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这才是最牛团队:从携程到如家、汉庭I
2453900000006

第6章 创业融资(1)

网站的定位

01 范敏和沈南鹏的看法

既然方向早就确定了,人也找齐了,他们4位决定于1999年5月份开始运营这个网站。

说起来,大家可能有点不相信,他们当年创业的时候,条件非常简陋。在徐家汇教堂南侧气象大楼17层,他们只是租了半层楼面,一共才200平方米,并且和协成共用,范敏和梁建章连一张破办公桌都没有。

尽管是一个刚成立只有30多人的小公司,但是,他们对这个公司的期望很高,看他们的职位就觉得搞笑了。董事长兼CFO:沈南鹏(他投入的资金最多);CEO:梁建章;总裁:季琦;执行副总裁:范敏。真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那下一步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网站、如何规划公司的未来呢?在季琦的办公室里,他们各抒己见。

范敏第一个先发言-凭直觉,旅游业的市场应该比我们想象中还大。1998年中国的旅游业规模就达2391亿元人民币,旅游已经是老百姓的第二大支出,甚至还高于汽车。这么大的市场,不说“啃鸡腿”,就算是吃“鸡杂”和喝“汤”,都已经撑死人了。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旅行社很难满足旅游业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旅行社提供的服务也很不到位。所以,旅游资讯加电子商务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的最明智选择。

沈南鹏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实,中国的电子商务在1997年的夏天就诞生了。当时,有一个名叫做王峻涛的人在网上建立了一个软件销售实验站点“软件港”。后来,他们将公司的电子商务部拆分出来,成立珠穆朗玛峰电子商务网络服务公司(即8848)。 8848成立之初,刚好碰到“72小时网络生存”实验,它的企业形象广告连续几天出现在中央电视台CCTV2的黄金时段。于是,8848一炮走红,开始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呼风唤雨。

1999年,8848在网上卖创新公司的MP3。半年后,8848成为这款MP3所有代理商中的销售冠军,销量远远超过网下的传统代理商,这足以证明电子商务的前景不可估量。

说到将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业,这并不是一个天才的创举,美国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网络公司,其中几家企业也上市了。但是具体到中国的环境,究竟是做B2C还是B2B,是服务于接待旅游散客为主的旅行社,还是面向商旅出行日益频繁的企业,是把利润点着重放在弹性较弱的订票,还是偏重空间更宽泛的酒店订房,这还要靠我们慢慢摸索。

网络在中国的兴起已有10年了。想当年,张朝阳回国的时候,已经穷到没钱搭飞机,只好坐破轮船回来了。但是,张朝阳凭着一个门户网站的创意,竟然忽悠到了风投的投资,这说明网络还是制造财富的沃土。但是,张朝阳、王志东等那个英雄造时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企业必须有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我觉得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这个团队。即便是去上市,我们这样的组合不用包装,也能经得住投资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考验。

02 结果是梁建章说了算

梁建章也跟着发表自己的鸿篇大论-既然大家都认可电子商务这种模式,那我们先看一看美国已经成功的3种模式:

第一类的代表是priceline.com。它是一个竞价网站,用户在上面提出需求、价格和时间期限后,第一个回应的就是竞价成功者。比如:某旅游爱好者想去西雅图,然后指定一个价格,50美元/天,以及三星级酒店。然后,priceline.com就自动在当地去寻找愿意接受这个价格的旅馆。找到旅馆后,无须客户确认,立即成交。

第二类的代表是lonelyplanet.com。它是世界最大的独立旅游出版商,它提供世界各地的旅游指南和城市指南。上面有免费的自助旅游资讯,用户可以查阅到世界各地的信息。

第三类的代表是travelcity.com和expedia.com。前者是一个综合性旅游网站,它跟全世界几万个旅行社合作,顾客可以通过它的操作系统来买机票、订酒店和租车等;后者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网站,它的服务涵盖了出游所需要的一切,包括机票、酒店预订和租车等等。

根据中国的市场环境,priceline.com这种竞价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谁复制过来,谁就是厕所里点灯-找死。第二、第三种模式,可以考虑将它移植过来。

那选第二种还是第三种模式呢?我认为,最好是选择第三种。理由是:现在人们接触互联网后就被这个东东吓坏了,发现互联网这个平台可以给自己提供几乎无限多的资讯。每一个人都沉醉在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之中,所以我们的网站应该给网民提供尽可能多的资讯,让用户在我们的网站上能够找到任何东西。况且目前所有的公司都在探索哪种商业模式就具有可能性。在一切还没明朗之前,只能让我们的网站尽可能地覆盖各种内容和应用,以免失去市场机会。

总之,我是这样认为的,先将网站定位为旅游门户,名字暂定为“游狐”

(后来改为携程)。

本来该轮到季琦发言了,突然,梁建章话题一转,对季琦说:“网站的技术方面由我负责了。要不,你先把公司做起来。”

什么?4个人合伙开公司,先由季琦一个人将公司做起来,而其他3个人坐享其成?季琦会不会答应这个不合理的安排?请看下回分解。

第一次融资

01 季琦先开路

“好啊!先由我来开路,反正我一直都在‘海里’,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季琦说:“总觉得我们是在进行一场接力比赛。我是第一棒,负责开拓市场;梁建章是第二棒,负责网站技术;范敏是第三棒,负责产品管理;沈南鹏是第四棒,负责上市融资。”

季琦很爽快,马上同意了这个建议。

这样一来,这个创业故事有点与众不同了。也就是开始运营网站时,他们4个人不是付出同等的时间和精力来孵化这个公司的。在创业前期,基本上是季琦一个人在扛着。而其他3位团队成员,只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跟季琦一起讨论,充当着兼职创业者的角色。

他们为什么不当场辞职,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携程旅游网的创业中来呢?

其实,这也不怪他们,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一家新创企业的成功是依赖很多条件的。假如有某一环节上的失误,马上就会导致一家企业彻底失败,这也是常人所说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互联网浪潮扑面而来之时,尽管他们的团队很优秀,每个人都有非凡的阅历,商业模式也不错,但是在一切还没明朗之前,谁敢保证这个创业一定会成功呢?

所以说,他们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既然是小心试探,就必须考虑成本,他们必须选择一个创业成本最低的人来开路。不用说,这个恰当的人选就是季琦。

选择季琦是有很多好处的。季琦拥有他们3位同伴所缺乏的东西:在中国这个不太规范的市场里,他非常熟悉这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很清楚怎样才能够生存下来,明白了创业必须因陋就简,篮子里有什么菜,就做什么饭。跟跨国公司的“海龟”和国企的“鲸鱼”相比起来,季琦这个“土鳖”,在涓涓细流的小溪里,更容易找到通往大海的河流。

尽管说季琦来开路成本最少。但是,一家公司刚成立,啥都要钱。正如季琦所说的那样:汽车刚刚启动时耗油很多。3个月不到,4个人最初投入的100万元(营业执照的注册资金上写着:200万元)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如果找不到风险投资,眼看着公司就要“挂”了。

这个问题早就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不然,当初梁建章和季琦组建团队的时候,就不会去拉沈南鹏过来入伙。

但是,事情不是像当初所想的那么容易。沈南鹏的特长在这个时候竟然发挥不出来。第一,是因为他以前跟风险投资的机构接触不多。第二,他以前都是运作大项目,一些大的投资银行根本看不上小企业生意。总之,沈南鹏那“巨轮级”的才能,被小企业的“港湾”搁浅了。

02 初见风投人章苏阳

那怎么办?这个时候,季琦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他叫做章苏阳,是IDG的合伙人。

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关于IDG这家公司的情况。现在,一提起中国的互联网,就不得不提到IDG,知道中国互联网的人,都会知道IDG,就好像华盛顿之于美国,拿破仑之于法国一样。不过,当我们回过头去,竟然发现:IDG的名声也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IDG集团公司创建于1964年,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母公司是以数据处理见长,它在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分公司,有1万多名高级研究专家和采编人员,每年发表九万余篇市场研究报告和技术发展预测报告,在世界信息产业界具有很强的舆论影响力。

1981年,IDG集团公司董事长麦戈文创建了太平洋创业投资基金,专门面向亚洲国家,并以日本为主战场。1993年,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简称IDGVC)成立,在中国上海,熊晓鸽是第一任总经理。

熊晓鸽是怎样认识麦戈文的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1986年,熊晓鸽去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88年,熊晓鸽加盟全世界最大的专业出版公司Reed,并负责中文版《电子导报》的编辑工作。1991年8月,公司委派熊晓鸽去香港工作,而熊晓鸽认为,只有回到中国才能将刊物办好,但是,公司否定了他的方案。就在他苦恼的时候,熊晓鸽突然想起了在1988年秋天,于弗莱彻学院的一个晚宴上,他给荣毅仁先生当翻译时认识的麦戈文先生。于是,他当即给麦戈文写了一封信。

麦戈文收到熊晓鸽的信后,当天晚上就通过电话邀请熊晓鸽加入IDG,并把聘书寄给了熊晓鸽。就这样,1991年11月,熊晓鸽正式到IDG上班。

刚开始的时候,熊晓鸽也是做电子杂志的。后来,熊晓鸽帮太平洋比特体育器材公司找到了一些海外订单,让这家公司赚钱了。这家公司刚好是麦戈文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公司。看到这种情况,麦戈文觉得中国风险投资这块业务也必须大力做起来,于是,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了。

1999年,互联网热起来的时候,熊晓鸽把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当成IDG内部的一个部门来做,采用合伙人制。所以,IDG在中国的合伙人也很多,包括章苏阳、周全等。

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后,IDG在风险投资领域没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经验。由于没有什么钱,IDG为了降低风险,只好选择小额投资,像撒胡椒面一样,只要是互联网项目就去投资。因为这个时候,互联网行业很热门。

另外,由于后期项目需要的资金很多,IDG投不起。所以,只能选择早期项目。由于早期项目,全是模糊投资,谁都看不准,早期项目只能看行业了。既然选择了行业,就意味着与行业共浮沉,对于刚冒出来的好行业,基本上一个也不放过,“家家都投入,户户均粘股”。这就是IDG的早期投资理念。

从1997年-1999年的两年时间里,IDG已经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接连投下搜狐、当当书店、易趣、3721和百度在线等40多家网络公司。这些公司赚钱后,IDG也因此而名声大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继续看关于季琦寻找风投的故事。

说起季琦认识章苏阳,是缘自当年季琦想收购中化英华上海办事处这一想法。由于综合布线有预付款,如果再有人投一些钱进来,就可以买下公司了。于是,季琦找到了IDG的两位投资人,介绍了上海办事处的情况。章苏阳说:“如果这个公司真像你说得那么好,IDG可以考虑投点钱进去。”听章苏阳这么说,季琦马上跑到北京去谈收购的事情。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通过这件事情,他就跟章苏阳熟悉了。

后来,IDG在南京投资了一家企业,名字叫做中美合资南京托普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没多久,这家公司出事了,总经理抱着保险柜跑掉了,公司面临倒闭。

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也是系统集成,正是季琦熟悉的领域。于是章苏阳找来季琦,给他一个执行董事的头衔,希望他能将公司稳定下来。

季琦花了一段时间,终于将公司从悬崖上拉了回来。公司稳定后,季琦就离开南京托普了。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由于没有业务的需要,季琦跟章苏阳也没有太多的联系了。但是,现在携程的钱花得差不多了,季琦心里想,必须去找章苏阳来谈一谈。

1999年9月下旬,章苏阳被约到了季琦的办公室。

一听说是互联网公司,章苏阳很感兴趣。

章苏阳笑着问:“你们现在也做互联网了?”

季琦也笑着回答:“是啊!满世界的人都在开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

“你们选择的是旅游网站?”

“是的。我们觉得这个行业最有前途。”

“能不能说一下具体的理由?”章苏阳继续问。

季琦很有信心地说:“我们已经讨论了大半年的时间了,并且是一个一个行业去分析的。我们也曾经考虑过网上书店、网上招聘、网上家装等等,但发现这些都会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结果选择了网上旅游。”

“是你先提出的吗?”

“不是,是我们的CEO梁建章提议的。因为他有一回跟女友旅行迷路了,半天走不到出路,于是,想到了要办旅游网站,既便利自己,也帮助别人。”

“呵呵!很有意思,那你们这个团队一共有几个人?”章苏阳笑着问。

“一共四位。另外的三位分别是甲骨文的中国区技术总监梁建章,他从小就是神童,对网络技术非常内行;德意志银行的沈南鹏,他是摩根建富的董事,拯救“小兵”外高桥那个项目就是他“操刀”的;还有上海大陆饭店的总经理范敏,他一直在旅游业工作。”季琦说。

季琦介绍的3个创业伙伴中,章苏阳已经认识两位。一次季琦请章苏阳吃饭时,梁建章也在场;一次几个从事投资的同行在静安宾馆吃饭的时候,座中刚好有沈南鹏。

听完季琦的介绍,章苏阳说:“我先考虑一下吧!”说完,他就起身准备走了。

听到章苏阳说要回去考虑,季琦暗想IDG可能不愿意投资了。当时互联网最热门的是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和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后的表现刺激着所有互联网从业者和投资人,很多人都认为,这才是最佳选择。看好旅游网站前景的人并不多。

于是,季琦赶紧拉住章苏阳说:“苏阳,你在这个行业的人脉很广,能不能给我介绍几个风投人啊?”章苏阳说:“没问题!”一说完他就离开了,并且他一走,之后啥消息都没有了。

季琦心里想:这下完了,没戏了。他拼命催沈南鹏:“南鹏,你赶快去找人啊,不融资我们就死定了,肯定死得很难看。”

沈南鹏依然没有融到资携程也没死,为什么?下回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