭说:“看没看见?我们国家的副司级干部,工作责任心多强!出国了,还念念不忘城市建设问题。”

庞鹭问我:“今晚怎么安排?出去吃吗?”

“不,菜在外面点,在家里吃!舒服、方便!又都不是外人。你给‘华强酒家’打个电话,多要几个菜。”

张东不但给了马正行1000块钱,还给我带来了两瓶中国名酒。我打开一瓶,和张东一人一半。刘菡喝红酒,庞鹭喝饮料,马正行喝奶。

我先举杯说:“咱们连喝三杯吧。第一杯,今天是正月十五,我给你们拜年了。第二杯祝贺刘菡同学荣升大海市的副市长。第三杯,预祝你们这次来美招聘圆满成功!”

我和张东、刘菡都是二话没说,连续三杯下肚。

我对庞鹭说:“看没看着?这就是我们财大的酒风!”

张东对庞鹭说:“别听你老公瞎吹!我们在大学时,就没喝过几次酒。”

刘菡对张东说:“哪年元旦咱们不开Party呀!”

张东对刘菡说:“是啊,不就是那么四次吗?”

我对庞鹭说:“我们在学校那会儿,男生到女生寝室最多的原因是去要吃的。你信吗?”

张东说:“别的男生去女生寝室是为了要吃的,你老大可不全是吧?”

张东说完,觉得不妥,马上想把话岔过去,对刘菡说:“我当时要是能认识刘菡同学的话,我就可以去找你要吃的了。”

刘菡对张东说:“去你的吧!我喂狗,也不会给你的。”

我们全笑了。

庞鹭笑了笑后,问张东:“刚才你说你们老大到女生寝室去,不单单是要吃的,那是干啥去了?”

张东十分尴尬地说:“我,我也不知道啊!这事你得问他啊!”

我们又都笑了。

我在心头忽然闪了一下:乐怡现在在哪儿呢?在干什么呢?

刘菡对庞鹭说:“别听他们俩瞎掰。我们那时候还都很封建,他们男生当时就是能活动活动心眼。见了女生,连手都不敢拉。”

我说:“是啊!当时那么幼稚、单纯的人,转眼之间,一个是财政部的副司长,一个是大海市的副市长。你们俩是怎么由一个穷学生一下子变成了政府高官了呢?”

张东说:“这不太正常了嘛!你要是不出国,现在也许是正司或者副部了呢!”

刘菡说:“张东,我认识你到现在,只有刚才这句话,你是说对了的。”

张东说:“谢谢领导夸奖!”

刘菡对我说:“马骏,王干部这个人你还有没有印象?”

我说:“哪能没印象?你是说咱们冶金局组织部长那个王干部吧?”

刘菡对我说:“对。王干部几次跟我讲,当初他招我们三个进局里时,最看好的是你。你知不知道?”

我回答:“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看不上我。当时,你和梁房修都提副科长了,为啥只把我晾在底下了?”

刘菡有点兴奋地说:“庞鹭,张东,你们两个今天算是捡着了。我给你们讲一个秘密。”

我们毕业前,有一次现场招聘会,就是有五十多个用人单位,直接到我们学校招聘。

我们学校有位毕业生,当他看好了一个用人单位后,怕别的同学跟他竞争,在他跟招聘单位面试后,他就召集了一帮哥们弟兄去到那个用人单位轮班面试。等到那个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回去后发现,在这些男孩子中,只有一个人的面试资料是真的,其余都是乱写一气,连名字在学籍中都查不到。

这个负责人恍然大悟,肯定是那个男孩子从中做了手脚。开始,他一怒之下想把这个男孩给废掉,可一转念,一个还没走出校园的孩子就有如此把戏,说明这个孩子的智商还是蛮高的。这个搞人事的负责人一直认为,智商高的人到政府机关工作,是把双刃剑。发展好了,会为政府做出很多贡献!路子走歪了,那就会给国家机关带来很多的麻烦。这个负责人后来跟我讲,他完全是带着好奇心,并想以之验证一下自己的用人理论,最后决定把这个男孩招到自己单位了。

这个男孩上班工作后,这个人事负责人一直在暗中观察着这个男孩的一举一动。无论这个男孩做了好事,还是办了错事,这个负责人从来都不露声色地只看不说。

男孩工作两年后,该单位因为用人需要,想把与这个男孩同时进单位的三个大学毕业生,一起提拔为副科长,但这个人事负责人坚决建议党委,只提拔另外的那两位,而对这个男孩一定要再考验考验。这位人事负责人的原话是:“好钢需要千锤百炼,挫折是好干部的试金石。”

让这位人事负责人难过的是,这个男孩在这次考验面前,选择了出国。

我问刘菡:“这么说,这个男孩没经得住组织的考验,也证明了他不适合在政府机关做事。王干部有啥好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