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2455100000098

第98章 浩气长存天地间(2)

时隔不久,规模更大的蒋阎冯桂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任“中华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分别任副总司令。冯玉祥将其全部精锐部队,分兵八路,投入河南主战场。宋哲元任第4路总指挥,率部转战于郑州、许昌之线。其时,战况惨烈,可谓空前。双方势均力敌,形成胶着状态。宋哲元率第4路军数次给蒋军陈诚等主力部队以惨重打击,蒋介石在归德朱集车站督师时,几被宋部俘虏。然而中原大战最终蒋军获胜,西北军40万大军被彻底打跨,只有宋哲元回到山西收留西北军残部。1931年初,国民政府将西北军缩编为一个军,辖两个师(后增加一个师),由宋哲元任军长,番号为陆军第29军。从此宋哲元的名字和命运,便紧紧地和29军联系在一起了。整编后的宋哲元部29军,仍然保持着同老长官冯玉祥的密切关系,但不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成了国民党军的一部分。宋哲元从长期内战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痛恨内战之祸国殃民,提出“本军之枪口誓不向内”,既不愿再卷入新的军阀内战,也不愿被蒋利用来攻打红军。

不久,“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声给宋哲元带来极大的震动,进一步激发了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培养起来的爱国热情。宋哲元把个人及29军的命运前途,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从此他率领29军登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大舞台。事变的第三天,即1931年9月20日,宋哲元率同部下7名将领:刘汝明、张自忠、冯治安、庞炳勋、吕秀文、沈克、马法五,“暨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表达了他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和不甘屈服、誓死抗战的坚强决心。

1932年1月30日,东北政务委员会改称为北平政务委员会,作为华北最高行政机构。张学良被任命为北平绥靖主任。不久设立北平军事整理委员会。张学良任理事长,理事共11人,宋哲元、庞炳勋名列其中。宋哲元及其29军的影响由此超出山西,达于平津。宋哲元及其同僚开始跻身北方最高行政机构,并在其中占居重要地位了。8月15日,国民党中央改组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任命18名委员,委员长由蒋介石兼,后改为张学良担任。宋哲元、庞炳勋等29军将领列名于委员之中。同时经张学良推荐,宋哲元出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1933年1月2日,日本侵略军攻陷山海关,随即侵犯热河省。2月上旬,张学良以北平军分会委员长身份下令,将29军编入长城线上对日作战序列陆军第3军团,任命第29军军长宋哲元为总指挥。1月16日,宋哲元率29军誓师,怀着“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信念,率部向热河方向推进,开始了空前惨烈的长城抗战。3月4日,日本关东军以两个半师团分兵向长城各关隘进攻,长城沿线中国守军不断告急。日军占领平泉县后,又直逼喜峰口,3月9日喜峰口失陷。

长城要隘喜峰口,位于河北遵化县东北55公里,南距热河平泉县45公里。喜峰口东有铁门关、董家口,西为潘家口。喜峰口两侧,群峰矗立,险要天成,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张学良急电宋哲元夺回喜峰口,一场敌我装备优劣悬殊的殊死搏斗开始在喜蜂口展开了。宋哲元命令第29军主力抵达遵化,急行军55公里,选500人组成大刀队夜袭,登上坡顶与日寇反复肉搏,历时达数小时,用大刀砍死日寇百余名,曾一度将该段长城夺回。29军投入37师(冯治安部)、38师(张自忠部)两个师,与日军彼此肉搏达数十次。29军虽装备落后,但人人以一颗以死报国之决心,战胜了现代化装备的日本侵略军,日寇不可一世的骄横气焰在喜峰口第一次被挫败。同时,宋部刘汝明的第2师也在罗文峪长城口多次打退日军进攻。为了鼓励前方作战将士奋勇杀敌,作为总指挥的宋哲元手书“有进无退,死而后已”八字军令激励全军将士,还命令参谋处定出奖赏办法:“生擒日本人一名,赏洋100元;砍死日本人一名有据者,赏洋50元”,以此激励军队不怕牺牲,奋勇杀敌。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一威武雄壮的歌声唱遍了全中国。

宋哲元指挥29军在喜峰口——罗文峪长城线上拒敌,连日血战,杀敌6000余人,29军伤亡之数亦达5000人左右,但他们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迎来了北方战场的首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4月11日,商震部守卫的冷口失陷,日军占领滦河上游的迁安,威胁滦西阵地的侧背,敌寇主力则绕道喜峰口的后面,使防守喜峰口、罗文峪的29军腹背受敌。宋哲元遂下令全军退至三河、平谷以东地区。直至5月31日国民政府与日军达成《塘沽协定》,轰轰烈烈的长城抗战就此结束。后人为纪念这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将无名将士尸骨葬在“阵亡将士公墓”,并立一碑,碑高二点九米,象征着29军浴血保卫长城的抗战事件;宽八点一五米,表示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以慰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喜峰口抗战后,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塘沽协定》、“河北事件”、“张北事件”,顺利控制了冀察两省,宋哲元被免去察哈尔省主席的职务。宋哲元被免职后在天津休养,鉴于华北局势混乱,宋哲元趁机将29军的精锐37师调来北平,将张自忠的38师移防天津周围,又将黄维纲旅换成保安队服装进入天津市区。后又将赵登禹的132师调往河北固安河间一带,刘汝明的143师留驻察哈尔。自此29军控制了北平、天津、河北、察哈尔与日军相接连的最前线,宋哲元成为华北首屈一指的实力人物。日军势力进入平津后,继而加紧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将诱逼的重点对准了在华北最具实力的第29军军长宋哲元。国民政府为了粉碎日军的策反阴谋,决定因事顺势,让宋哲元“完全负起北方的责任”,7月17日,给宋哲元及其部属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等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并决定撤销行政院驻北平政务委员会,任命宋哲元为平津卫戍司令。1935年11月,南京政府任命宋哲元为冀察绥靖主任,12月又任命其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主席,其高级将领秦德纯接任北平市长,高级幕僚萧振瀛任天津市市长,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成了冀察平津名正言顺的主要负责人。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一特殊组织是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日军欲利用宋哲元达到华北自治的背景下出现的特殊产物。这个组织虽隶属于国民政府,但也为适应华北的特殊情况而具有很大的自主性。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爱国游行示威,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在爱国民众的压力下,南京政府不得不推迟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

宋哲元为维持华北防务,对抗日军的侵略,在征得蒋介石的同意后,开始扩充军队,改善装备。1936年1月,第29军增编了四个混成旅和八个保安旅,不久又增加了一个骑兵师和一个骑兵旅、一个特务旅,总兵力达到10万人以上。3月,军政部长何应钦批准发给第29军步枪2000支、步兵炮8门、子弹400万发;决定每月发给补助军费80万元,军械不足部分由宋哲元筹款向国外购买,中央发给护照。5月,宋哲元用巨款从国外购买捷克式步枪1万支、自来得手枪400支,附子弹数百万发及高射炮12门。同时,宋哲元还利用辖区内的大沽造船厂制造轻重机关枪、迫击炮和掷弹筒等,并在天津制造子弹作补充。至此,第29军的实力和装备大为改善。第29军以一军之名实际拥有三个军以上的实力,各部队都驻华北要地和国防前线,担负着保卫华北的使命,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宋哲元主政华北的两年,坚持第29军一贯的爱国主义立场,时刻对日军的侵略保持高度的警惕。冀察主政两年,他忍辱与日周旋,负重为国备战,利用各种计策抵制日军对华北的侵略,终使日军制造第二个伪“满洲国”的阴谋破产。正因为此,急欲控制华北、掠夺华北资源的日军才不断对华北增兵,加强驻屯军的力量,极力对宋哲元施压滋扰,并最终在卢沟桥畔挑起事端。

日军为了完全控制华北,逐步对北平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只有北平的西南面,尚为宋哲元的第29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惟一门户。占领芦沟桥,整个北平就垂手可得,进而可以控制整个华北。1937年7月7日,日军精心策划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宋哲元命令29军官兵对日军的挑衅坚决予以反击,拉开了中国全民抗战的序幕。宋哲元从此丢掉了对日抱有的幻想,全心全意投入到抗战中来。7月28日黎明,日军出动关东军增援部队之铃木混成旅团及酒井机械化旅团,配以飞机30架,分头向南苑、西苑、北苑之29军驻军猛烈袭击。为保卫南苑,副军长佟麟阁亲自指挥部队在团河等处进行英勇抗击,其中有1千多人是学生军,佟麟阁与大部分学生军阵亡,赵登禹师长也身负22弹牺牲。宋哲元痛失两位大将,被迫于7月28日晚离开北平,翌日晨到达保定。国民政府对宋哲元的抗战持肯定态度,将第29军扩编为第1集团军,以宋哲元为总司令,冯治安为副总司令,秦德纯为总参议。此后宋哲元率部与日军周旋于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广大地区,在津浦北线和邢、石作战中,曾重创日军。12月初,第1集团军退据豫北,防守作战。1938年初,华北战局恶化,第1集团军主力又为南京政府他调,宋部失去持续战力,不得不避免与敌决战,于2月由新乡经济源转移至晋南中条山山地,坚持艰苦的游击作战。不久,宋哲元的第59军(张自忠任军长)调归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参加徐州会战,张自忠在台儿庄一战成名,在武汉会战中身被6创,血洒疆场,气贯长虹。第77军和第69军归并到冯治安的第19军团。至此,蒋介石只给了宋哲元一个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的空衔,宋的兵权已全部被剥夺。宋哲元戎马一生,忧劳过度,如今手中又无一兵一卒,精神抑郁,一病不起,于1940年4月5日病世,享年56岁。在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要拿枪上前线杀倭寇。

宋哲元辞世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一级上将。国共两党党政军要人蒋介石、冯玉祥、林森、孙科、白崇禧、陈立夫、张治中、张自忠、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及许多单位共敬赠挽幛71幅、挽联592幅,蒋介石赠送“天地正气”挽幅,又送挽联曰“砥柱峙中流,终杖威棱慑骄虏;星芒寒五丈,不堪殄瘁痛元良”。周恩来所赠挽联为:“失地收末回,虎威昭垂卢沟月;绵阳惊不起,鹃声啼破锦江春”。

【作者点评】

宋哲元从一位旧军人成长为一位集抗日将军和地方实力派于一身的历史人物,走过了一条复杂的人生道路,宋哲元在抵抗日寇的战斗中铸就了他辉煌壮丽的人生。尽管宋哲元将军率领29军英勇抗战的事迹早已成为过去,然而每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时,古长城上和卢沟桥畔的杀敌声声犹在耳,29军士兵挥舞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令人振奋,令人鼓舞。“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29军用大刀杀出了中国人的威风,一展中华儿女舍身救国的飒爽英姿。中国人民永远都将缅怀29军的爱国业绩,世世代代都将铭记宋哲元将军的英名。“法国人忘不了凡尔登的英雄,中国人永世万代亦不能忘记喜峰口的英雄。”当年天津《益世报》这一评论,确实一语中的,中国人民的确不会忘记在喜峰口和卢沟桥抗日的民族英雄。

(李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