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岭寺的大门入口,一位义工引大家进得寺院,在一个房间登记了相关资料,发放了统一特制的着装,安排了住宿。这次禅修营,一共安排七天,食宿全由冷岭寺负责。魏强很感激能遇到这样的机会,食宿全不用操心。他非常喜欢待在这样清静的环境里。木一名、吴亚卓、郝姑娘则非常看重这样的生活体验,他们觉得了解佛家思想、体验不同的生活,对于将来生活出现问题能够获得更多解决的参照。大家都欣然参加这次活动。
整个禅修营被分成很多组,每组约有十来人。木一名和魏强分在男生第二组,一共十二人,住同一个房间,是通铺。尽管是通铺,但是环境和寝具也是相当的干净整洁。吴亚卓和郝姑娘分在女生第一组,十人一组。大家在寝室里换好服装之后,离晚上吃斋的时间尚早,四人相约一起游览寺院。
这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寺。大家穿行在里面,古树参天,植被繁茂,石板铺就的道路纵横交错。院内佛像威严,香烟缭绕,而且庭院占地面积非常大,来回穿梭良久,都不见尽头。魏强站在放生池的一个廊桥上,踮着脚尖,稍稍看得一点寺院的面貌:远处古塔于葱郁的林木间露出一截红黄醒目之色,近处寺院雕梁画栋,飞龙翔凤,蝙蝠、龟兽、祥云的图案应接不暇。离开放生池不远,郝姑娘发现了寺院里还有很多
可爱的流浪猫,它们大小颜色各异,慢腾腾出没于各处。一只白猫出现在郝姑娘的视野,“喵喵——”她叫了它,大家看见白猫很快就凑了过来,过来在郝姑娘的脚边撒娇。很快,大家在树丛的浅草地里,又看见一只黑猫,和两只带花斑体型稍小的灰猫。在一些林间离道路稍远的石头上面,撒有米粒和谷粮,为鸟儿觅食带来了方便。总之,这里有一种天然的净化功能,每一个到达这里的人,都能产生善待生命、生命平等的感受,都愿意主动放弃之前的一切烦恼,愿意与它亲近,在这里久久停留。
在大家游走的间隙,不时有寺院的僧人和他们迎面相遇,向他们合掌问好。大家也自觉地合掌问好。在一个拐角的地方,魏强第一眼认出小和尚杜强强。
杜强强也就是凡空小和尚,从路的一端转弯过来时,魏强一行正与他迎面走过去。大家有说有笑,被凡空侧身合十的礼节弄得立马条件反射起来——也立在道路的一侧合十低头行礼,然后,魏强抬头第一眼认出是小猴子杜强强。
“呃,是小猴子呀!”他非常惊喜地喝道,同时凡空有几秒钟思维短路,但很快也反应了过来,这时,魏强立刻改了语气,“凡空师傅,幸会呀!”
“阿弥陀佛!”凡空并没有过多的理会他们,相反,他机敏地转身,快速消失在走廊的尽头。
在接下来禅修体验的日子里,魏强和大家依然没有与凡空有更多的交流。他们的相遇总是在凌晨六点诵经的早课上,或者在中午集体用斋的斋堂里,也有一次是在大型的法事活动现场。开始的两次魏强与凡空四目相对,魏强会主动向凡空颔首,但是,凡空有意避开他的目光。只有一次,凡空象征性地向魏强点了个头,那一次魏强在斋堂做义工争着为众人打饭添菜,亲手为凡空添菜。魏强不知道木一名、吴亚卓和郝姑娘遇到凡空时,是怎么样的状态,他担心是他与凡空之间关系恶化影响到大家的交往。他甚至认为,他的确有不妥帖的地方,在他们初次相逢时伤害到了凡空。带着疑问,魏强和吴亚卓交换过意见。
“你对凡空小师傅怎么看?我觉得他很无奈:不愿意看到我们,但又没办法不见到我们,”魏强问吴亚卓,“你说对吗?你说为什么会这样?”
“何止是不愿看到我们,他每次看我,眼睛都是瞪着的!身体都是避之不及!”在早晨用完斋的间隙,吴亚卓来了精神,“他的心里有强大的阴影和偏见,我想他是痛恨所有城市人,甚至城市里的物品!有一次我问他能不能告诉我他名字的含义,他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说完径直而去!”
这样的状态在维持三四天之后,大家都习以为常了。魏强深深地喜欢上了冷岭寺,喜欢里面的一草一木,更喜欢里面的僧众。他从心里觉得,他在这里获得了智慧。而这智慧来之不易,来自他的思考,但是光是思考,没有这样的环境,也是断不会透析的。魏强所谓的智慧就是他在这几天里,突然初步明白了佛理,相信了因果和轮回——这之前,他会很不以为然,他自认是无神论者,一切唯心的说法都不可信,不足信。
魏强的改变源自一堂冷岭寺方丈的讲课以及与大家的开放式讨论。在前一天,大家都听了一位法师讲的《正信的佛教》,就是讲什么是正确的信仰,各种身处寺院情景的耳闻目染,以及冷岭寺方丈幽默智慧的开示,突然让魏强所有的疑惑全部释然——魏强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管多少人说好,自己没有信服就是不会接受,反之自己认识到了好,千辛万苦也会追随,并且永不反悔。
冷岭寺的方丈说,人是一个信息综合体,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也是机器人,都是靠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去接受信息,从而获得对我们身边世界的认知。一个愿意与人为善、大慈大悲、充满同情心、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他所接收到的信息,相对于充满功利和欲望的人接收到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接收到的信息较后者更加纯净,更加本原,更符合人的生命状态,那么前者的身体如果使用这些纯净的信息资源,那么它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要强得多。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因果轮回”,即多做善事的人,他的福报或者他当时的处境就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好。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毕生不是不努力和奋斗,但他们穷尽一生去追求,到头来都收效甚微;而有的人,自在闲适地生活,只需稍微一点努力,就有丰厚的回报。至于“轮回”,还有更好的解释:既然物质能守恒,精神和生命也能守恒。生命不会消失,它有“六道轮回”。另外,处处为人着想、对他人有服务意识、真正帮助他人的人,本身就具有一种人格上的优势,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他们更容易处在一个良性的生存空间中;而且,“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付出与收获还是一种“以小博大”。
魏强像是明白了许多,又或者是他一贯的生活态度找到了理论基础。
匆匆的一周就在这样的状态中过去了四天,大家已经很习惯在寺院里的生活,也不在乎凡空小师傅对他们的成见。只是这一连几天很少起大雾,都是晴朗的天气,一座广袤无比的寺院坐落在一个更加广袤的荒野之上,而在它的里面居然生活着研究人的生活方式的人类。有时魏强一个人坐在寺院最高的亭台里,都不敢想象这样的问题。他实在是发生了太大的改变。
更不敢想象是,第五天的晚上刚好是农历的十五。那晚月亮浑圆,而且天空真的降雾了,无与伦比的世界奇观,一齐走到魏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