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092

第92章 作者点评

毛泽东一生爱读《水浒传》,直至逝世前夕。他把施耐庵视为中国民间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充分肯定了《水浒传》作者在中国文学史和教育史上的地位。甚至认为,谁不看完《水浒传》,就不算是真正的中国人。

但是,毛泽东主要不是从文学鉴赏角度评点《水浒传》,他是从政治斗争、军事策略、哲学思维的角度去揭示水浒英雄们的现实意义的。至于纯文学方面,毛泽东明确表示反对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的做法。

在哲学方面,毛泽东认为一部《水浒传》蕴含许多唯物辩证法,其中最典型的要数三打祝家庄。毛泽东多次在会议上讲到三打祝家庄,说施耐庵“写得非常好”,“写得完全符合事实”。毛泽东说《三打祝家庄》这出戏,就是要解决几个矛盾,“是个很好的戏”。富于哲学思维的毛泽东,一语点破了《水浒传》深厚的哲理意蕴,发人深省。

在军事策略方面,《三打祝家庄》仍是毛泽东阐释的主要事例。毛泽东总结了第三次打祝家庄取得胜利的经验:一是调查情况,摸清敌情;二是瓦解敌人的联盟,各个击破;三是深入虎穴,里应外合。在毛泽东代表性的军事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运用《水浒传》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讲述战略退却的必要和重要,指出这是保存军力、待机破敌的战略步骤,以区别于军事冒险主义者的莽撞。毛泽东进而批评红军队伍中“李逵式的官长”,处事武断,不讲工作方法。有意思的是,毛泽东说梁山好汉朱贵是做特务工作的,以说明保卫侦察工作的重要性。又说神行太保戴宗是做城市工作的,祝家庄没有城市工作就打不下来。于寻常处看出不寻常,这是毛泽东的过人之处。

当然,毛泽东谈得最多的还是政治斗争。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公开提倡把《水浒传》当做政治书来看。那么,毛泽东从《水浒传》中看出了哪些政治大义呢?

首先是造反和革命。毛泽东对斯诺说,从小就爱看造反的故事。早年的毛泽东认为宋江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建国之后,毛泽东对外宾讲《水浒传》,说书中一百零八位农民战争的英雄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心目中,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井冈山和红军与宋江义军有诸多相似之处,毛泽东自己也说“我们这些人好造反,跟宋江差不多”。以领导农民战争打定天下的毛泽东,之所以对《水浒传》如此钟情,个中缘由即在于此。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生与死的对抗,农民与地主的斗争,都是吸引毛泽东的政治话语。

其次是投降和修正主义。与苏共决裂后,毛泽东特别关注中国的政治前途,防修反修成为他晚年的政治核心思想。随着这一政治思想的确立与强化,毛泽东对《水浒传》和宋江的看法发生了重大改变。早年的毛泽东曾认为宋江等人“英雄精明”,建国后一度认为宋江的人马虽然来自各个山头,但是统帅得好。到了晚年(1975年)却批判宋江,说他投降,搞修正主义,是地主阶级一分子。并且说《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好就好在投降,适合当反面教材。

再次是政治策略。在剖析三打祝家庄的意义时,毛泽东说革命没有内部变化是不行的,单单采取合法斗争这一形式就不行。又提醒人们,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他表扬梁山泊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高度评价“他们的内部政治工作相当好”。毛泽东是在党的“七大”会议上讲这番话的,这次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又联系上延安整风,批评梁山泊对大地主大土豪没有整风。他指出,一个阶级的革命要想胜利,没有知识分子不行。为此,他专门提及《水浒传》上的公孙胜、吴用、萧让这些知识分子。

在政策和策略方面,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毛泽东1955年谈及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同志,他说不要学《水浒传》上的白衣秀士王伦,不准人家革命,其后果是很危险的。二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共产风问题,毛泽东对此极为警觉。他用《水浒传》来阐发自己的思想,说梁山英雄拦路打劫,是“不义之财,取之无碍”。过去打土豪,跟宋江一样,是完全正确的。现在刮“共产风”,拿走的是义财,是国家和人民财产,是错误的。毛泽东1959年在郑州会议、庐山会议上的这种表态,应该引起毛泽东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它说明毛泽东思想的多侧面和深层次,需要详加甄别和分析。

对于施耐庵及其鸿篇巨制《水浒传》,笔者在此申述三点:

第一,施耐庵是旷世奇才。水浒一百单八将,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一百单八将,是力与美的象征,其英雄气概,浪漫情怀,盖世武功,悲怆雄奇,令人景仰不已。血与酒的激荡,正义与邪恶的厮杀,情与仇的纠结,泪与笑的交织,枷锁与自由的碰撞,都被施耐庵的如椽大笔写得惊心动魄,令读者如痴如醉。依此看,施耐庵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大师。

第二,师徒如父子,严师出高徒。这两句话道出了学问之道。明人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罗贯中“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篇》中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①①参见宋原放主编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第61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由此可见,罗贯中是一位雄心勃发、孤傲矜持、才华横溢之人。志同道合者方能为师徒,由此亦可窥见施耐庵其人其情。受业于老师,罗贯中获益匪浅,撰有长篇演义小说多种,计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以及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在学生的协助下,施耐庵得以完成《水浒传》,可谓高山流水,相得益彰,此生无憾矣。

第三,没有《水浒传》就没有古典名著《金瓶梅》。武松是施耐庵非常钟爱的一个英雄人物,着墨颇多,刻画得非常成功,成为中国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武松杀嫂”是《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至第二十六回的故事,是这部小说的重头戏。后被一位署名“兰陵笑笑生”的才子铺陈开去,衍化为一部深刻揭示明代社会经济变迁和市民阶级生活内幕的长篇小说《金瓶梅》。毛泽东1956年2月20日对万里等人说:“《水浒传》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①①转引自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第463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本文所引毛评,除直接录自《毛泽东选集》外,均转引自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以及陈晋著的《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由此可见,施耐庵的文学史地位正在一个坐标上,横向是罗贯中,纵向是兰陵笑笑生、曹雪芹,堪称是一位转承启合的关键人物。

(杜七红)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罗贯中,名本,一说名贯,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相传,他曾师从施耐庵。元末明初,罗贯中难以得志,转而从事小说、戏曲的创作和改编,计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他是中国第一位通俗小说作家,其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开章回小说之先河。毛泽东十分喜欢读这部长篇小说。毛泽东评点罗贯中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不是继承司马迁的传统,而是继承朱熹的传统。南宋时,异族为患,所以朱熹以蜀为正统。明朝时,北部民族经常为患,所以罗贯中也以蜀为正统。

——摘自林克的《忆毛主席学英雄》,见曲一日主编的《毛泽东评说中国文学》第353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