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045

第45章 论筋痺

筋痺者,由怒叫无时,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入筋会(筋会:穴位名。现首见於《难经·十五难》。即阳陵泉穴,为胆经合穴。属足少阳胆经,位於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缘,当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面肿,胁肋痛,半身不遂,膝骰内外廉不仁。),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故曰筋痺。

筋痹多由于不时愤怒喊叫,剧烈行走奔跑,****邪念等伤损肝脏,肝脏失去它充养筋脉的正气,从而被寒热之邪所侵袭,病邪日久而不能除去,就流入筋脉所汇聚的处所,如阳陵泉穴,于是使人筋脉拘急不柔,屈伸不利而致不能行走自如,所以称为筋痹。

宜活血以补肝,溫气以养肾,然後服饵汤丸。治得其宜,即疾瘳已(瘳:chōu,音“抽”。病癒。),不然则害人矣。其脈,左关中弦急而数、浮沉有力者是也。

治疗筋痹宜用活血的方法来补肝,用温气的方法来养肾,然后服食养血荣筋之类的汤药或丸药。如果治疗符合病情所宜,就能使疾病痊愈,不然就伤害人体了。病人脉来见左关中弦急且数,轻取重按都有力,这就是筋痹的脉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