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2496200000077

第77章 李秀成评价和忠王府存废

1980年2月,我曾向有关方面提了关于恢复苏州忠王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意见。最近,苏州忠王府已经恢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份工作资料所谈的问题已成为明日黄花。但其中介绍的情况和意见,反映了史学界一些同志和我本人当时的认识,所以把它加上一个题目收入本书。

有关方面要求对李秀成的评价和他是否值得纪念的问题提供意见,作为是否恢复苏州忠王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参考。我赞成恢复苏州忠王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这里不拟对应该怎样评价李秀成的问题进行具体讨论,主要只介绍史学界评价李秀成的一些情况,这样也许较有参考价值。

一、1964年大规模批判李秀成以前史学界对李秀成的评价

李秀成被俘以后曾写供词表示愿意收齐解散余部的事,并不是戚本禹的新发现,而是史学界早已了解、早有研究的。1964年以前史学界对这件事虽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如有的认为这是伪降,有的认为这是错误和污点,但都肯定李秀成是对太平天国革命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郭沫若主编、刘大年负责的《中国史稿》第四册1962年版称李秀成被俘杀为"就义"。影响很大的范文澜著《中国近代史》上册1955年第9版对此有更详细的评述,说:

李秀成表示向曾国藩投降……是想争取曾国藩的庇护,保存数十万太平军残余革命力量,逐渐分化曾国藩与满清的关系,等待时机到来,再度进行反满反外国侵略。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支柱……对太平革命事业无比的忠贞和高度的勇敢……可惜李秀成想错了。事实上不论李秀成究有何种想法,

向敌人作软弱的表示,任何辩解都不能减轻他自己造成的污辱。

这是1964年以前较有代表性的见解。

苏州忠王府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在1961年。我不了解文物管理部门作这样规定的具体理由,但就史学界对李秀成的评价来说,当时史学界并不认为李秀成是完美无缺的历史人物。反过来说,史学界肯定李秀成有历史功绩而又认为他有缺点错误,也不妨碍文物管理部门将忠王府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觉得,这一情况是值得今天参考的。

二、戚本禹否定李秀成是极左思潮的产物,曾受到史学界和领导方面的坚决反对撤销苏州忠王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1964年戚本禹发动全面否定李秀成的批判运动的结果。这一批判,是当时称之为"文化革命"或"学术界大论战"的一部分。当时在学术文化领域同遭批判的,还有杨献珍和周谷城等。这次批判运动到1965年春而有所缓和、中止,其原因,据"**********"期间一些材料的报道,系由于以******同志为首的**********的干预。但时而不久,1965年秋冬,******又发起了对吴晗《海瑞罢官》的批判,"吹响了**********的号角"。回顾这一过程,学习、体会叶剑英同志国庆三十周年讲话的精神,我认为,戚本禹批判李秀成的运动是极左思潮的产物,是应予否定的。这样,今天看来,撤销忠王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就失去了它的依据。

戚本禹"批判"李秀成的文章,第一篇发表于1963年8月。1963年9月,近代史研究所曾举行一次讨论会,到会的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邓拓等同志都反对戚本禹的谬论。当时中央有关部门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讲话中也谈了这个问题,说:"李秀成的功绩不能抹杀,尽管最后有错误。即使就自述中的话来看,除了自污和幻想外,突出地表现了反帝的思想。农民革命而有反帝思想是难得的,比赖文光高明。其次是没有忘记他的部下,要求保全人民。他想到了人民,并不只想到自己。无论如何,他在最后被杀了。……我看了此文(戚本禹文章),很不舒服。李秀成最终牺牲在岗位,是革命先烈,犯了错误也是先烈。……对各地打招呼,像不要收,戏不要停,书不要改。"(据我笔记中的传达记录)

1964年夏,戚本禹不顾普遍的反对,发表另一篇变本加厉的文章,开始了前述的"文化革命",这并不是由于他的文章有科学、有真理,战胜了史学界多数人的意见,而是当时的政治形势使然。

三、粉碎"******"后史学界评价李秀成问题的情况

粉碎"******"后,史学界打破戚本禹的禁锢,对李秀成进行重新评价。

1977年12月,现年七十多岁的原北京大学教授俞大缜提供书面材料,说她的母亲曾广珊(曾国藩孙女)早年说过"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这为评价李秀成写供词的动机提供了一种出自曾家后人的口碑资料。

在1979年5月举行的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上,评价李秀成的论文有十五篇,它们对李秀成的评价虽有差异,但都反对戚本禹全面否定李秀成的谬说。大致上,它们都肯定李秀成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贡献,而又不同程度地分析批判其供词中的错误。

史学界普遍同意摘掉戚本禹强加给李秀成的"叛徒"帽子,是重新评价李秀成一年多来的收获。这就确立了一个前提:无论对李秀成的错误有若干程度不同的估计,总是一个农民革命者犯错误的问题。

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并不是没有错误的人物,也不是事事都值得肯定和值得效法的人物。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包括洪秀全,都是这样。李秀成的错误,李秀成被俘后的一些表现,自然可以认为是"不足为训"的,但这并不能否定他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历史功绩。

这里还可以附带介绍外国学者对李秀成评价问题的看法。1978年8月,新西兰友好人士路易·艾黎经对外友协转给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一封信,信中说:"多年以前,在李秀成被戚本禹一伙指责为叛徒后,我曾写过一份备忘录,说明我认为这种指责是错误的。"他认为:"李秀成受到千百万老百姓的信任……败坏李的名誉,是否戚本禹及其一伙作为其阴谋的一个部分而掀起的运动的开始?这个运动先是败坏岳飞、于谦的名誉,进而败坏现代人民英雄贺龙、陈毅以至周总理的名誉而孤立毛主席。"英国研究太平天国的专家柯文南提交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的一篇论文认为,李秀成是在革命已失败的情况下为了想尽一切办法解散残部以避免继续流血而写供词的,他反问:"这难道是很可耻的想法和行为吗?"日本小岛晋治教授在讨论会上介绍说,日本增井经夫的著作《太平天国》高度评价李秀成,1969年当中国全面否定李秀成声调最高时,增井经夫作报告,说不能否定李秀成对侵略者的勇敢斗争。

198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