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2436700000008

第8章 面景·观心(3)

知道有人从我的博文得到温暖安定,真是欣慰。被需要的人最有福,该感恩的是我。我一直到iPad出现才用电脑,因为《人与土地》出版时被出版社要求开微博。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对错全在人心,要不偏差出现就唯有用同理心去待人处事了;想着别人的感受待人,考虑子孙的后果做事。我能用微博分享人生体会,真好。

南部太阳真烈,几分钟就能把人晒痛。刚从佳里镇一所旧工厂离开。此处是台北一位师姐将置产钱捐出来买给慈济的,志工们再整修成社区道场。一人之力虽薄弱,但粒米成箩、滴水成河,就可成就大事。证严法师言:“一滴水落在地上随即不见,但滴在海中就是汪洋。”

有博友回应:人类给地球的伤害永远都在。没错,科技给人的伤害也是。为满足无止境的物欲,心灵日渐被污染。但知道真相又如何?谁也抵挡不了时代前进的脚步。重要的是利用科技说好话做好事。网络虽使人虚拟,微博虽使人沉迷,但透过它们也可把错误的观念导正。批评虽有作用,但也会带来反效果,不如从自己做起。

漫走改道,由市街行至郊区的美术馆,沿途的确不宜散心。公共空间不利行人,都市就难可亲。不过,有件事真是窝心。老远就见一少女朝我挥手跑了过来,虽然她笑靥灿烂,但依旧能知她是智力不全之人。她定在我面前兴奋极了,举起双手示意击掌,我当然笑开来迎接她的掌心。“啪”一声!她满足地转身雀跃而去。我真以自己是慈济人为荣。

屏东分会的佛堂正在布置会场,下午一点半才开始心得分享,我早已入座,因为外面太热。里面人人忙着,我定在墙角做事。我的《当代摄影大师》《面对摄影大师》和《当代摄影新锐》,正是在嘈杂餐厅的同一张桌子上写成的。很高兴新版的《二十位人性见证者》正由铁葫芦图书编辑中。好震撼!前一刻人人忙乱,此刻所有入座者齐颂《慈悲三昧水忏》,庄严一片。

随师的最后一天,车队由屏东枫港走南回公路翻山越岭到台东,再走花东山线到花莲,我们立刻搭火车回台北,已是隔日凌晨。还没出发就觉得累了,车队现正起程出发,我还是选海顿同行,旋律一起忧虑便消。穿过行道树射来的阳光时亮时暗,车内像走马灯,乘客如影戏偶,大家都很开心。回想这24天,真是满心欢喜!

12、神州行

在北京798的GRACE酒店房间,面对窗外三棵高挺的大树,觉得身在异乡,但喝着现磨的阮家咖啡又如同在家。昨天刚到就有五位年轻朋友等着,随即温暖满身。铁葫芦图书藏在学校里,在诵书中上班,想必编出了本本佳作。一连接受两家媒体采访后,晚餐大家陪我吃斋,编辑小野女士很会点,让江苏菜成了素食新美味。

昨天下雨,据说是春节以来第一场甘霖。被洗过的树、空气应该干净些,但交通可能更堵。想起第一回来北京,街上只有自行车、三轮车,看得见的稀罕私家车就是红旗,大家买东西还用粮票,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竟成了这个样子。不知当时投宿在胡同里的河北宾馆如今安在否?窗外大树上数不清的叶子微微飘动,无声。

接受《Lens杂志》采访后漫步798园区,创作氛围已渐被艺品店冲淡了。于巷内“沈记菜馆”问了一声可否素食?店家自信的表情令人放心。刚入座,答来自台湾,女老板脱口的第一个名字竟是高信疆,正是我从故乡到台北最早结交的文化人。“他常带朋友来吃饭,就坐在这位置。”真巧啊,我竟走入了他的所爱,也许这正是他的所愿。

至望京公园晨走,恢复歇了数日的运动。园内空气比街上稍好,迈步起来精神多了。只有十多人在运动,九成是上了年纪的,奇的是,岁数越大步履越轻快,许是越老越能持之以恒。北京的桃花比家乡的盛开数倍,童年农作的那三分菜园上也种有桃树,可疏落多多,今日方见识粉红花瓣四射之姿及落地似锦之美。值!

在北京这几天,一位记者朋友采访了我两回,听了我三场讲座。我所说大同小异,她却如此用心,并向主办单位借了广美展览画册回去看,写文章下这么大工夫,令人起敬。没想到照片背后的故事会感动这么多人,也没想到《人与土地》会被网易“全民公读”选为第一季十大好书。把一件事尽最大能力做好,就会产生非凡的意义。

下雨起风,在酒店赶“南都”专栏,写到童年时总是穿哥哥的旧衣再传给弟弟,一件新衣至少三人穿过,难得买件新衣。妈妈总是特地挑大上两号的衣服,袖子裤脚卷上两褶,下水缩过还能穿两载,因此新衣一穿全不对头,直至渐长合身已见破旧,再传下去。自从写照片故事,我如同一遍又一遍地重过童年,所有酸苦都成甘甜。

打包好行李坐在窗前,多日不见的阳光亮丽在外,精神为之爽朗。昨天中午在《新京报》的拍者讲座上和一群杰出记者及读友分享心得,大家的反应令我满心温暖。这真是极有意义的讲座,是专家及民众共聚的平台,共享摄影在日常生活中的乐趣与意义。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找到乐趣,方能持之以恒,如此事情便能做好,也才有意义。

昨天到沈阳已是傍晚,太太和我同时出声想吃饺子,这是每回必尝的乡味。鲁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附近的招待所最熟悉如家,令人一睡睡到天亮。一周来忙个不停,放慢脚步方知悠哉。今天和老友到鲁美未来校区走了一圈,昨日的农村将成来日的校区,今天它却是一片拆迁留下的瓦砾。时代巨轮碾过一切,唯有心中真情留存。明晚六点鲁美讲座。

浑河水位比去年降了大半,不似当时浩浩,岸边三五步一株柳树,随风摇曳,绿意望不尽。恢复中断三天的运动,全身舒畅。朋友说这也是他今年首次来此,树上的嫩芽,地上的草皮也不过近一个礼拜才绿的。我们可赶了早春了,可河面吹来的风还是如冬,整个沈阳每回来都不一样,处处都在起造大楼,一栋高过一栋。

由沈阳回北京的飞机上方知首都的空气确实糟糕,至老友在顺义的新家做客,潮白河畔的优良环境又令人羡慕。天下事没有十全十美的,知足则富。出门已十天,开始念家,此刻能在老友新居过夜有如归之感。明天《看历史》的讲座是此行的终曲。接到台北的通知,《人与土地》及《台北谣言》的繁体字版已出,等着我。

早上五点就到西湖走了半圈,体验了一番杭州市民的小日子,人人把这里当成自家客厅及后院,既可社交又能独处。八九十岁的老人体能胜过壮年的比比皆是,我算是够持之以恒运动的人,但今天真自叹不如了。西湖对杭州人影响真大,使人放慢步调,放松心情,放开胸襟,放下烦恼。难怪随便问个市民,都以杭州为荣。

没带自己烘的咖啡出门,这次行程只好将就。友人问我身上的衣服穿了几年?才注意到蓝色Polo衫已褪成灰的,已有四五年了。我爱穿旧衣旧鞋,如同身体的一部分。内人对我的不讲究,时有微言。要我运动时才穿旧衫,我立刻换了件比较新的,不过也穿了有三年以上。有些东西越老越显好,如好沙发、好皮鞋、好太太。

昨天讲座会场上有人相赠咖啡,现正喝着。博友的温情使即溶咖啡也有了自家烘焙的香醇。谢谢!讲座令专程赶来的听众满意,终于可以轻松了。倒是对拍照与摄影之别的看法,又被大量转发讨论有点儿意外。原文并无贬低拍照之意。我也经常用拍照心情在按快门,可是当我为完成一个主题时,就严肃地进入摄影状态。

昨天在运河(京杭大运河)旁走了一回,参观了刀剑剪及中国伞两个博物馆。藏品虽不丰,但令人很想亲近。杭州所有展馆皆不需购票,真是便民。见几位附近居民在休息区织毛线,也成了市井生活的展品。在大部分美术馆越来越前卫的趋势下,我已许久没有和展品交心的经验了。昨天被几件兵器及伞具打动了,伤人及护人之物竟都是艺术。

下榻的旅店只有大堂能无线上网,两天没写微博。坐在一面瀑布墙前的沙发上,水声哗哗心也难静。回想中山陵的梧桐林道、秦淮河的泛舟、玄武湖畔老人的群舞,处处亲切,想必会再来。中午就要返杭州了,此刻觉得每分都在倒数。人生就像终会归零的计程器,既是前行又是返回,只有留下痕迹才算存在,没有白活。

刚写的一半博文突然消失,这种情况偶尔有之。有时我会重写,有时就此搁下,此刻则另起一则,仿佛是对前一刻心境的告别。是的,刚才我正想把心思化为文字,在捕捉之间有得有失,当失比得多时,文气便中断;若不当机也会被自己删掉。于是那没成形的文思便如游魂般漂泊于外,直到特别时分方又潜回心中。

行李全打包好,等着友人接往机场。这是住过的最大套房了,比很多人的家都要宽敞。卫浴就有两套,客厅书房俱全,装潢、家具、书画、杯盘等极具品味,视听设备的挑选,连音响也是发烧级的。主人的盛情令人感动,只是匆匆一宿就要告别杭州了。中午就回到台北家,直航只需一小时又十分钟,既近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