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100

第100章 火类(六)

故《仙经》以息为六字之气[息为六字之气:息,一呼一吸为之息;六字之气,指古人所采用的六种特殊的呼吸调息方法,以此来强身治病。所谓六字是指吁,xū,音“需”,属肝木;呵,hē,音“喝”,属心火;唏,xī,音“淅”,属相火;呼,属脾土;呬,xì,音“细”,属肺金;吹,属肾水。],应於三阴三阳,脏腑之六气[三阴三阳,脏腑之六气:三阴三阳,指手足三阴三阳经脉;脏腑之六气,即肝胆与风木相应,心小肠与君火相应,心包三焦与相火相应,脾胃与湿土相应,肺大肠与燥金相应,肾膀胱与寒水相应。]。实则行其本化之字泻之[实则行其本化之字泻之:本化,本脏气化;意为某一脏的实证,用属于本脏的呼吸方法,以泻去实邪。];衰则行其胜己之字泻之[衰则行其胜己之字泻之:胜己,指剋我者,意为某一脏的虚证,用属于剋我之脏的呼吸方法,使其气衰,从而削弱剋我之力,虚者自胜。],是为杀其鬼贼也。所谓六字之气者,肝吁、心呵、相火唏,脾呼、肺呬、肾本吹也。故吹去肾寒则生热,呵去心热则生寒。故曰春不呼[春不呼:春季木旺而土弱,因而不能用呼法泻脾土使其更虚。馀法仿此。],夏不呬,秋不吁,冬不呵,四时常有唏[四时常有唏:据下文“三焦无不足”,意谓三焦总是有余,三焦属相火,所以四季均可用唏以泻其有余。],谓三焦无不足,八节不得吹[八节不得吹:八节,指两肩;两肘、两髋、两膝八大关节,为骨之交接处,属肾,肾常不足。因而八大关节之病不能用吹法更损肾气],谓肾状难得实。然以吹验之,吹去肾水寒气,则阳热暴甚,而目瞑昏眩,虚为热证明矣。岂可反言肾虚为寒,而以热药养水邪,况水少不能胜火,又服热药,宁无损欤?

所以《仙经》上说,呼吸吐纳有六种特殊的呼吸调息方法,称为“六字之气”,这六种方法分别与人体三阴三阳,以及脏腑六气相应。某一脏邪实,就应用本脏气化的调息方泻去实邪;某一脏正虚,就应用克己之脏气化的调息方法,削弱克己之脏过盛之气,使正虚自然恢复,这种方法称为杀其鬼贼。所说的六字之气是指肝吁、心呵、相火唏、脾呼、肺口四、肾吹。所以吹能去肾寒而生热,呵能去心热而生寒,因而春不用呼,夏不用口四,秋不用吁,冬不用呵;四季均可用唏,因为三焦之气总是有余;八节不能用吹,因为肾总无实邪。然而用吹来加以检验,吹能除去肾水中的寒气,于是阳热突然过甚。因而表现出双眼昏蒙眩晕,由此可见,肾虚为热证是很明确的了。怎么反而说肾虚为寒证,而用温热药去养肾水呢!况且水少了就不能制约火,再服热药,怎么会不造成损害呢!

按: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呼吸调息方法,以达到强身健体,却病延年的目的,属传统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今称之谓气功。习之者,务必要有明师“指而导之”,否则将会出现偏差,而适得其反,不可不慎。

经言以寒治热[经言以寒治热:《经》,指《素问》,以寒治热,义即用寒用治疗热证。下文以热治寒,即用热药治疗寒证。],谓寒养水而泻火;以热治寒,谓热助火而耗水也。经虽或言以热治热[经虽或言以热治热:《经》,指《素问》;以热治热,为一种反佐服药法,即用寒药治疗热证,药当溫服。],谓病气热甚,能与寒药交爭,而寒药难下,故反热服,顺其病热,热气既消[热气:气,原作“病”,误,据伤寒三书本改;热气,指药物变冷以前的热气。],寒性乃发,则病除热癒,如承气汤寒药,反热服之类是也。伤寒同法。经曰:寒因热用,热因寒用[经曰:寒因热用,热因寒用:《经》,指《素问》。本为治疗法则,此借用为反佐配方法则,即用寒药治疗热证,反佐以热药,用热药治疗寒证,反佐以寒药。],亦是治热类也。故治病之道,泻实补衰,平而已矣。

《内经》说用寒药治疗热证,是指寒药能滋水而泻火;用热药治疗寒证,是指热药能助火而消耗水。《内经》还说:用寒药治疗热证,药物应当乘热饮服,是因为病情热势过甚,有能力同寒药相争,从而出现服药过程中的格拒,使寒药刚服下而随即吐出,所以顺应热病的性质将药物趁热服下。如此当药物的热气消失后,药物的寒性便可以发挥作用,因而热病消除而病告愈。比如承气汤之类的寒药反而热服,就属于这种情况。伤寒病的治法也与此相同。《内经》说:用寒药治疗热证,在配方中少佐以热药;用热药治疗寒证少佐以寒药,也是治疗热证常用的反佐配方法。所以治病的原则无外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使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达到平衡协调。

或谓病热为火实水虚,反言肾虚为冷,心迷正理[正理:正确的医学理论。],不敢用对证寒药,误以食前服其助阳热药,欲令下部水胜[下部水胜:下部,指肾,肾主水;下部水胜,指肾水旺盛。],退上焦心火[退上焦心火:肾水能上济心火,使心火不至过亢,所以肾水旺盛,能退上焦心火。],食後兼服微涼之药,而退火热,岂知十益不及一损也。病本热而无寒,又得热药,则病热转甚,食後虽服大寒之药,亦难解其势之甚也,况以微涼乎!岂不详热药证中,止言治寒助热,安有养水泻火之言哉。

也有人认识到热病是火实水虚,但又听别人说是因为肾虚寒冷所致,因而对正确的医学道理迷惑不解,不敢采用对证的寒药治疗。错误地在饭前服以助阳的热药,希望能促使下部肾水旺盛,从而削弱上焦过盛的心火;饭后再服以微微性凉之药,希望凭此以消退火热。他们哪里知道十分的补益顶不住一分的损害。本来就是热病而无寒邪,又服用的热药,热病转甚。饭后即使服大寒药,也难以缓解其过甚的热势,况且又只是服微微寒凉的药呢。岂不知热药药理只能治寒助热,哪里有滋水泻火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