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036

第36章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肺者,魄之舍,生气之源,号为上将军(上将军:又称“相傅之官”。现首见於《素问·灵兰秘典论》。肺主气,具有辅助心以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有如宰辅,所以称肺为“上将军”、“相傅之官”。),乃五藏之华盖也(华盖:帝王的伞盖,在君主之上,因形之肺在心上,心为“君主之官”,所以用以喻肺。)。外养皮毛,内荣肠胃,与大肠为表裏,手太阴是其经也(手太阴:经脈名。手太阴肺经的简称。现首见於《灵枢·经脈》。为十二经脈之一。起於胃,下络大肠,上属肺,横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出拇指之端,其分支交於手阳明大肠经。)。

肺是魄所寄藏之处,生发之气的渊源,称为上将军,是五脏的华盖。肺气在外可营养皮毛,在内可濡养肠胃,与大肠是表里关系,手太阴经是它所属的经脉。

肺气通於鼻,和则能知香臭矣。有寒则善本作有病则喜欬,实则鼻流清涕。凡虚实寒热,则皆使人喘嗽。实则梦刀兵恐惧,肩息(肩息:证名。现首见於《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呼吸时抬肩,即呼吸困难的证状。),胸中满;虚则寒生一作热,欬一作喘息,利下,少气力,多悲感。

肺气通窍于鼻,肺气和顺时鼻能察知气味了。肺气寒就容易咳嗽,肺气实可见鼻流清涕。无论虚实寒热,都能使人气喘咳嗽。肺气实可梦见战争及恐惧,呼吸时双肩抬高,胸中满闷;肺气虚可生寒,咳嗽喘息,泄泻,少气无力,常多悲愁感叹。

王于秋。其脈浮而毛曰平(毛:毛脈。脈象名。现首见於《素问·玉机真臟论》。指秋令出现如羽毛之轻而浮的脈象。)。又,浮而短涩者,肺脈也。其脈来毛而中央坚,两头一作傍虚,曰太过,病在外;其脈来毛而微,曰不及,病在内。太过则令人气逆、胸满、背痛;不及则令人喘呼而欬一作嗽,上气,见血,下闻病音(下闻病音:下,指喉管以下。此指听到胸内喘呼的声音。)。

肺气旺盛在秋季。脉来浮而又轻虚如毛,称作肺的平脉。此外,脉来浮而且短涩,也是属于肺的脉象。脉来轻虚如毛而又中央坚实,两傍空虚,称作太过,主病在表;脉来轻虚如毛而又微,称作不及,主病在里。太过可使人气逆、胸满、背痛;不及可使人喘息咳嗽,气上逆而致呼气困难,并见口中唾血,能听到胸中喘呼的声音。

又,肺脈厌厌聂聂(厌厌聂聂:轻轻柔柔。),如落榆荚,曰平。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来如物之浮,如风吹鸟背上毛者死。真肺脈至(真肺脈:指肺的真臟脈,脈象虚大,无柔和之象,即肺气败露将绝的脈象。),大而虚,又如以毛羽中人皮肤,其色赤(其:疑为“面”字之误。),其毛折者死。

另外,脉来轻轻柔柔,好像榆荚飘落下来那样小而且轻,称作肺的平脉。脉来不浮不沉,好像抚摸在鸡的翅毛上那样中央坚实,两傍散而且涩,称作肺的病脉。脉来好像物体浮在水面上那样轻飘无着,又好像风吹鸟背上毛那样浮而且散乱的会死亡。肺的真脏脉来,浮大而且空虚,如同用羽毛触中人的皮肤那样浮散无力,病人面色发红,毛发枯槁容易折断的会死亡。

又,微毛曰平。毛多曰病。毛而弦者曰春病,弦甚曰即病(弦:孙本作“眩”,形近致误。据医统本、宽保本改。依上下文义,亦当如此。)。

另外,凡脉来微见轻虚如毛,称作肺的平脉。太虚太轻称作肺的病脉。秋季见肺脉轻虚且弦的,将到春季发病;如果脉来很弦的,就会即时发病。

又,肺病吐衄血,皮热,脈数,颊赤者,死也。又,久欬而见血,身热而短气,脈当涩今反浮大,色当白今反赤者,火剋金,十死不治也。肺病喘咳,身但寒无热,脈迟微者可治。

另外,肺有病见吐血衄血,皮肤发热,脉数,面颊发红的会死亡。另外,久咳不止而又咯血,全身发热而又气短,脉当涩而反见浮大,面色当白而反见发红,这是火克金,必死而无治。肺有病见喘息咳嗽,周身只畏寒不发热,脉来迟而又微的可治。

秋王於肺(秋王於肺:当作“肺王於秋”。),其脈当浮涩而短,曰平。而反洪大而长,是火刑金,亦不可治。又,得软而滑者,肾来乘肺(肾来乘肺:当指肾来乘心,而心不能乘肺,肺不受刑,所以自愈。),不治自癒。反浮大而缓者,是脾来生肺,不治而差(差:通“瘥”,病癒。)。反弦而长者,是肺被肝从(从:疑作“侮”。),为微邪,虽病不妨。

秋季是肺的旺时,脉当见浮涩而又短称作肺的脉象。如果反见洪大且长的,是火来伐金,也不可治。另外,诊得软兼滑脉,是肾来乘心,心不再乘肺,所以不治自愈。脉来反见浮大且缓,是脾来生肺,也不治而愈。脉来反见弦且长,是肺被肝反侮,属于微邪,即使有病也无妨碍。

虚则不能息,耳重(耳重:即重听,指听觉減退、失灵。重,chónɡ,音“虫”。),嗌乾,喘咳上气,胸背痛。

肺气虚就不能安卧,耳聋,咽干,喘息咳嗽气逆,胸背疼痛。

有积,则脇下胀满。

肺有积气,就会胁下胀满。

中风,则口燥而喘,身运而重,汗出而冒闷。其脈按之虚弱如蔥叶,下无根者死。

肺中风邪,可见口干燥而又气喘,身体感到晕转而沉重,出汗而感头脑昏闷。这种病的脉,若诊察它时虚弱得如同按在葱叶上,而重按又像没有根的会死亡。

中热则唾血(中热:病名。现首见於《素问·气交变大论》。证见胸中烦热,唾血。)。其脈细、紧、浮、数、芤、滑,皆失血病。此由燥扰(燥:赵本作“躁”。义长。)、嗔怒、劳伤得之,气壅结所为也。

肺伤热邪可见唾血。病人脉来细、紧、浮、数、芤、滑,都主失血的病。这是由于躁扰、盛怒、劳伤而受邪,导致肺气壅结而生病。

肺胀则其人喘咳而目如脱,其脈浮大者是也。

肺胀可见喘息咳嗽而好像双目要脱出,病人脉来浮大,就是肺胀的脉。

又,肺痿则吐涎沫而咽乾(肺痿:病名。现首见於《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证见咳吐浊唾涎沫,咽乾。)。欲饮者,为癒;不饮,则未瘥。

另外,肺痿可见口吐涎沫而又咽喉干燥。若想饮水的,病将痊愈;不想饮水的,病未转愈。

又,咳而遗溺者,上虚不能制下也。其脈沉浊者,病在内;浮清者,病在外。

另外,咳嗽时伴有遗尿的,这是上虚不能制下。病人脉来沉而又浊乱,主病在里;脉来浮而又清轻,主病在表。

肺死则鼻孔开而黑枯,喘而目直视也。又,肺绝则十二日死(二:宽保本作“三”。),其状足满,泻痢不觉出也,面白目青,此谓乱经。此虽天命,亦不可治(治:赵本作“活”。义长。)。

肺气衰败可见鼻孔张开而又干枯色黑,气满喘息而又双目直视。另外,肺气竭绝可在十二日内死,证状是足肿胀,泄痢但自己又感觉不出,面色发白而目中发青,这就是所谓乱经。这时即使是天赋的寿命,也不可救治了。

又,饮酒当风,中於肺,则咳嗽喘闷(则:宽保本此下有“肺发”二字。可参。)。见血者,不可治;无血者,可治;面黄目白者,可治。肺病颊赤者死。

另外,迎风饮酒,风邪伤于肺,可见咳嗽、气喘、胸闷。咳嗽伴咯血的,不可治;咳嗽不伴有咯血的,可治;面黄目白的,可治。患肺病而面颊发赤的,会死。

又,言音喘急、短气、好唾一作睡,此为真鬼相害(真鬼相害:真,指阳中之阳的“高真”,此喻心;鬼,指阴中之阴的“幽鬼”,此喻脾。真鬼交相残害,指心火剋肺金,又脾气不能散津上输於肺,则土不生金。),十死十,百死百,大逆之兆也。

另外,言语时气喘声急、短气、好睡,这是因为火克金而又土不生金,就像高真和幽鬼交相残害,这就十死十,百死百,是气机大乱的征兆。

又,阳气上而不降,燔於肺,肺自结邪,胀满,喘急,狂言,瞑目,非常所说而口鼻张,大小便头俱胀,饮水无度,此因热伤於肺,肺化为血,不可治,则半岁死。

另外,阳气升而不降,热灼于肺,肺因而聚结热邪,出现胀满喘急,狂言妄语,闭目合眼,言辞不是那人平常所能说出的,而且口鼻张开,大小便时都感头部作胀,饮水没有限量,这是因为热邪伤于肺,衰败的肺气移变到血中,这种病不可治疗了,约在半年内死亡。

又,肺疟使人寒(肺疟:古病名。现首见於《素问·刺疟论》。证见患疟疾者伴有心胸发冷,冷极而热,热而易惊,咳喘不已等。),寒甚则发热,寒热往来,休作不定,多惊,咳喘,如有所见者,是也。其脈浮而紧,又滑而数,又迟涩而小,皆为肺疟之脈也。

另外,患肺疟使人心中寒冷,寒冷最重时就发热,这样寒热往来,发作休止没有定时,多有惊恐,咳嗽气喘,双目好像见到了什么,这就是肺疟的证候了。病人脉来浮而又紧,或滑而又数,或迟涩而又小,都是肺疟的脈象。

又,其人素声清而雄者,暴不响亮,而拖气用力,言语难出,视不转睛,虽未为病,其人不久。

另外,病人平素声音清越而又洪亮,现在突然不响亮,而且发声用力,言语很难说出,视定物体而目不转睛,这时即使没有诊察出疾病,此人也生存不久。

又,肺病,实则上气喘急,咳嗽,身热,脈大也;虚则力乏,喘促,右脇胀,语言气短一作促者,是也。

另外,患肺病的人,气实可见气逆喘急,咳嗽,身体发热,脉大;气虚可见乏力,喘促,右侧胁部作胀,言语时气短的,这就是肺虚的证候。

又,乍寒乍热,鼻塞,颐赤,面白,皆肺病之候也。

另外,忽寒忽热,鼻塞,腮部发红,颜面发白,都是患肺病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