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024

第24章 火法有五论

病起於五藏者,皆阴之属也(之:赵本此下有“所”字。义长。)。其发也,或偏枯,或痿躄(痿躄:病名。为阴邪所致,见肢体痿弱,行走困难等证。躄,bì,音“毕”。指瘸而难行。),或外寒而内热,或外热而内寒,或心腹膨胀,或手足拳挛,或口眼不正,或皮肤不仁,或行步艰难,或身体强硬,或吐泻不息,或疼痛不宁,或暴无语,或久无音,绵绵默默,状若死人。如斯之候,备出於阴。

病证起自五脏,都是阴邪导致。阴邪发作之时,或出现偏枯,或出现痿躄,或外寒而内热,或外热而内寒,或心腹膨闷胀满,或手足拘急挛缩,或口眼歪邪,或皮肤麻木,或行步艰难,或身体僵硬,或吐泻不得止息,或疼痛不得安宁,或突然不能言语,或长期不能发音,气息微微而默默无言,状态好像是已死的人。像这样的证候,尽是出自阴邪。

阴之盛也,阳必不足;阳之盛也,阴必不盈。故前论云:阳不足则助之以火精,阴不足则济之以水母者是也。故喜其汗者汗之,喜其溫者溫之,喜其热者热之,喜其火者火之,喜其汤者汤之。温热汤火(温:宽保本此上有“汗”字。),亦在其宜,慎勿强之(慎:孙本作“孝宗庙讳”。今恢复本字。)。如是,则万全其万。

阴邪太盛,阳气必定不充足;阳邪太盛,阴气必定不充盈。所以前面《阴阳大要调神论》中说:阳不足用属阳的药物治疗,就像用火精去救助它;阴不足用属阴的药物治疗,就像用水母去济助它。因此,病人喜好发汗的使他能够发汗,病人喜好温熨的使他得到温熨,病人喜好热敷的使他得到热敷,病人喜好火灸的使他得到火灸,病人喜好汤浴的使他得到汤浴。温熨、热敷、火灸、汤浴,也在于病人乐意接受,注意不要强迫进行。如果是这样,就万全其万。

水火之法,真阴阳也。治救之道,当详明矣。

水火的治疗方法,是真正平调阴阳。治病救人之道,当详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