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2496200000072

第72章 《天情道理书》戊午遵改本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SOAS)最近从教会档案中发现了两种太平天国印书,其中之一是《天情道理书》戊午(1858)遵改本。

《天情理道书》初刻于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不列颠图书馆东方部藏有该书的"己未遵改"本,即1859年修改本,萧一山据以影印(见《太平天国丛书》,第1集第5册。),我国国内流传的即此本。戊午遵改本是首次发现。英国柯文南博士赠给了封面、旨准书目和末页复印件。据他介绍,正文内容与己未遵改本完全相同。但戊午遵改本的发现仍然是有意义的:它不仅增加了太平天国印书的一种版本,而且也有史料价值。

《天情道理书》是东王杨秀清的僚属奉杨秀清之命向将士宣讲天父天王东王列王特别是东王的教导之恩,以"使人人各知感戴,咸思奋勉"的书。在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内讧大悲剧以后,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出版了这本书的修改重印本,继续宣传东王的教导,而对韦昌辉则不书爵职直称"昌辉"。现在发现戊午遵改本,可知洪秀全在太平天国戊午八年已经这样做了。

关于太平天国丙辰六年的内讧,特别是洪秀全在事件中对杨对韦的态度,由于直接史料缺乏,研究者至今言人人殊。但在事件以后洪秀全的态度如何,太平天国的印书却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太平天国印书均于封面署初刻年份,并有"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大体上按着刻印年份先后,开列洪秀全批准颁行的书目。据此查核,太平天国自辛开元年(1851)至乙荣五年(1855),自戊午八年以后,每年都刻印不少宗教政治书籍,唯丙辰六年无印书,丁巳七年(1857)仅《天父诗》一种。这当同这两年正经历着一场大****有关。杨清秀被杀,接着又是韦昌辉、秦日纲等被杀。对这样的大事,洪秀全并没有在当时作出什么解释--在这两年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任何文书、印书。

从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太平天国颁行的几种书中,我们看到了洪秀全对事件的态度(他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那是另外的问题)。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有一种修改重印书《御制千字诏》,此书也是初刻于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戊午八年遵改。初刻本未见,萧一山据不列颠图书馆东方部藏遵改本影抄(见《太平天国丛书》,第1集第6册。),国内流传的即此本。这一修改本讲到了洪秀全自己和首义几个人,有"跋涉险阻,前导南冯",有"清口托题,左辅杨东",有"贵婿娇客,右弼精忠",没有提韦昌辉。太平天国戊午八年还新刻印了一种《醒世文》,其中宣传了东王、西王、南王的功绩,也没有提韦昌辉。把这几种印书联系起来,特别是《天情道理书》戊午遵改本的发现,可以知道,不提韦昌辉并不是忽略,也不是由于韦昌辉没有冯、杨、萧那么重要,而是韦昌辉这时已被除爵了。

《天情道理书》戊午遵改本,一般说应在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改刻颁行。但比较奇怪的是,它的"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只列有二十四部书,最末一部是太平天国乙荣五年(1855)刻的《行军总要》,而没有列入太平天国丁巳七年(1857)刻的《天父诗》。上已提到的《御制千字诏》戊午遵改本的"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和另一种印书《建天京于金陵论》戊午遵改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的"旨准颁行诏书总目",也都是这样。但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新刻印的《醒世文》一书,它所列的"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却有二十八部,包括了太平天国丁巳七年刻的《天父诗》和《钦定制度则例汇编》等书。为什么同署太平天国戊午八年颁行的书,"旨准颁行诏书总目"相差很大,有的没有列入太平天国丁巳七年所刻书的书目呢?

考新发现的《天情道理书》戊午遵改本和《御制千字诏》、《建天京于金陵论》的戊午遵改本,都是在印书末页加盖"戊午遵改"四字朱戳。由此推断,盖戳之时应在全书改刻、印刷、装订完毕以后。改刻《天情道理书》、《御制千字诏》、《建天京于金陵论》三书,很可能系开始于太平天国丁巳七年,其时署"丁巳柒年新刻"的《天父诗》尚未颁行(甚或尚未付刻),所以这几种"遵改本"的"旨准颁行诏书总目"没有列上《天父诗》;但这些"遵改本"印装完毕时应已在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之初,因而在末页所盖的是"戊午遵改"的朱戳。如果这样的分析能够成立,《天情道理书》戊午遵改本开始改刻印行的时间应在太平天国丁巳七年(1857),可能是太平天国丁巳七年的秋冬。

可以与此互相印证的有太平天国的历书和献历奏。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甲寅四年(1854)历书系东、西、南、北、翼五王联名上奏,丙辰六年(1856)、丁巳七年献历奏未发现,戊午八年献历奏只由杨、萧、冯、石四人署名而无韦昌辉。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十月初七日的改历诏中说,"并遵前诏,每年十月献明年新天历盖玺,十二月颁近省,十一月颁远省,永远如是。"太平天国戊午八年的新历应该也实行了这一规定,至少该年的新历至迟应在太平天国丁巳七年末颁行。将太平天国戊午八年的献历奏与《天情道理书》戊午遵改本等结合起来,洪秀全在太平天国丁巳七年秋冬对杨对韦的态度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了。

1981年4月

《天情道理书》戊午遵改本封面

《天情道理书》戊午遵改本"旨准颁布诏书总目"、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