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2435200000031

第31章 修身齐家

典出:

《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经典今读:

“修身齐家”,就是加强自身修养,以便能治理家政。这是儒家的伦理政治。

读书人如此迷恋这四个字是有原因的,因为这四个字后面还有五个字:“治国平天下”,这才是读书人的目标,修身齐家往往只是一个手段。这里面隐含如下逻辑:家庭是社会的单元,齐了家,把家庭打理好了,才算是为下一步治理国家打下了基础。修身齐家,是读书人的事,大梁城的看门人侯嬴侯老头也说自己修身齐家,而且修身齐家数十年,则令人稍感困惑。

说侯嬴还得先说魏公子信陵君,因为侯嬴是他发现的人才。信陵君姓魏名无忌,是战国时期魏昭王的小儿子,因被封于信陵故称信陵君。信陵君也是时任魏王的异母兄弟,属于皇亲国戚。但这个人与一般权贵不一样,很平民化:他做人没架子,养了一帮门客,这帮门客里三教九流都有,各有各的绝活儿。无论他们能力大小如何,信陵君都能恭谦地与之交往。

侯嬴后来为信陵君解决的问题是营救赵国。当时侯嬴已经七十岁,不可能上前线去了,他给信陵君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并推荐了一个管用的人,就这两招拯救了赵国。侯嬴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虽然帮了信陵君的忙,但必不被魏王原谅,就引颈自刎了。

要说侯嬴怎么修身、齐家,《史记》中有迹可循。侯嬴的境界不算低:信陵君想结交侯嬴时,曾几次派人备了厚礼去拜见,都被侯嬴拒绝了,说明他不贪财;信陵君邀请侯嬴与自己同乘一车,他就大大咧咧坐上去,信陵君亲自给他当车夫他也不客套,心安理得,这叫人格平等;路上,侯嬴还故意说去看一个朋友,把信陵君晾在一边,看他生气不生气,考验他的修养,不轻许,这叫谋略;考验过关之后,侯嬴认可了信陵君这个人,然后以死相报,这叫信义。侯嬴属于侠义之士,他所谓的修身或许与一般读书人的修身不太一样,但人能做到侯嬴这份儿上,也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了。

慧眼看经典:

中国自古就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侯嬴还算不上,曾国藩或许算一个,他学识渊博、严于律己、崇尚气节、身体力行,“匡救时弊”,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