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2485500000029

第29章 运筹帷幄之谋 决胜千里之策(1)

#1.李愬雪夜袭蔡州

【原文】

唐元和十二年十月,李愬①还军文城②,诸将请曰:“始公败于朗山③而不忧,胜于吴房④而不取,冒大风甚雪而不止,孤军深入而不惧,然卒以成功,皆众人所不谕也,敢问其故?”愬曰:“朗山不利,则贼轻我而不为备矣。取吴房,则其众奔蔡⑤,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风雪阴晦,则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军深入,则人皆致死,战自倍矣。夫视远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计细,若矜小胜,恤小败,先自挠矣,何暇立功乎!”众皆服。

【注释】

①李愬:唐时良将,宪宗元和年间,奉命率兵讨吴元济(唐宪宗时的封建军阀,曾割据淮西,拥兵作乱,对抗朝廷)。他雪夜入蔡州,擒吴元济,平定了淮西(今河南省开封西部、汝南东部之地)。

②文城:在河南省遂平县西南五十里。

③朗山:在河南省确山县西北四十里,隋代以此名县。

④吴房:唐朝县名,即今河南省遂平县治。

⑤蔡:今河南省汝南县治。

【译文】

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李愬率领军队回到了文城。诸位将领向他请教:“当初你在朗山打了败仗而不忧愁;在吴房打了胜仗而不占取;遇大风大雪而不停止进军;孤军深入而不惧怕,但终于得以成功,这都是我们所不理解的,敢问是什么缘故呢?”李愬答道:“朗山战斗不利,这就造成贼寇轻视我而不作戒备了。占领了吴房,敌方的众多士卒就会奔往蔡州,并力固守,所以留下它,以便分散敌人兵力。刮风下雪的阴暗日子,就使敌人的烽火(报警信号)不相接,也就不晓得我们军队已到。孤军深入,就使人人都拼死作战,战斗力就倍增了。看得远的人就不会顾及近的,从大处着眼的人就不会详细考虑小事。若为一点儿小胜而骄傲,为一点儿小败而害怕,那就意味着先自己挫败了自己,岂有立功的时机呢!”大家听后都为之折服。

【心鉴】

知彼知己

《孙子兵法·计篇》中有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战争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只有在深入了解自己和对方实力的基础上,“知彼知己”,制定正确的军事路线和作战策略,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样,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知彼知己”也是一种谋事方略。

李愬之所以能一举直捣吴元济的巢穴,主要就是因为他的战斗部署不是建立在对表面现象的判断上,而是建立在对多方面情况的全面客观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做到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通常来说,孤军深入历来是兵家大忌,然而李愬不仅看到了这可忌的一面,而且还看到了在这种情况下,士兵们会拼死进行战斗的一面。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毛泽东的这段话是对孙子提示的这一战争普遍规律的高度评价。在战争中,作战双方都力图隐瞒自己的真实行为,哪一方能料事如神,哪一方就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而在战争中若想料事如神,就必须首先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只有对敌我双方各个侧面的情况都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从而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效果。

《辽史》记载了一个由于不知彼而招致战败的战例。当时辽兴宗出兵征伐西夏国,萧惠率军从黄河以南进击。进入西夏的势力范围后,萧惠没有进行远距离的侦察,并把铠甲装载在车上,又不让将士们骑马。众将领都请求防备意外情况。萧惠说:“李谅祚的军队必定自去迎击皇帝的车驾,哪还有工夫顾及我们?无缘无故地加强防备,只能是自己累自己。”连续几天,辽军不设营寨。后来负责侦察的人报告西夏兵来到,萧惠还把他问成了妄言罪。等到李谅祚的军队从山坡上杀了下来,萧惠与他的部下还没来得及穿上铠甲就败逃而散了。追赶萧惠的西夏兵用箭射他,他差点儿丧了性命,众辽军将士也是死伤累累。辽兴宗因为萧惠的儿子也在这次战斗中阵亡,就下诏免去了萧惠的罪。萧惠不进行远距离侦察,即不主动去知彼;有了侦察得来的情报,又不当一回事,可谓是放弃知彼。其最终的失败是咎由自取。“知彼知己”就是要在战前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避实击虚,动止得宜,进退有方。否则,就会无方向,无目的,陷入困境,被动挨打,以致一败涂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知彼知己”这一策略的应用,只有掌握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市场和消费者的各种信息,然后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准确的判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取得竞争的胜利。1888年,日本政府要把所有的煤矿卖给民间企业,方法是记名投标竞争。得到煤矿对每个财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三井集团和三菱集团是两个最有实力的竞争者,所以谁要想在这次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制定出一个万无一失的投标价格。三井集团的决策者益田寿对自己和三菱集团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对三井集团来说,自身资金不足,不可能出高价来竞标。但如果用低价来竞标,那么煤矿就有可能被三菱集团买走;而对于三菱来说,三菱也一定知道三井集团当时资金不足,所以也不会把价格抬得太高。益田寿判断三菱很可能在涨后价450万日元的基础上,再加5万日元来投标,那么三井集团只需再加5000日元也许就能取胜了。果然,最后三井和三菱两大财团的投标相差2500日元,三井集团获胜。益田寿这一次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其懂得“知彼知己”。因此,“知彼知己”是商战中经常运用的重要策略之一。要想在竞争中压倒对手,我们就必须先要了解对方的真实实力,准确及时地探测到对手的有关情况,如经营手段、资本运转、员工状况以及对手的个人志趣、喜怒哀乐等,只有知根知底,才能对症下药,确定对策,以便影响对方的观点和立场,使自己能以不变应万变,成为商战中的常胜将军。

明朝吕坤说:“知彼知己,不独是兵法,处人处事,一些少不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理解人与人的关系,妥善处理这样或那样的人际关系,何尝不需要“知己知彼”呢?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就要和别人交往,而要恰当地处理和别人的关系,就必须了解对方的情感、好恶、需求和个性,此所谓“知彼”。同时,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倾向也应该有所察觉,知道自己是喜欢对方还是讨厌对方,此所谓“知己”。只有对自己的态度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明确自己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冲突和契合,从而及时地进行调整,有效地消除在交往过程中可能导致障碍和隔阂出现的不利因素,促进彼此关系的健康发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原则,不仅为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所推崇,也为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所广泛应用。它已成为每一个成功人士的座右铭。今天人们在工作中应当善于洞察时势、了解对手、认识自我,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作出相应的决策,从而避免节外生枝,使工作沿着自己预定的方向前进。“知彼知己”可以使你有的放矢地主动出击,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知彼知己”呢?《兵战百篇·知篇》中提出,知彼知己应该从“通”、“谋”、“侦”、“向”四个方面着手。这四个方面也可以应用于今天的人生谋略之中。“通”,即了解竞争对手的策略,就知道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谋”,即了解对手的虚实,就知道如何攻击;“侦”,即了解竞争对手的动向,就知道如何乘机而入;“向”,即了解道路远近险易,就知道应该如何行动。就拿动物世界中的狼来说,它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先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中的攻击很少会失误!可见你对对手的了解程度与你在竞争中的成功率是成正比的!

智者应当学会在了解自己的实力及长处与短处的基础上,去了解整个社会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来探寻潜在的机会和挑战,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正确战略,从而采取灵活竞争的策略来击败你的劲敌。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战略思想作为你的人生方略,定会使你万事顺畅,马到成功。

#2.齐国围魏救韩

【原文】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①救孰与晚救?”成侯②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③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④韩使而遣之。韩因恃⑤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注释】

①蚤:通“早”。

②成侯:名邹忌,战国时人,为齐相而封为成侯。

③折:反转,转变方向。

④阴许:暗地里许可。

⑤恃:依靠,凭借。

【译文】

魏国庞涓攻伐韩国。韩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召见大臣谋划说:“早救与晚救相比较,哪个更有利些?”成侯说:“不如不救。”田忌说:“不救韩国那么韩国就将受挫折而被魏国吞并,不如早点儿救它。”孙膑说:“韩、魏两国的军队还没有疲惫就去救它,这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武力,这不反倒听从韩国的命令了吗?况且魏国有攻破韩国的决心,韩国看到有亡国的趋势,必然向东来告诉齐国。我们顺势与韩国深结友谊而晚点承受魏国的祸患,这样就可以获取重利并且得到尊贵的名声。”齐威王说:“好!”于是,暗中答应韩国使节并且送走了他。韩国因为依赖于齐国,五战不胜,就把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东方的齐国。

【心鉴】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它以分兵治之、后发制人、转移目标、攻其要害的方法,取得最后的胜利。在今天,这种战争谋略仍可以应用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与个人的发展之中,为转移目标、趋利避害之用。

当年,魏惠王令庞涓率八万精兵攻打赵国,次年庞涓就打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兵临城下,赵王火速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主将田忌,军师孙膑领兵救赵。田忌采用了孙膑的计策,就近围攻兵力空虚的魏都大梁,庞涓必回师救援,如此一来,赵国自解。最后此计果然成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两年之后,孙膑又“围魏救韩”,以同样的计谋来化解韩国之围。并且齐军借此把疲于奔走的魏兵消灭在归途,魏军几乎全军覆没。“围魏救赵”之计,主要是指在战争中,与其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不如先用计谋分散它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对敌作战,如同治水,对来势凶猛的强敌,要避免与其正面交锋,应因势利导,分散其战斗力;对待弱小的敌人,则必须要抓住其弱点,采取筑堤堵流的方法,将其一举围歼。所以,打仗要攻击敌人的要害和空虚部位,使对方受到形势的阻碍和限制,不能继续进行军事行动,这样战争就自然会取得胜利。

“围魏救赵”之谋可以行之有效地运用在现代的商业谈判中,只有抓住对方的利益所在,使其看到有遭受损失的可能,对方才会改变主张,作出有利于我方的选择或让步,使我方达到目的。在十几年前,广东玻璃厂与美国欧文斯玻璃公司就引进新式设备问题进行谈判。但在全部引进还是部分引进的问题上双方各执己见,形成僵持状态。为了缓和气氛,中方首席代表微笑着改变了话题:你们欧文斯的技术、设备和工程师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我们只能用最好的东西,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全国第一,我们双方是双赢的。欧文斯的首席代表是位高级工程师,听到这话自然感兴趣。中方首席代表又提出,我们厂的外汇的确很有限,不能买太多的东西,国内能生产的就不打算进口了。现在你们也知道法国、比利时和日本都想跟我们达成协议,那样你们就要失掉中国市场。这样一来,美方不再坚持原来的方案了,从而双方达成了协议。中方首席代表没有直接去争论是部分引进,还是全部引进的问题,而是从有关的要害问题入手,巧妙地运用“围魏救赵”的策略,使美方在谈判中放弃了原来的立场。

在商业竞争中,“围魏救赵”战术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在双方旗鼓相当或对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为了击败对方,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我方的优势,尽量降低我方商品的成本,使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此外,还要从公共关系方面下工夫,在货源、资金、运输、仓储、销售等方面给对方造成威胁。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方必须采取补救措施,这就要付出人力和物力,原有的优势或主动就有可能丧失。双方的力量通过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我方的力量将不断增强,对方的力量则不断削弱,这就为我方最后获胜开辟了道路。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之间不管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信誉和知名度,还是在经济实力各个方面,难免都会有高低强弱之分,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很难硬碰硬地跟实力雄厚的企业竞争。因此,实力弱的企业就可用“围魏救赵”之计,避开与强大的对手竞争,不与之发生正面交锋,而是要侧面出击或者绕道进攻,捕捉机会,乘虚而入。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商品市场的供需情况。哪些产品市场已经饱和,哪些产品市场缺乏,哪些产品市场滞销,哪些产品市场畅销,根据这些情况来预测市场的需求趋势,开发新产品,到市场上去找微小的空白,从而来转变经营策略。在中国私家车中,“派力奥”是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车型,而且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它已经成为中国两厢车的代表车型,是目前亲和力很强的家庭轿车之一。派力奥在国内第一次把轿车市场锁定在最有成长潜力和影响力,又有购买力的都市年轻白领阶层。这种车型在中国一问世就改变了我们对两厢车的看法,从而打破了家庭轿车的神秘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家庭轿车普及的进程,使家庭轿车开始进入中国百姓的家中。面对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这些车界巨头,生产三厢轿车强行与它们竞争,自然不会是南京菲亚特的首选。于是,菲亚特公司推出了派力奥周末风,以先入为主来抢夺两厢车市场,扩大汽车市场占有率。这样一来,公司既可以借此进行循环发展,又可以借这些用户换车的周期(一般在3至5年的时间),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