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杨二丫头伏魔录
23926400000009

第9章 避难堡“卧龙”窑遇白龙

都知道杨二丫头的媳妇是避难堡人,说到避难堡,就不得不提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晋文公姓姬,名重耳,重耳的父亲晋献公伐骊戎,俘获了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子骊姬,献公十分宠爱,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这骊姬是个阴险毒辣的坏女人,野心勃勃,一心要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为世子。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都很贤明,在国内外威望很高。骊姬千方百计要谋害这三个。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馋害,以防秦为理由,出守蒲城,当时晋文公重耳带着重臣狐毛、狐偃、赵衰、介子推等19名,一路流离颠沛从晋国首都翼今山西翼城),一路到目的翟国(当时的翟戎,现在富平这一代)一路往东南走在避难堡这个地方避过了骊姬追兵,被当地人认出,之后这个地方也就改名字了叫避难堡,现在避难堡村外有一窑洞,名叫“卧龙”,重耳落难日住过的地方,相传为便于重耳出入,洞边酸枣丛竟然无刺。

杨二丫头的小舅子叫惠雄才,惠雄才有个亲戚叫孙永华,听说杨二丫头在龙首坝“龙眼”降了巨鳖,也想学习伏魔术,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阿华是我的好朋友,永华君容貌姣好,长相娇媚,好似女郎邪!手巧,所以道冲跟水蛟龙(注:狂飙三兽之一)私下里叫他“巧手君“,阿华那时是寡言辞的,而我当时确实很活跃的,有时会开玩笑的时不时在他骶骨掷上一拳,他总是媚态百生,惹人怜爱,渐渐的也就熟络起来。

阿华来拜访杨二丫头的时候,我问他:“你咋来咧,想跟我抢淑芬呐”,阿华一脸茫然的看着我说:“淑芬是谁么?我听说杨小辫仙在龙眼降伏了巨鳖,我是来学习的”,我白了阿华一眼,说:“我都在杨家呆了3年了,啥也没教我”,谈话间,突然淑芬从里面跑出来,满脸微笑,“华哥哥,你来看我了”,“华哥哥?”道冲心里泛起了嘀咕,这是老相好啊,我拽着阿华的衣领,小声说道:“抢了我的人,还想抢我的师父,小辫仙不会交你的,再不走小心我跟勇芳一起揍你”,永华面不改色,一字一顿的对我说:“我。。不。。怕。。你”,不一会,杨二丫头叼着烟袋锅回来了,杨二丫头打量了一眼阿华,说:“小伙子长的挺俊嘛,说说,都会点啥”,永华腼腆一笑说:“我自学了梅花易数,懂点符咒之术”,杨二丫头微微一沉思,说:“你学习伏魔术为了啥?”永华不加思索的答道:“天心正大,吾心正直,涤荡邪伦,肃清一世”,杨二丫头微微点点头,听到这里,我看着淑芬崇拜的眼神落在永华身上,我的脸色绿的像韭菜,我害怕我被比下去,忙说:“麟叔,你问问我吧”,杨二丫头瞟了我一眼,说:“问你啥?”,道冲忙说:“问我会点啥呀”,杨二丫头厉声喝道:“我还不知道你,除了唱戏就是看《哪吒全集》,你达给你买的《哪吒全集》看了多少遍了?”,道冲刚要说“我都会背了”,杨二丫头忙说:“赶紧跟淑芬出去学习去”,这一回合,道冲惨败,永华如愿做了杨二丫头的入室弟子,却也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永华要是向我嘚瑟嘚瑟,给我扎个势(注:关中方言),我还能理解,兴许不会每天怂恿勇芳为我报仇,可气的是永华始终风度翩翩、谦谦有礼,说话像唱戏的似的,仇视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勇芳(注:见《勇芳传奇》)是我的铁哥们,听说阿华如此嚣张,吵着硬拉着我去避难堡去寻仇,决定教训一下永华,勇芳背着她爷爷的大马刀,我拿着一根钢棍就往避难堡去了,我们把永华约在“卧龙”窑(注:晋文公避难时居住的窑洞)门口,永华看见我气势汹汹,娇媚一笑:“道冲兄,这是作甚?”,听到阿华到这个地步依然保持风度,道冲更是火冒三丈,拿着钢棍就准备往永华的脸上劈去,突然身后传来一声惨叫,我回头一看,勇芳突然倒地,地上有一条大白蛇,吐着信子,正舔着勇芳的脸,我跟永华一看,都呆呆的立在原地,据传说,晋文公逃难的时候,后边追兵一直在追,来到洛河边,没有船,正在叹息天要亡他,突然蹿出一条白蛇,驮着晋文公过了河,来到一个窑洞,之后便不见了,由于白蛇就是龙,因此把那个窑洞叫“卧龙窑”,永华抓紧回家打电话给杨二丫头,我陪着勇芳稳住白蛇,不一会,杨二丫头来了,淑芬也一起来了,淑芬看着我手里的钢棍,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杨二丫头见状,忙对勇芳说:“闭上眼”,那大白蛇依旧在舔着勇芳的脸,杨二丫头突然念到:“上请五方五帝斩妖大将军官十万人降下,主为某家同心并力,收摄村中巷陌家中宅内行客魉魉之鬼”,说完,念了一句“归”,那大蟒蛇便窜到麦地里,一阵滋啦啦响动之后,便不见了踪迹,杨二丫头问永芳都干啥了,勇芳说就拿着她爷的大马刀在石头上磨到了,想吓唬吓唬永华,不料窜出来一条蛇,我往勇芳磨刀的石头上望去,哪里是啥石头,是一段残碑,由于年代久远,碑文上的字断断续续,仅剩下“《白龙赋》。。曾驮重耳(注:晋文公)涉洛水,立不世之功,特.彰其功。杨邵堂(注:杨二丫头曾祖父)敬立宣统二年三月初八”,后来据说在99年,陕西碑林博物馆来了一批人,把碑起出来,带走了,不过后来我在碑林博物馆找了很久,一直没有找到那座《白龙赋》的碑,可能是因为太过残破,不便展出,也有可能是因为杨邵堂在文(和谐)革(和谐)的冲击,不便摆出来,不过自那以后,大白蟒蛇再也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