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公务员培训系列丛书)
2451100000009

第9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包括中国和前苏联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出现偏差,在实践中实行了一些超越阶段的政策和做法,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党中央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据此制定和实行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方针政策,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关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我们党逐步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我国现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为我们脚踏实地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也是这一理论的重要内容。我们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认真阅读《邓小平文选》,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邓小平思考和回答我国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过程。

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开始,邓小平就十分重视对我国国情的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重要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他强调:“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41页)1979年3月30日,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重要讲话中,更明确地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接着说:“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时期的破坏,使中国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建国后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有伟大成绩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我国工农业从解放以来直到去年的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在世界上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底子太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科学技术力量很不足,科学技术水平从总体上看要比世界先进国家落后二三十年。过去三十年中,我们的经济经过两起两落,特别是林彪、’四人帮‘在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这十年对国民经济的大破坏,后果极其严重。现在我们要调整,也就是为了进一步消除这个严重的后果。

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现在全国人口有九亿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我们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但是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也仍然存在。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料。土地面积广大,但是耕地很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63-164页)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他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同他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80年代初,邓小平结合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开始深入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他多次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0年4~5月间,他在《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一文中,第一次深层次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说:“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总结建国三十年的经验。总起来说,第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第二,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同上,第312页)随后,他进一步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同上,第313页)大致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前后,邓小平已经触及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例如,1986年12月30日,他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说:“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5页)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的谈话中深刻地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无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同上,第225页)在这里,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还“不够格”,这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现在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同时说明,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即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到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党的十三大之后,1988年6月,邓小平在进一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只这十年,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同上,第269页)从以上这些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邓小平正是从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进程中,逐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也正是在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发展阶段和发展进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比方说,现代化的生产只需要较少的人就够了,而我们人口这样多,怎样两方面兼顾?不统筹兼顾,我们就会长期面对着一个就业不充分的社会问题。这里问题很多,需要全党做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的同志共同研究,我们也一定能找出适当的办法来妥善解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64页)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在谈到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时,进一步强调:“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对于艰苦创业,要有清醒的认识。中国这样的底子,人口这样多,耕地这样少,劳动生产率、财政收支、外贸进出口都不可能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不可能很快。所以,我在跟外国人谈话的时候就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同上,第257页、259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不发达1987年春,邓小平批准了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依据的设想,认为“这个设计好”。十三大召开前夕,即这一年8月29日,邓小平在与外国客人谈话时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邓小平在强调其具有不发达这一基本特点的同时,还强调其具有长期性的特点。1987年11月16日,他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就是努力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经济上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五六十年的时间,如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算起要用上百年的时间。”(同上,第259页)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同上,第383页)他还深刻地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同上,第379-380页)在这里,邓小平不仅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而且深刻阐明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性。4.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战略布局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87年7月,邓小平在会见孟加拉国总统时说:“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搞现代化建设,搞改革、开放,存在‘左’和右的干扰问题。‘左’的干扰更多是来自习惯势力。旧的一套搞惯了,要改不容易。右的干扰就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西化,包括照搬西方民主。‘左’的和右的干扰,最主要的是‘左’的干扰。”(《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249页)198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南方委员会主席、坦桑尼亚革命党主席尼雷尔时的谈话中强调指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不会改变。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我们十年前就是这样提出的,十三大用这个语言把它概括起来。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同上,第345页)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重要谈话中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同上,第370-371页)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文献的有关论述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正确分析,是正确判断当前我国社会性质和所处发展阶段的直接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正是依据邓小平的上述分析,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并逐步明确地作出关于我国现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

“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决议》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物质文明不发达。”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从我国历史的和现实的基本国情出发,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首先,报告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报告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