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一个好故事胜过千万广告费
2444200000004

第4章 一个好故事胜过千万广告费

有着“中国品牌第一人”美誉的营销策划大师李光斗说:“世界上最轻易的赚钱方式是什么?在家编故事,出门讲故事,见人卖故事。”

海尔品牌就是价值连城的故事的产物。

2012年9月17日,第18届中国品牌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海尔以962.8亿(人民币)的品牌价值位居榜首,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

始于1994年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由睿富全球排行榜资讯集团与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可以说是品牌价值领域的权威发布。

身为中国的家电行业的领军品牌,海尔历经数载,依旧跑在前面,其根源之一就是海尔拥有一个好的品牌故事,它让人们记住了海尔的质量与服务。

当时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一位用户来信抱怨说自己攒了多年钱才买的冰箱上有道划痕。海尔公司冰箱确认存在质量问题并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经过检测发现有76台海尔生产的“瑞雪”牌冰箱不合格,这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

海尔当时的员工对它们的弃留看法上出现了分歧,有的人认为应该把这批冰箱进行重新修整,然后重新投入市场,理由是这是一笔很大的财产。也有人希望将这些有瑕疵的冰箱作为福利降价卖给员工。但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砸毁,他举起手中大锤,命令当众砸掉了这批不合格的冰箱,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

在海尔创业的第二年,也正是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供不应求的年代,甚至当时有人说“纸糊的冰箱也能卖出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尔砸掉了76台不合格的冰箱,这个故事确实足够值钱。

正是这一砸,却砸出了海尔员工“零缺陷”的质量意识,砸出了海尔在众人心中的地位,砸出了一个美好和光明的未来。从此这个大锤为海尔品牌名誉全国,走向世界打下了铁一样的基础。

张瑞敏在上海一次《财富》论坛上说:“这把大锤对海尔今天走向世界,是立了大功的!”

美国《新闻周刊》曾报道说:“令人眼花缭乱的有关中国发展的神话故事缺少了中国的跨国公司。没有一个主要的中国公司已经把他们,或他们的品牌,推向世界的舞台。海尔改写了这一纪录。”

的确,两次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海尔成为一张掏得出去的“中国制造”的“名片”。

从一个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到了年销售额100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砸出来”的故事确实功不可没。它至少清晰地表明,海尔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可持续的品牌之路,而不是单纯而短视的产品之路。

此后,海尔趁势而上,经过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品牌价值节节攀升,获得了中国家电业的第一块冰箱质量金牌,又成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海尔产品覆盖了白色、黑色、米色家电领域,品牌内涵日益丰富。

诚如张瑞敏所说,海尔品牌不是评出来的,而是消费者用钞票买出来的。海尔成为中国品牌的标杆。

一个好故事,让海尔成功地从产品层面跃升为品牌层面。

当然,海尔的故事还不止如此。有一位海尔员工租了一辆车,上门为顾客送选购好的一款滚筒洗衣机。中途车出的问题,而当时离顾客还有两公里的路程。在烈日炎炎之下,这位员工守着洗衣机拼命地拦着所有过往的车辆,但没有一个司机愿意帮他,他有充分的理由放弃对顾客的承诺,也很可能会得到顾客的理解,但这位海尔的员工没有这样做,他在路边找了根绳子,硬是徒步将洗衣机背到顾客的家里。

海尔的品牌价值又一次被加分。员工的负责任,正是海尔良好服务与品牌形象的真实写照。

还有,海尔发布了防电墙的技术专利之后,形成了国际标准。海尔集团副总裁喻子达也由此得已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唯一代表,出席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德国召开的未来高新技术顾问委员会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被当选为国际电工委员会未来高新技术顾问委员会( IEC/PACT)委员。

而海尔,也是第一个进入该机构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品牌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感受、一种评价、一种顾客心目中的自然认知与界定,它也是企业文化的结晶,更是企业发展历史的缩影,而故事在其中则起到了画龙点睛和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关键的时候,一个好故事能让品牌持续发酵,变得非常值钱。

从成立美国销售公司,到实现1.5亿美元销售额,松下费了10年时间,而这一速度,被美国著名的行业杂志 HFD称为“惊人的增长”。而从成立美国公司,到实现1.5亿美元的销售额,海尔仅用了3年的时间。这也印证了张瑞敏的那一句话:“在互联网时代,能飞的企业才能生存。谁能最快速度满足市场就将取胜。”

后来,海尔创立了“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在没有库存的情况下,还要第一时间满足用户需求。这种模式后来被业界称为“砸仓库”。

海尔的“砸故事”再一次被升级。

有一个小故事讲的很好。

春天的清晨,微风拂面,阳光明媚,草长莺飞。街角处坐着一位眼戴墨镜、衣着破烂、手拿拐杖的老人。老人面前放着一个木牌:“我什么也看不见,我哪也去不了”。已过中午,老人依旧零收入,无人为此驻足。

一营销人经过,看到后,轻轻俯身拿起粉笔,在原话的前面加了一句:“春天来了”,木板上的字变为了“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我哪也去不了”。营销人离去后,情况瞬间发生了变化,路人陆续开始向他扔钱。

老人还是那个老人,路人依旧是路人,为什么当营销人在木板上添了一句话“春天来了”后,路人就变得开始同情这位老人?因为在营销人看来,此时老人就如“产品”,产品的本质与外包装已够好,比如墨镜、衣着、拐杖,产品广告语也已经打出,就是木板上的粉笔字,但人们依旧视而不见。营销人只是用木板讲了一个美好春天的忧伤故事给人们,结果每一个路人就变的不再漠视。

用这个故事来观照海尔,一切更加一目了然。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好故事往往能给产品带来巨大的附加值,让产品身价大大提升,品牌拥有一个好故事会胜过千万元的广告投入。其中原因就是在商品交换中,故事本身就是最好广告,故事就是财富,它让产品变为可以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无形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