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141

第141章 鲁迅小传

鲁迅(1881年9月—1936年10月),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其父周伯宜是秀才。鲁迅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所学广博。1898年他就读于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翌年转入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并信奉进化论学说。1902年,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于1906年弃医学文,到东京从事文化活动,并加入光复会。1909年鲁迅回国后,在家乡任教,宣传革命。辛亥革命后,鲁迅出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后随部迁到北京,任教育部科长、佥事等职,并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18年初,鲁迅任《新青年》编辑。这年5月,他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制度和礼教。随后又发表了《孔乙己》、《阿Q正传》等名篇,结集成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同时撰写了许多杂文,编入《热风》等文集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是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战士。1921年后,他又创作编成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及散文诗《野草》、杂文《华盖集》等,继而创办莽原社等文学团体并出版《莽原》等文学刊物。这个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在文学创作上的丰硕成果及独创性,使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926年8月,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次年元月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科主任,并开始同中国共产党建立密切联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鲁迅辞职去上海编辑《语丝》、《奔流》等刊物,逐渐由进化论者转为阶级论者。1928年他参与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闸述了许多精辟的见解。1929年,他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翻译出版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名著。1930年起,鲁迅主编《萌芽月刊》,并发起组成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新月派”等其他文学派别进行论战。《萌芽月刊》成为左联的机关刊物。

“九·一八”事变后,鲁迅又创作编辑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等8个杂文集,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抨击国民党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1933年,鲁迅加入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出任上海分会执行委员,与宋庆龄等人积极开展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等活动。此期间,鲁迅与瞿秋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鲁迅辗转致电向中共中央表示由衷的祝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各界人士纷纷前往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送葬者数万人。10月22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联合发布了《为追悼鲁迅先生致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高度评价了鲁迅光荣战斗的一生。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鲁迅的第一次正式而崇高的评价。

作为一个文学家,鲁迅敢于冲破传统思想和手法的桎梏,大胆创新。他的小说充分暴露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病态,以白描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劳苦大众的质朴善良,发出唤醒的呐喊,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的杂文则笔锋犀利、冷峻、精辟、幽默,将思想性、战斗性和艺术性高度地融为一体。鲁迅一生著作等身,除创作外并有大量的译作。有《鲁迅全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