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小名亚达,原籍广东省和平县。后全家迁广西贵平县。少年时代,其母早亡,他以小贩为业,后加入洪秀全的“拜上帝会”,率广西会众数千人参加金田起义,初任左军主将。因作战骁勇,封翼王。此后,他一直充任太平军的前锋主将,克武昌,下九江,陷南京,兵锋所指,无往不胜。他曾三次督师西征,每次都能扭转战局,令敌闻风丧胆。不久,太平军发生内讧,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等将领先后被杀,石达开愤而率军出走,兵败大渡河天险,铸成了太平天国的历史悲剧。红军统帅毛泽东面对蒋介石大军的围剿,豪迈地说:“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大渡河算不得什么困难!”
【毛泽东评点石达开】
这块石碑是为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没而刻立的。太平天国因为内部分裂,石达开带领四五万人马,离开南京,在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四月间来到这里,打算在安顺场渡河。正遇上山洪爆发,渡河不成,四面受围:前有大渡河,后有彝民,左有山峰绝崖,右有清兵。本来,彝民和石达开的关系,开始是友好的,但因为石达开疑心太重,把关系搞糟了。后来,清兵又占领了对岸。因此,石达开的人马,在安顺场一直被围困了四十多天,也没有渡过河去,石达开本人动摇,军心不固,以致全军覆灭。
——摘自吴吉清的《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第236—237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8月第1版。
石达开如果是一个很有才干的战略家的话,既然渡不过大渡河,为什么不沿着左岸直上,进入西康?为什么不向下走,到大树堡拐回西昌坝子?或者再往下走,到大凉山以东的岷江沿岸去呢?那里的机动地区不是很大吗?
——摘自吴吉清的《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里》第237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8月出版。
近百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中国工农红军也来到石达开失败的地方。蒋介石和四川军阀抱着很大的幻想。他们以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石达开的命运,这已是注定了的,因此,他们幻想把红军也消灭在安顺场。……敌人的好梦是作不成的。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我们共产党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大渡河算不得什么困难!
——摘自吴吉清的《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第238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8月出版。
【石达开小传】
石达开,小名亚达,出生于1831年3月。石达开的先祖原居广东省和平县,是客家人,后迁居到广西,起先住在桂平县白沙墟,后又迁居贵县北山里奇石墟那帮村。他家刚迁到贵县时,并不富裕,据说石达开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给人放过牛,做过工。后因从事贩牛的买卖而家道渐殷。到石达开出生时其家才称得上“富厚之家”。生长在南国山村的石达开,少年时代就比较成熟,身材高大,皮肤黝黑,颇具男子汉气概。小时候,他读书十分勤奋,但对封建科举毫无兴趣,最喜欢读的书则是《孙子兵法》。石达开的父母亲去世较早,又没有亲兄弟。因此十几岁的小达开不得不辍学持家,重操父亲贩牛旧业。他还贩过鸡鸭、木炭、竹子,甚至还与人结伙贩卖过私盐。四处贩卖,闯荡江湖,大大开阔了这位山里孩子的眼界,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广大的世界。
石达开成长的时代,正值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满清统治者加紧搜括民财,社会财富日趋集中到贵族、官僚和地主手中。广大农民挣扎在饥饿线上,到处酝酿着反抗的烈火。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使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灾难。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无力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国侵略者的掠夺、鸦片的输入、战败的赔款,造成国内白银大量外流。捉襟见肘的满清统治集团,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加重了对人民的掠夺。进一步激起广大人民奋起反抗。这种如火如荼的起义形势,无疑对青年石达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习过武艺,结识了不少“江湖”上的朋友,还曾鼓动当地农民反抗地主霸占渠水,拒绝向官府交粮。他博得轻财尚义的好名声,逐渐在地方上崭露头角。
这时,洪秀全、冯云山正积极利用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创立“拜上帝会”,秘密地发展革命组织。自1844年5月始,洪秀全、冯云山就从广东来到广西进行传教活动。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太平天国早期的领导人先后参加拜上帝会。大约在1848年,在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的启发下,石达开加入“拜上帝会”,并成为该组织的核心人物之一。
一参加革命,石达开就慨然将全部家产捐献出来资助革命活动。后来太平天国颁布的文献中,称赞他“不惜家产,恭膺帝命,同扶真主,……不惮劳瘁,尽心竭虑,百计图维”摘自《天道情理书》,见神州国光社出版的《太平天国》资料第1册第371—372页。。通过石达开的积极活动,到1850年,广西贵县参加“拜上帝会”的群众达几千人,成为太平天国起义的主力之一。
1850年秋,石达开率领数千民众由贵县开往金田(位于广西桂平县北部)集中,准备起义。到达金田后,他负责军事操练并兼管财政。1851年1月11日,起义军在金田正式起义,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为天王。随后又分设中、前、后、右、左五军主将,石达开任左军主将。
太平天国正式起义后,清政府立即派出了钦差大臣和提督、总兵等多名高级武将,调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北、福建等省的一万多兵勇,聚集在桂平、武宣、象州、平南等地区,对起义军进行围剿,但结果都被太平军所击退。1851年5月,清军副都统乌兰泰统率贵州“绿营”三镇兵力,气势汹汹地逼近太平军营垒,与正驻扎在象州梁山村的石达开军队隔河对峙。石达开一面派敢死队渡河突袭敌营,一面故意放清兵渡河,诱敌深入,然后命预先埋伏在山谷的精兵断敌后路,前后夹击,大破清军。8月,石达开部与前军主将肖朝贵所部奉命作为开路先锋,突破清军的重重包围,直捣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县),经过三天激战,占领了该城。
在永安,太平军用了半年的时间进行内部整顿,建立有关制度。1851年12月,天王洪秀全下诏分封五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以上所封各王,均受东王节制,羽翼天朝,。永安封王,进一步确立了太平天国的中央最高机构。但这一机构中杨秀清权力过于集中,对于太平天国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与此同时,清廷调集了四万多人的优势兵力对太平军进行包围、反攻,而当时太平军连妇女老幼在内也不过一万多人。1852年4月,太平军乘夜突围,开始了北进东征。突围战中,石达开与肖朝贵所部再次担任先锋,率先突破敌人防线,然后回军攻打清廷追兵,一仗杀死清军总兵四员,兵勇五、六千人,是起义以来太平军取得最大战果的一次战役。
永安突围后,太平军直扑广西省会桂林。因围攻不下,遂撤围北上,进军湖南,连克道州、江华、郴州等地。9月进逼长沙,因清军增兵加强防守,久攻不下,西王萧朝贵也在一次攻城中不幸中炮身亡。敌人很快形成了对太平军的反包围,妄想对太平军合力夹击,一鼓荡平。为了扭转局势,石达开奉命率军西渡湘江,控制河西大片要地,在战略上取得主动。在咸丰皇帝的严令下,清军宿将向荣亲率三千劲卒,决心剿灭“西岸之贼”。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石达开毫不畏惧,设计破敌。长沙以西的湘江水面很宽,江心中有一长条形的小岛,叫水陆洲,是联络河东河西的军事要地。狡猾的向荣首先以水陆洲为攻击目标,企图以此楔入太平军东西两岸之间的阵地。10月31日,向荣从西岸渡江进至水陆洲北端。石达开不动声色,命令主力隐蔽在水陆洲南部的大片丛林之中,并故意派出小股部队诱敌。向荣看见石达开的队伍零散,以为不堪一击,于是命令部队一面放枪,一面大步南进,石达开的小股队伍则纷纷退入林中。当向荣进到丛林的时候,石达开的精兵正悄悄地从丛林两旁转移,包抄向荣的后路。清兵由于轻敌,再加上视线被丛林挡住,根本不曾觉察到太平军的这一行动;等到他们发现时,太平军已如疾风暴雨一般猛扑过来,杀得清军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灭,向荣因为马快,总算保住了一条性命。水陆洲一战,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太平军迅即撤围北上。一八五三年一月,起义军攻占武昌。
这时,太平军人数已扩展到五十余万人,并且拥有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太平军决定采取顺江东下,攻取南京的作战方针。石达开被任命为前敌指挥,率领秦日纲、胡以帷⒗羁芳、林凤祥、罗大纲等将领,于一八五三年二月水陆并进,沿江东下。石达开及其所率领的广大将士表现了极大的勇敢,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占九江,直下安庆,连克池州(今安徽贵池)、铜陵、芜湖、当涂、和县等地,三月九日,包围南京。三月十九日,石达开亲自督率部队用地雷轰塌城垣,攻破并占领了整个南京城,斩两江总督陆建瀛、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等清朝要员,取得了太平天国起义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从永安到南京的一年半战斗中,石达开始终身在前线,自萧朝贵在长沙阵亡以后,他更独自负起了前敌指挥的重任。他作战勇敢,足智多谋,“清军号之曰石敢当”见民国《贵县志》卷十六,《石达开传》。。其赫赫威名,早已令敌人闻之丧胆。在南京,至今还流传着一首这样的民歌:
石达开,真好样,
夺采石,勇无当。
一马冲入南京城,
太平天国第一王。
生动朴素的民谣,刻划了石达开何其英武的形象!而此时,石达开只有二十二岁。
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即在此建立国都,改南京名为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建立起了稳定的政权,控制了大片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其力量和声势都大大增强了。而与此同时,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等太平天国领导人也逐渐滋生了享乐主义思想,以为可以开始享受“小天堂”的快乐了。洪秀全大兴土木,建造王府,广置园林,收罗美女,日日幽居于高墙深院之中。他虽然是最高领袖,而实际权力则由杨秀清行使。石达开作为杨秀清的副手留在天京。他一方面要根据洪秀全、杨秀清的意旨,以极高的效率处理日常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外交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领导天京的城防工作,并随时奔赴各路战场,到战事最吃紧的地方担任前线指挥。这位年轻英俊的王爷在天京内外的一系列军、政活动,显示出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的杰出才能。实际上,他已经成为太平天国政权的坚强柱石。
随着太平天国声势的壮大,清政府对之的镇压、围剿也进一步加强了。新兴的革命政权在军事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853年5月,太平天国派出西征军,以夺取长江中、上游各省,扩大太平天国领域,巩固天京。至六月,西征军占领了安庆,转而进入江西的彭泽、湖口,沿鄱阳湖南下,于下旬进围南昌。因清军顽抗,屡攻不克,遂决定撤围经营安徽。九月二十五日,石达开受命出巡安庆,节制西征军事。刚抵安庆,他积极筹划加强安庆防务,使安庆成为太平天国的一座坚固的堡垒。同时分兵进取皖南皖北。十月间派军攻克集贤关,十一月克桐城、舒城,经过激战,又攻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所到之处,他积极宣传太平天国的政策,安抚流亡,关心民间疾苦,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在经济上,鉴于太平天国早期颁行的“天下农民米谷,商贾赀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的圣库制度在民间并不受欢迎,石达开大胆地进行改制,决定实行按例征粮,照旧纳税,使地方农工商贾,各安其业。在政治方面,他废除清代旧有的里甲制度,清查户口,把人民按照军、师、旅、两、卒的系统组织起来,建立起太平天国的基层政权。此外,他还积极选拔人才,在安徽实行太平天国的开科取士制度。与清朝的科举制不同,太平天国的考试不限资格,不论门第出身,人人都准应试。据说曾有一个卖水果的人考中举人,被石达开授予官职。正是在石达开的努力之下,不到半年的时间,太平天国便在安徽建立了比较稳固的根据地,财政军需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此后,大量的军火、粮米等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接济天京和前线。
1854年,在湖南督办团练的清廷侍郎曾国藩,已经建立起了一支庞大的反革命队伍——湘军。同清政府腐朽不堪一击的正规军“八旗”兵和“绿营”兵相比,这支地主阶级武装组织比较严密,训练也很严格,战斗力也较强,是太平军所遭遇到的最凶狠的敌人。西征军同湘军经过几番较量,至7月,被迫退出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十月份退出武昌。此时,太平天国的北伐军也遭失利,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石达开再次奉命出镇安庆,担负抵抗和反击曾国藩的进攻,指挥全部西征战事,扭转整个被动局势的艰巨任务。至十二月初,局势进一步恶化,沿江要地田家镇、蕲州(今蕲春)相继失守。曾国藩水陆大军蔽江而下,兵锋直抵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