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名:明英宗—钱皇后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时髦的说法,叫“七年之痒”,就是说一对夫妻或是男女朋友在一起七年了就会腻,就会烦,就会吵着分手闹着离婚。这对夫妻不是这样的,他们在结婚的第七个年头,明英宗被瓦剌兵抓到蒙古去做了俘虏。钱皇后的第一个动作是准备很多金银珠宝,企图去把老公救回来,但没有成功。这个苦命而又一筹莫展的女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日夜号哭,睡梦中跌倒在地,以致股骨折断伤残。其后不久,又哭瞎了一只眼睛。认真地想一下,当时的明英宗不过23岁,钱皇后应该与他年龄相当,正是年轻貌美身强力壮的时候,思念和哭泣,竟然能使她瞎掉一只眼,这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除了钱皇后对明英宗的浓烈爱情,我再也找不到第二种解释。
明英宗回家以后,被软禁在南宫。在南宫他们过得很苦,经常连饮食都没有办法保障,钱皇后经常用残了一只眼的身体做些女红,换些吃的。如果说哭瞎一只眼只能说明钱皇后对明英宗的感情,那么在南宫的岁月,对明英宗而言,足以产生“患难见真情”的感情。
后来明英宗复位成功,马上将钱皇后再次封为皇后。在那个年代,母凭子贵,钱皇后没有儿子,和生有儿子又年轻貌美的周贵妃根本无法相比;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女人有“妇容”的要求,正位中宫母仪天下的皇后,竟然是一个瞎眼瘸腿的残疾人,这对于国家形象而言,都算得上是一个损害。但是,明英宗没有抛弃患难中的妻子,还是将她封为皇后,也足以说明,明英宗对妻子的爱意,一样浓烈。
钱皇后没有生育儿女。明英宗长子朱见深,是周贵妃所生,见深被立为皇太子,周贵妃母凭子贵,傲慢无礼。明英宗担心将来太子即位后,不尊崇钱皇后地位。所以,在临终前,遗命大学士李贤:“钱皇后千秋万岁后,应与朕同葬!” 明英宗的临终遗命,再一次证明了他对钱皇后的深情。
白璧有微瑕,周贵妃对钱皇后的傲慢无礼,明英宗在世时就已经有所觉察,他既然担心钱皇后在他死后的处境,为什么不防患于未然,将周贵妃赐死了事?或者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死得那么早,他临终有时间留下遗命,可见不是突逝,这个遗命的内容,又为什么不是让周贵妃殉葬?要知道,明朝在明英宗之前,可一直是有殉葬传统的。这个事情,只能说明明英宗为钱皇后的打算不够长远,又或者说他的感情分了一部分出去。基于这个理由,这对夫妻的名次,只能排在第七位。
第六名:宋光宗—李皇后
中国人对于孝道一向是相当看重的,孝的地位,一直等同于忠。所以,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那等同于犯了“谋逆大罪”。电视剧上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台词:“朕以孝治天下……”所以,一个人,一个帝王,不讲孝道,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宋光宗的父亲宋孝宗年纪大了,图清闲,就把皇位传给了他。他呢,一开始倒也孝顺,隔几天就去看看老爸。可是没曾想,他那老婆——李皇后一直就跟公公不太对劲,于是天天在他面前嚼舌根,再加上耍点儿小手段,一来二去的,宋光宗就不去看他老爸了。这下子,群臣激动了,纷纷说他的不是,他呢,一概不理,不孝就不孝,我只要我的妻子。于是,群臣也不干了,接着发动了一场政变,把他儿子扶上皇位,让他也尝尝太上皇的滋味。置孝道于不顾,宋光宗虽然比排名列前的几位相差太远,但夫妻深情,由此可明。其实,早在年轻的时候,宋光宗曾宠爱一个妃子,但是李皇后从肉体上消灭了她。宋光宗知道后也无可奈何,只因“怕老婆”,怕之深,只因爱之深也。所以,这对夫妻,排名第六。
第五名:明太祖—马皇后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大脚马皇后》里面的一些情节实在不敢相信是真的,但明太祖与马皇后的夫妻深情,应该是没有疑问的。需要强调的有两点:第一,马皇后先死,在她死后明太祖并未为她选择继任人——册立新的皇后,这说明,在明太祖心里,马皇后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夫妻深情,可见一斑。第二,明太祖是一个相当残暴的人,对自己身边的女人也是如此,他的任何一个妃子,只要在他面前犯了一点小错,下场就是死。对于明太祖来说,他的妃子除了给他生小孩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作用,所以他死时命令所有的妃子殉葬。明太祖对其他的女人残暴得有点儿变态,毫无感情可言,是否也反衬出马皇后带走了他全部的深情?所以,这对夫妻,排名第五。
第四名:汉宣帝—许皇后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开国皇帝以外,很少有先贫贱而后富贵的君主。汉宣帝就是这样一位,他的祖父是汉武帝的长子刘据,因为兵变自杀了,他的父亲也一起死了。所以,汉宣帝从小就是孤儿,完全是以一个平民的身份长大的,娶了同样是平民的许平君小姐做妻子。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他的叔祖昭帝死后,朝堂上连换了几个皇帝,不是夭折,就是没有德行。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时的权臣霍光挑来挑去,就挑中了这个平民。平民一下子做了皇帝,自然对恩人霍光是感恩戴德。霍光就说了,你把你家里的那个黄脸婆换了吧,我女儿如花似玉的,送给你做老婆怎么样!这要换了我小人家,您老人家有权有势的,高兴了还好,万一不高兴了把我的彩票收回去了可怎么得了?家里的那黄脸婆我早烦了,正想换换呢,thank you。可人家不,汉宣帝下了一道诏书,说我以前有一把剑不见了,你们谁看见了给我呀!剑,指的就是老婆。所以,别人都知道汉宣帝的意思了,于是平民妻子变成了汉朝皇后。这是生前的恩爱。
许皇后没有什么福气,没过几年舒心的日子就被霍光的老婆叫人下毒害死了,汉宣帝当时倒没怎么样(他也没那个能力)。以后,霍光死了,他逮住机会把霍家满门抄斩,也算狠毒了。霍光毕竟有大恩于他,他还下此毒手,恐怕夫妻情深、为妻雪恨是其中重要原因。这对夫妻有一个儿子,汉宣帝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也费了不少心思,最重要的就是挑选继母,他为儿子挑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做继任皇后(她之所以被选中,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儿子;之所以没有儿子,当然是因为皇帝不喜欢她)。当皇后的人选公布出来以后,宫中的其他嫔妃大多很不以为然,也说明新皇后完全不得宠。子以母贵,汉宣帝能这样做,主要的还是夫妻之情。这些,是死后的恩爱。访求故剑,雪恨灭恩,择母育子,汉宣帝—许皇后,排个第四名,应该没有问题。
第三名:隋文帝—独孤皇后
之所以把这对夫妻列为第三,是因为他们是帝王之中罕见的一夫一妻,你能想象一个皇帝能够一辈子只有一个妻子吗?别说皇帝了,也别说古代,现在阁下突然买彩票中奖了,马上抛妻弃子可能不至于,在外面包******您可别说您不会动那念头,就算您不动那念头,人家送货上门您也不一定就能义正辞严地赶人家走!不然现在有点钱、有点权的人******的怎么那么多?但是就这样的高难度,隋文帝,他竟然就做到了,尽管他做得有点不情不愿。隋文帝曾有一次和宫女鬼混的行为,被独孤皇后知道了,她毫不犹豫地将情敌乱棍打死。为此隋文帝大怒,甚至离家出走,奋力争取******的权利,可是由于大臣们都知道隋文帝怕老婆,再加上他们的几个儿子都已成年且手握重兵,他终于打消了******的念头。尽管如此,他毕竟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动作——一夫一妻,所以,这对夫妻获得第三名,也是合情合理。
第二名:明孝宗—张皇后
这对夫妻获得第二名实在是当之无愧,和第三名获得者一样,这对夫妻同样地完成了高难度的一夫一妻,所不同的是,他们是自愿的,而且,是在排除了一定阻力之后完成的。在那个年代,讲究的是多子多孙,而皇帝的子孙多少,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这对夫妻只有一个儿子,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大臣多次上奏要求皇帝多置内宠。可以想象,明孝宗和张皇后,他们之间只要有一点点不和睦,他大可以顺水推舟,而他,没有这样做!这对夫妻的恩爱之情,明明白白,无可争议。
第一名:汉高祖—吕皇后
可能有人要骂我了,这对夫妻,出现在史书上的形象不说是尖锐对立,怎么着跟恩爱两字也扯不上关系呀。居然把他们列进排名,还是第一位,这太说不过去了。不是这样的,刘邦和吕后的感情之深之厚,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他们的恩爱程度,不光超出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标准,甚至,超越了我们这个时代。
汉高祖和吕皇后,他们跟一般的享乐型夫妻不一样,他们从结合直到分离,都是事业型夫妻,真正的事业型。在中国历史上,丈夫在世妻子就走到前台的屈指可数,其中一对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另一对就是汉高祖和吕皇后。汉高祖刘邦年轻的时候名声并不怎么好,“游手好闲无赖乡里”,可是吕皇后的父亲看上了他,觉得这是个英雄人物,能成就大事,不顾妻子的反对,将女儿也就是吕皇后嫁给了刘邦。他们的结合,从一开始就带有功利性。
汉高祖斩蛇起义之后,吕皇后在事业上对丈夫的支持也是毫无保留。最明显的一次,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败,坐车逃命,吕皇后为了减轻车的重量以便丈夫更快地出逃,不顾自身的安危主动下车,最后被项羽俘虏。这个情节,和日后的霸王别姬、虞姬挥剑自刎有得一比,所不同的是吕皇后选择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吕皇后被俘以后,项羽企图以此来要挟刘邦,刘邦拒绝。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刘邦无情无义的表现,实则不然,刘邦这就是对待绑架事件最正确的态度——我越显得在乎,越救不回人质;我装得满不在乎,你反而觉得没有什么价值。果然之后不久,吕皇后和太公就被放回。刘邦对待自己的亲人,也是有情有义的,太公想念乡下,刘邦就给他建造和乡下完全一样的场景,还把沛县父老请来相陪。他的几个侄儿,也被他封以王侯之位,后来发动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就是他的侄儿。这些,都说明汉高祖对亲人是有情有义的。汉高祖对吕皇后被俘,是以不救救之。
一般的人,德行差一点的,管你当年为我吃了多少苦,管你当年有多恩爱,我事业有成大权在握,一脚踢开原配妻子,另找美娇娘。德行好些的,原配还是原配安分守己的,我自去风流快活。可汉高祖和吕皇后这对夫妻,相当的另类,他们的观念和行为,远远地超出了他们的年代甚至是我们的年代,说白了,他们就是一起打下的江山,一起享乐,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汉高祖怎么玩的,我不多说,反正他身边的女人没少过,也正常,没人能说个不字。后来的武则天,她有很多男宠,可那是在老公翘辫子以后;吕皇后不一样,汉高祖在世时,她就公然地与审食其私通。这件事,刘邦知道不知道?我认为是知道的,开国之君,有几个笨蛋?就算刘邦笨蛋,后来戚姬妄图夺位,动作相当大,能不想办法打小报告?就算没有这些,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刘邦不知道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刘邦根本就不在乎,他就觉得夫妻两个人打下来的天下,就该两个人共享。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旁证,就是刘邦不尊重儒生,不信儒家那一套。
吕皇后对汉高祖事业上的协助,还体现在诛杀大臣。每个开国皇帝,为了子孙后代的长治久安,都会不同程度地消灭实权大臣的势力。《史记》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皆吕后力。”为什么杀大臣这件事多是由吕皇后来做?未央宫杀韩信,很有名的。这里面最重要的理由,应该是吕皇后顾惜刘邦的名声,毕竟杀大臣对一个皇帝来说不是好名声,于是,吕皇后把这些对名声有损而又有利于子孙万代的事情自己揽过来,以保全刘邦的名声。
吕皇后在世之时,应该实际上掌握了相当大的实权,汉高祖去世之前,吕皇后问他:“当家的,你走了以后,如果我们的萧管家不在了,谁可以接他的位子?”高祖答:“曹参可以。”吕皇后又问:“曹参之后呢?”高祖答:“王陵、陈平、周勃,他们三个可以一起做。”请注意,读史要用脑去读。高祖临死之前,吕皇后关心的不是权力交接,而是相对于自身不重要却对国计民生很重要的丞相人选,这足以说明,吕皇后在刘邦生前,已经大体地控制了实际权力。再请大家想想,一对夫妻,如果不够恩爱,做丈夫的,怎么可能放心把自己的家当全交给自己的妻子?
汉高祖有很多情妇,最出名的一个,叫戚姬。据说戚姬很得宠,差一点儿把吕皇后拉下马来。这不可信,完全不可信。《史记》上说,刘邦本来要废太子,后来看见太子有商山四皓辅佐,觉得废不了太子,就罢手了。这个不可信,商山四皓是什么人?他们做过什么事?有什么影响力?我不知道。我知道刘邦从来不喜欢儒生,而且刘邦从来不怕反对派,韩信、彭越等人,说杀也就杀了。四个小小的、史书上连名都没有留下的老头,能比韩信、彭越的能耐大,大到让刘邦害怕,改变他废太子的想法?这也太难以想象了。唯一的可能,是刘邦在忽悠他的情妇,他根本就没想过要废太子——他和吕皇后生的儿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做到了同甘共苦的恩爱夫妻,真正做到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恩爱夫妻,为了他们共同的事业从结合的那一刻直到人生的终点的恩爱夫妻,汉高祖和吕皇后,他们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对,他们不排第一,谁能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