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067

第67章 作者点评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唐朝三李”中,他厚爱李白的诗。从他对李白的评点来看,他对李白诗的奇异文采,磅礴气势,笑傲王侯,蔑视权贵的气概,豪放洒脱的浓烈感情都是青睐有加的。这是毛泽东自身浓郁的诗人气质的鲜明体现。李白诗对后代的影响,应该延续到毛泽东身上。毛泽东那“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睥睨群雄的气势,“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与李白“我本楚狂人,愤歌笑孔丘”、“天生我才必有用”等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又更加超凡脱俗。

中国有句古话,叫怀才不遇,好似专指李白这种人。李白十岁遍观百家之书,喜好剑术,志向远大,欲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他又崇高风行一时的道教,追求那种隐居山林、仙风道骨的逸趣,这两相矛盾的人生目标,注定了他孤立独行的人生悲剧。他要学鲁仲连,功成身退,而不愿为荣华富贵去阿谀权贵,这使得他与唐玄宗后期腐败的政治局面格格不入,于是他在诗中极尽讥讽之能,指斥怒骂皆成文章。政治上的挫折,无疑成全了他诗人的美名。

李白的诗歌创作,得益于他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学习、运用,再加以锤炼和提高。这种文学基础和他的人生挫折相结合,便使他作品的大量内容涉及到国计民生。李白二十四五岁开始游历天下,其后历经挫折,至天宝三年被迫辞官,十余年间他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名篇迭出,如《长歌行》、《横江词》、《鸟栖曲》、《蜀道难》、《子夜歌》、《行路难》、《梁甫吟》等。其后,李白重又开始浪迹天下,徜徉于江湖民间,与杜甫等人深交,又留下许多描绘农民、船夫、妇女等黎民生活及爱情、友情的诗篇。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作品借以开释怀才不遇的苦闷胸臆,宣扬及时行乐和主张避世的情结。他的诗歌创作,充分反映了他的人生轨迹。

总之,李白是一位有理想、有热情、才华横溢的诗人。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着一些消极颓废的因素,但其主要作品却都强烈地表现了关心国事、体察民情、追求理想、抨击权贵的浓烈情感;纵情描绘和赞美祖国的山川风貌,歌颂人间的真挚友情和高尚品德。他的诗极富想象、热情奔放、豪迈不羁,构成独特意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这恐怕是毛泽东厚爱李白的主要原因。史载唐文宗下诏将李白诗歌、斐亟N琛⒄判癫菔椴⒊啤叭绝”,可见美好的东西是人所共许的。

(曾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