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108

第108章 火类(十四)

若破伤中风,表不已而渐入於裏,则病势渐甚。若裏未太甚;而脈在肌肉者[脈在肌肉:表证未解而又未完全入裏;脈象不浮不沉,故称脈在肌肉。],宜以退风热,开郁滞之寒药调之,或以微加治风辛热亦得,以意消息,不可忘也[忘:通“妄”。妄,随便,不慎重的意思。]。此犹伤寒病势半在表半在裏[半在表半在裏:指半表半裏的少阳证,治用小柴胡汤和解。],而以小柴胡汤和解之也。若裏势已甚,而舌强口噤,项背反张,惊搐惕搦[惊搐惕搦:搦,nuò,音“诺”,握拳,此指筋脈挛急;惊搐惕搦,意为惊懼不宁,伴有抽搐的病证。],涎唾稠黏,胸腹满塞,而或便溺閟结[便溺閟结:溺,音义同“尿”;閟,通“闭”;便溺閟结,即大小便不通。]。或时汗出,脈洪数而弦也。

如破伤风表证未解,而逐渐向里传变,于是病情逐渐转重。如果里证还不十分严重,脉象表现为不浮不沉的,治疗时应当祛风散热,用开通郁滞的寒药调理,或稍加一些辛热散风的药也奏效,不过当根据病情适当选用,不能随便乱用。这就像伤寒病在半表半里时,用小柴胡汤和解一样。如果里证很重,便表现为舌强口噤,角弓反张,惊恐抽搐,痰涎黏稠,胸腹胀满,或者大小便不通,或者经常汗出,脉象洪数而弦等脉证。

然汗出者,由风热郁甚於裏,而表热稍罢,则腠理疏泄,而心火热甚,故汗出也。大法风热怫郁,因汗当解,今不解者,若裏热出之於表,因汗而结散热去,则气和而癒也。今风热郁甚於裏,而非出之於表,故虽汗泄而热不退,则不能解也。犹阳明证热甚於裏[阳明证:此指阳明腑证,表热传裏,热与大肠燥屎相结所致。],而日晡潮热[日晡潮热:日晡,指下午四点钟左右;潮热,热来如潮水,按时而来,以时而去;日晡潮热,即每日下午四点左右开始发热。],大汗虽出,热不退而不能解也,故当大承气汤下之其裏热也。

出汗是由于风热郁结于里,表热稍微减退,肌肤腠理疏松,而心火又过盛,所以汗出。一般来说,风热郁滞于表,汗出热当退,现在虽出汗而热不退。假若里热外出于表,也因汗出而郁散热退,气机调和而愈。现在风热郁结盛于里,并非里热出表,所以虽然汗出而热不退,病不能愈。就像阳明腑实证热盛于里一样,因而出现日晡潮热,虽然汗出但热不退而病不愈,所以,治疗当用大承气汤下其里热。

是以亢则害,承乃制,而今火热极甚,筋劲急而口噤尔,风热加之,故惊而搐也。风热燥並郁甚於裏,故烦满而或閟结也[烦满:满,通“懑”;烦满,即烦闷。]。法宜除风散结寒药下之,以使郁滞流通,而後以退风热开结滞之寒药调之,而热退结散,则风自癒矣。呜呼!俗医所治破伤中风,不明浅深,但以辛热燥药[辛:原作“半”,形近而误,据伤寒三书本改。],任其天命而已。

因为亢则害承乃制,所以,如今火热过度亢盛,便出现筋脉强劲拘急,口噤不开等证,再加上风热邪气,所以出现惊惧抽搐。风热燥邪郁结亢盛于里,因而又出现心胸烦闷大便闭结不通。治当用除风散结的寒性药通下,从而使郁滞疏通,然后再用除风祛热,开通结滞的寒药调理,热退结散,那么风病自然痊愈。唉!一般庸医治疗破伤风病,不辨明疾病的浅深,只用辛热燥药,不考虑后果,只有听天由命了。

若始觉风热郁结于表,而裏尚平[裏尚平:内脏平调,裏证不明显。],未传也,或以寒物佐之亦佳。如至宝丹治风痹[至宝丹:方剂名,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观下述所引诸药,多为灵宝丹所有,而为至宝丹所无,因而“至宝丹”疑为灵宝丹之误。],虽用硫黄,钟乳,木香,桂心之类辛热,是亦能令开结也,佐以牛磺,脑子,苦参,芒硝之类寒物[脑子:为冰片的别名。],以使结散而无复郁也。况至宝丹乃散风热郁痹之寒药也。

假若一开始就觉察到风热郁结在表,尚未传入于里,在辛热药中佐以寒药,效果也好。如用至宝丹治风痹,方中虽然用硫黄、钟乳石、木香、肉桂一类辛热药物,也是由于这些药物能开通郁结。并佐以牛黄、冰片、苦参、芒硝之类寒药,使结散而不再发生郁滞,况且至宝丹为散风热,通郁痹的寒性方剂。

凡治风热结滞,宜戒热药过甚。凡破伤中风,宜早令导引摩按[导引摩按:导引,为古人自摩自捏,活动肢体,以消除疲劳,强身健体的方法。摩按,即按摩。],自不能者,令人以屈伸按摩挽之,使筋脈稍得舒缓,而气得通行,及频以橜斡牙关[橜斡牙关:橜,同“橛”,jué,音“决”,本指马口中所衔的横木,此指光滑的小木棍;斡,wò,音“握”,旋转拨动;橜斡牙关,即将小木棍横放於病人口中,並不断旋转,以防牙关紧閉口噤不开。],勿令口噤。若紧噤之,则常以橜当之,及频斡之,勿损牙齿,免致口噤不开,而粥药不能下也。及风痫之发作者[风痫:痫证之一,发作时,後项强急,两眼直视,牙关紧急。],由热甚而风燥为其兼化,涎溢胸膈,燥灼而瘛瘲,昏冒僵仆也。或惊风者[惊风:此指急惊风,多因高烧而致的惊厥,抽搐,牙关紧闭等。],亦由心火暴甚,而制金不能平木。故风火相搏,而昏冒惊悸潮搐也[潮搐:即抽搐时发时止]。凡此诸证,皆由热甚而生风燥,各有異者,由风热燥各微甚不等故也。

凡是治疗风热结滞病证,应当避免热药用得太过。凡是破伤风应当及早地采用导引,按摩等方法治疗。自己不会操作的,可以请别人,屈伸,牵引,按摩肢体,使筋脉稍微得以舒缓,气能够通行,并用一根光滑的小木棍横放于口中,以避免牙关紧闭。若出现口噤,便应当用棍阻当,并不断旋转,但不要损害牙齿,以免发生口噤不开,使粥药不能下咽。风痫的发作原因,是由于阳热太过而又产生风燥的兼化,痰涎壅阻胸膈,燥热灼伤津液而出现手足抽搐,头目昏蒙,甚至全身僵硬仆倒。急惊风,也是由于心火暴涨,火胜制金而金不能平木。所以风与火相互搏结,从而出现头目昏蒙、惊悸、并时常抽搐。大凡上述各证,都是由于热甚而产生风燥所致,但各有不同的表现,是因为风、热、燥各有轻重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