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010

第10章 阴阳大要调神论

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天地之间,阴阳辅佐者人也。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阳中之阳为高真(高真:泛指天上的神仙,此喻阳气象神仙那样能赐给人长寿。),阴中之阴为幽鬼(幽鬼:泛指地下的鬼魂,此喻阴气象鬼魂那样可促使人短命。)。故钟(钟:汇聚的意思。)於阳者长,钟於阴者短。

天是阳气的所宗,地是阴气的所属。阳气是生存的本源,阴气是死亡的根基。天地之间,阴气和阳气相辅助才有人的存在。人获得温煦的阳气就能生存,人遭受寒冽的阴气就易死亡。阳气中最纯精的阳气称为高真,阴气中最重浊的阴气称为幽鬼。所以,汇聚了阳气的人寿命长,汇聚了阴气的人寿命短。

多热者阳之主,多寒者阴之根。阳务其上,阴务其下;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之体轻(体:瓒本此下有“曰”字。),阴之体重。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故天地得其阳则炎炽,得其阴则寒凛。

多热是以阳气为主体,多寒是以阴气为根基。阳气趋于上部,阴气趋于下部;阳气运行迅速,阴气运行迟缓;阳气的质轻,阴气的质重。阴阳之气平均,天地之气就和谐,人的气机也就安宁;阴阳之气逆乱,天地之气就滞塞,人的气机也就厥逆。所以,天地获得阳气就炎热,获得阴气就寒冷。

阳始於子前,末於午後阳始於子前,(末於午後:指阳气始盛於仲冬之前,渐衰於仲夏之後。子,指“建子”,即仲冬(农历十一月);午,指“建午”,即仲夏(农历五月)。);阴始於午後,末於子前。阴阳盛衰,各在其时,更始更末,无有休息。人能从之亦智也。《金匮》曰(《金匮》:古医经名。):秋首养阳,春首养阴。(秋首养阳,春首养阴:指农历七月宜养阳,农历正月宜养阴。)阳勿外闭,阴勿外侵。火出於木,水生於金。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此之谓也。

阳气萌动在十一月以前,渐衰在五月以后;阴气生发在五月以后,渐衰在十一月以前。阴气阳气的盛与衰,各自都在当盛当衰的时节,循环更替着开始,循环更替着衰退,从来就没有休止。人们能够顺应这种变化也就很聪明睿智了。《金匮》中载秋季开始时调养阳气,春季开始时调养阴气。阳气卫外不要闭塞于表,阴气内守不要向外耗散。火属阳由木所生,水属阴由金所生。水与火通调相济,在上的阳气与在下的阴气相辅相成。人们能够遵循这些规律,就永远不会受病邪侵没。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呜呼!凡愚岂知是理。举止失宜,自致其罹(罹:lí,音“离”,病患。)。外以风寒暑湿,内以饥饱劳役为败,欺残正体,消亡正神,缚绊其身,死生告陈(陈:呈现.)。

唉!平庸愚昧的人岂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的行为举止不与阴阳变化相宜,自己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外因风寒暑湿,内因饥饱劳役,从而造成正气的衰败,欺侮残害自己的身体,消耗灭损自己的精神,灾病束缚羁绊了他们的机体,死亡的征兆就会明显地呈现出来。

殊不知脈有五死,气有五生。阴家脈重,阳家脈轻。阳病阴脈则不永(永:长久。不永,即不能长久。),阴病阳脈则不成。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阴阳运动,得时而行。阳虚则暮乱,阴虚则朝爭。朝暮交错,其气厥横。

难道不知晓脉有属于五脏的死脉,气有属于五脏的生气。阴病的脉要重按,阳病的脉应轻取。阳病出现阴脉生命就不会长久,阴病出现阳脉疾病就不会加重。阳病证候是多言多语,阴病证候是无言无声。多言多语的病证易于治疗,无言无声的病证难以康复。阳病早晨平静,阴病夜晚安宁。阴阳气的运动,是得其时而行,阳气行于白天,阴气行于夜晚。阳虚的病人傍晚烦乱,阴虚的病人早晨加剧。早晨和傍晚交错更替,阴阳二气就错乱横逆。

死生致理,阴阳中明。阴气下而不上曰断络(断络:此指络脈不通畅的病证。),阳气上而不下曰绝经(绝经:此指经脈不通畅的病证。)。阴中之邪曰浊,阳中之邪曰清。火来坎户,水到离扃。(火来坎户,水到离扃:坎、离均为八卦之一。坎代表水,离代表火。扃,jiōnɡ,门户。离来配坎,坎来配离,都成“暨济”卦。所以借此比喻水火相济,阴阳和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阴不足则济之以水母(水母:水神的名称,比喻属阴的药物。),阳不足则助之以火精(火精:火神的名称,比喻属阳的药物。)。阴阳济等,各有攀陵。上通三寸,曰阳之神路(阳之神路:指上丹田。从眉心向後去三寸,脑的正中之处,为古代养生家炼神之所,是阳气布陈的道路。因阳中之阳为高真,所以称阳之神路。);下通三寸,曰阴之鬼程(阴之鬼程:指下丹田。脐下三寸之处,古代养生家炼精之所,****归聚的地方。因阴中之阴为幽鬼,所以称阴之鬼程。)。阴常宜损,阳常宜盈。居之中者,阴阳匀停。(居之中者,阴阳匀停:指处於阴阳二气之中时,则阴阳和均恒定。)是以阳中之阳,天仙赐号;阴中之阴,下鬼持名。顺阴者多消灭,顺阳者多长生。逢斯妙趣,无所不灵。

生与死的高深道理,可在阴阳运动中表明。阴气下降而不能上升称作断络,阳气上升而不能下降称作绝经。阴中之邪称作浊邪,阳中之邪称作清邪。火来配代表水的坎,水来配代表火的离。属阴的水与属阳的火相济相应,才能中和与平调。阴不足用属阴的药物治疗,阳不足用属阳的药物治疗。阴阳同气相济,各有升降道路。上部自眉心向后通三寸,称作阳气布阵的神路;下部自脐向下通三寸,称作阴气归聚的鬼程。阴气宜常常减损,阳气宜常常充盈。处于阴阳二气之中时,就是阴阳的和均恒定。所以,阳中的纯阳,赐给高真这样的天仙称号;阴中的纯阴,持有幽鬼这样的下鬼名称。顺应于阴的事物大多消亡泯灭,顺应于阳的事物大多长久生存。迎合了这种奥妙和旨趣,就没有什么事情不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