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2465900000029

第29章 牵手很难,放手不易(3)

那晚,我拒绝了他,一夜未睡。我已经彻底孤独了,只是形式上还同他在一起,作着苦苦的努力。

第二天,我的头昏昏沉沉。到单位量了一下体温:39度。我软软地倒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想动了。

我请了假,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很想告诉嘉民我病了,就拨通了他的电话。接电话的却是缨,我没等嘉民听电话就把它挂了。可以想象,他们此时会小声地议论一下这件事,然后继续做他们正在做的事。

一辆车停在我的面前。“嗨!”是安东!他的脸上洋溢着快活的笑容,这是他见到我以后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我很感动,就上了他的车,告诉他自己很累,然后就闭上了眼睛。直到我吃惊地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完全陌生的床上,身边不是嘉民,而是一脸爱意的安东。我真的很想抱住眼前这个我并不讨厌的男人,把一腔委屈都放在他的怀里。可是我没有这么做,我不会背叛嘉民,永远不会,哪怕我一点点地看透他将要离开我的事实。

我挣扎着离开了安东的家。夜幕下,我看到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嘉民和缨正从“真维斯”服饰店里出来,手里拎着一大堆精品包装袋。缨把纤手挽在嘉民的胳膊里;嘉民的头低偎在她的秀发上,喃喃地说着什么……我顿时变得有些痴痴呆呆,恨不得天塌下来将我砸个粉碎算了。

他们才更像一对夫妻,一对人见人羡的漂亮夫妻……

回到家里,我一声不吭地整理完东西,回到了自己过去的集体宿舍。

“你是天下最好的妻子,我不能没有你。”集体宿舍里,嘉民脸上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很像是在与我谈判,而不是求我回家。

“那么,我要的东西呢?比如感情、孩子、尊严等等,你能给我吗?”我有气无力地望着这个我一度爱之若狂的家伙。

我们不欢而散。

知道我离家的消息后,安东加紧了对我的追求。他说,只要我同意,他会付五百万给那个女人。我没有答应他。

三个星期后,我接到嘉民公司的电话:嘉民出事了!

那天,嘉民驾车在大雾弥漫的高速公路上撞上了一辆大货车。他的大腿胳膊断成两截,头部的皮肤被掀起,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和血管,惨不忍睹。当时,他的身边正坐着娇俏艳丽的缨,缨只受了点轻伤。

等到我泪流满面地赶到医院时,看到了被白绷带严密地包裹着的嘉民,只露出了一双惊惧的眼睛。医生说,他会暂时失忆,也就是说,他不记得自己是谁,也不认识我。

这个冤家,为什么叫我碰上了呢?

通过努力,我把嘉民转到了自己所在的医院。这样,我白天可以上班,晚上就守在他的身旁。一个月下来,我瘦掉了十斤,走起路来都有点发飘。但我并不怕累,也不怕人笑话,我只是心想:千万不要让我在病房里见到缨。如果她来了,我会怎么样?

嘉民所有的朋友都来过了,惟独不见她。

嘉民的记忆力在一天天地恢复,他的愧疚也一天天地表现出来。有时,他拉着我的手,说这辈子他遇到的最好的女人就是我;有时,他吃着饭就哭了起来,说他好糊涂,不应该把心放在缨的身上。

我找最好的医生给嘉民动了手术,终于保住了他的手臂和大腿。他的身体由于长期的锻炼,肌肉的再生能力很强,在我的不断鼓励下,他开始下地行走了。

我想尝试与他重归于好。这期间,安东不止一次地打电话来,要求和我见面。有一次,他甚至跑到病房里来,盯着嘉民看,一脸的妒忌。嘉民问我他是不是追求我,我不置可否。嘉民沉默了,在我们的关系上,自始至终,他没说什么,我更没有说什么。

但是,就在他快要痊愈的时候,缨终于来了。她手捧着一束鲜花,笑容满面地走进了病房。等到她一走,我一如既往地走进病房,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轻声问他想吃点什么。他目光很热烈地望着我,我想,是不是缨的到来唤起了他的另一种记忆?

还是退出吧,过几天等他一出院,我就去和他办离婚手续。

那天早上,我很平静地给他办好出院手续,让他公司的人送他回家。他没有多看我一眼,也没有说一句话。我失神地盯着他的车子绝尘而去,一任它带走了我绝望的心。

下午下班后,我准备回到宿舍去,继续自己的独身生活。一出院门,就看到远远地有一大束火一般的玫瑰向我飞来。透过迷乱的花丛,我看到了嘉民,那刀削一样的疤痕,衬托出一脸的英俊和爱意,还有一丝霸气。

我犹疑地望着他,他一把将我抱起,坚定地说:“你是我今生惟一该爱的人,走,我们回家!”

我欣喜若狂地扑到他的胸前,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我最熟悉的“登喜路”,久久地陶醉着。

Δ婚姻逃亡又依依不舍

【王明奎】

1968年秋,年仅18岁的邓翠玲,被迫从宝鸡到凤州坪坎镇的一条小山沟插队落户。

1969年4月27日这天夜里,造反派的队长像幽灵一样窜到邓翠玲的住处,残忍地对她强行施暴。在这条大山沟里,孤寂无援的邓翠玲只能听到自己呼天喊地的哀怨声。失去了女人最宝贵“贞操”的邓翠玲,即使带血的眼泪流淌成河,也洗不尽她一生的屈辱。

1971年6月,这个心中有鬼的主任为了拔去这颗眼中钉,保荐邓翠玲为工农兵学员到北京师范学院上学。

邓翠玲就这样带看耻辱,含悲离开了令她终身难忘的坪坎镇。

1975年初夏,就在邓翠玲大学快毕业这一年,蒙冤戴罪的父亲不甘忍受非人的折磨,含恨离开了人世。父亲的突然离去,顿时给年老多病的邓母沉重的打击,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邓翠玲考虑到母亲身边需要人照顾,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省城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进了父亲生前所在的职工教育学院。

后来经人介绍,邓翠玲结识了同院的青年教师朱亚民。邓朱两人相处不到半年,便于1976年4月8日结为夫妻。

洞房花烛夜,生性坦荡的邓翠玲如实向丈夫讲述了她七年前遭受的不幸。朱亚民先是痛苦地抱着头始终不发一言,但最终他还是以男子汉的胸怀容纳了邓翠玲。

面对宽宏大量的丈夫,邓翠玲百感交集。她不止一次地发誓:今生今世一定要做一个贤妻良母,哪怕是给丈夫当牛做马也心甘情愿。

1976年6月初的一天。朱父因心脏病复发住院,新婚不到两个月的邓翠玲对公公精心照顾,帮公公端水送饭、洗脚倒尿,服侍得格外周到。半个月下来,朱父的病情渐渐好转了,可邓翠玲却因熬夜跑腿累瘦了一圈。为此,公公婆婆深受感动,打心里把邓翠玲当闺女一样看待。

但邓翠玲关心体贴人的善良和勤劳,并未真正赢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朱亚民的欢心。他嘴里虽然口口声声说不计较妻子的过去,而行动上却总是对邓翠玲不冷不热,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

在以后的日子里,邓翠玲感到丈夫对她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漠不关心了。邓翠玲越是这样关心、体贴丈夫,丈夫却越发对她视若无睹。丈夫对她明显的歧视态度,无疑是在捅邓翠玲的伤疤,使邓翠玲深感痛苦。

1976年10月,就在两人的关系日渐紧张的时候,邓翠玲意外地有了身孕。有了身孕的邓翠玲满以为丈夫会看在未出世孩子份上,对她的态度有所改变。可朱亚民对她还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

邓朱两人的裂痕终于在一次口角中出现了鸿沟,就在他们吵架的第二天,邓翠玲十分冷静地向朱亚民提出离婚。邓翠玲说:“我理解你当丈夫的心情,但我又实在不愿让人往我的伤口上撒盐。既然我们无缘做夫妻,你我又何苦厮守在一起遭这份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