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抗日英雄赵一曼
24404400000018

第18章 14去重庆报考黄埔军校

1926年11月的一天,从宜宾水东门码头,开出一艘向重庆航行的轮船。

轮船顺江而下,宜宾渐渐消失在李淑宁的视线里……

亲人朋友再见了!故乡宜宾再见了!送别的亲人没有想到,李淑宁更没有想到,这一分别,她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李淑宁怀着满腔的热情,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希望奔向新的征程。

到了重庆,她们住在国民党莲花池省党部招待所,同其他先后来到这里的同学一样,等待报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李淑宁一身男装,在这群爱好梳妆打扮的女生中独树一帜,惹人注目,非常特别。在这里她认识了许多有识之士,他们都是从四川各地而来的优秀青年。

游曦、陈德芸,是李淑宁新结识的好朋友。她们两人都是重庆女子第二师范学校在校学生。

游曦,1908年3月26日出生,重庆巴县人,1926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时任重庆市妇联宣传部主任;陈德芸,涪陵人,与游曦同一寝室,在游曦的介绍下,1926年也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李淑宁比游曦、陈德芸大一些,李是****党员,况且她们都从事妇女工作,相同的经历让3人走到了一起。

李淑宁还新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罗瑞卿就是其中一个。罗是南充人,1926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她们两个都是当地的学生领袖,初次见

面,倍感亲切。在省党部招待所,李又和好朋友郑焕如不期而遇。

“淑宁,真的遇到了你?”

“焕如,我们在这里相聚,真是人生中一件幸福的事。”

此时的李淑宁,短发齐耳,简单大方,身着一件男式毛蓝布长袍,领口和袖口都显出里面的白布衬衣,青布的长裤,脚下一双小圆口的青布鞋,说着宜宾话,简直就像一个假小子。因为是冬天,她喜欢把两手放在袖筒中取暖。

两个好姐妹,在分别几个月后又相聚在一起。两人都非常高兴,互相述说着离别后的学习、生活、工作。

“进入吕一峰任校长的中山中学学习后,由宜宾特支推荐前来重庆报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和我一起来的还有宜宾女子中学学生段福根。因四川考生较多,在这等其他考生,好一同出发去武汉。”李淑宁对郑焕如讲。

“1926年9月5日,万县发生了惨案。英帝国主义军舰炮轰万县县城,屠杀中国军民,死亡604人,伤398人,被毁民房千余间,财产损失约2000万元。为了揭露帝国主义,特别是英国利用其商轮在中国内河胡作非为,寻衅肇事的暴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事实的真相,党组织派我们进城宣传。”

郑焕如激动地对李淑宁说。郑在重庆中法大学四川分校附中读书。

“焕如,你同琇石不是一起来重庆读书的吗?今天要是见到她就更好了。”赵一曼问。

“琇石仍然同我一个学校上学,今天她执行其它任务去了。她没有见到你会遗憾的,我回去后告诉她,今天在这里见到你了。”

“好!请你一定要代我向琇石问好,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的。”

“是啊,不知我们何时才能相见啊?我好羡慕你,你一直是我们同学的榜样,如今你又考上了军校,即将成为一名巾帼战士了。”

见面时,她们兴奋激动,相互寒暄,都觉得当前的政治形势大好,革命进展很快,对前途充满了憧憬。汉口、九江的租界已经收回,北伐军攻克了很多地方,各地军阀被消灭,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完蛋也将不远。李淑宁向郑焕如简要介绍了她离开宜宾后的情况:“城防司令辜勉之,不久前还在镇压革命群众,现在竟挂起国民革命军的招牌,形势真是变了……”

“淑宁,你一个女子怎么想到报考军校呢?”郑焕如忍不住好奇地问。

淑宁想了想认真地说,“想学点军事知识,准备打击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她清楚革命不仅是要革自己的命,而且还要革反动派的命。革命不只是动动嘴动动脑,而要真刀真枪同敌人打仗。

在重庆一见,令他们两个同学非常激动,十分欣慰。然而,他们各自都有任务,尤其是郑焕如的同学,已经好几次催促她去搞宣传活动了。匆匆相逢而又匆匆别离。两个好姐妹互送祝福,期待着下次相逢。

在重庆铜鼓台中山中学,李淑宁参加了由****四川省委负责人杨闇公等人组织的初试,并一举通过。和她一起被录取的还有从宜宾同来的段福根,游曦、陈德芸、童幼芝等女生。通过初试的,还有男生罗瑞卿、张锡龙、任伯芳等180多人。

在北伐战争胜利的影响下,四川军阀、川康善后督办刘湘为革命形势所迫,于1926年12月宣布易帜,就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为了表示拥护革命,他包了招商局的轮船,送这批学生出川赴武汉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