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杨二丫头伏魔录
23926400000022

第22章 羌白镇《玄武蝎子诀》

在当今陕西省大荔县有一块风水宝地,东接同州(注:今大荔县),西连渭北,南依沙苑,北濒洛水,与铁镰山分据洛水两岸而互望,地处关中平原黄、渭、洛三角洲,是纵横秦、晋、豫三省的交通要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古来便是兵家驻军、商贾云集的大争之地。

据《大荔县志》记载,周平王末年,戎人侵入灭同州,建大荔戎国,时始有羌、鲜卑等族群在此地区活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秉承“理天下亦欲以柔道治之”的执政理念,极力促成民族大融合。江应元所著《徙戎论》称:“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可见当时的羌人何其之多,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有一位羌人首领叫做白纳目希汗,他从汉羌杂居的实际出发,既鼓励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又积极倡导兴办加工产业,很快就使羌白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皮货之乡,商号林立,万贾云集,号称“大荔首镇”。“羌白”一名正是源于此时,因此这块风水宝地世代称为羌白,然而好景不长,光武帝刘秀之后的君王并非如他们的先辈一样对待羌人这般包容,皆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的敌视态度虐待羌人,因此汉羌大战频频爆发,激烈的对抗中,羌白镇也遭到汉人屠城,一时间血流成河归洛水、尸骨堆山无处埋,日月为之失色,天地为之战栗。存留的下来的羌人一直隐忍不发,图谋复国,直到“五胡乱华”时期,建立后秦政权的羌族首领姚苌、姚兴父子视羌白为“故土”,杀伐征战,开疆掠土,据称自汉羌大战之后百余年,羌人巫师修习炼妖之法成风,姚苌起义军中就有大量随军巫师作法,天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直到大隋王朝实现国家一统,羌人才逐渐并入汉人,被汉人所同化。

羌白镇的姜富龙是我的好友,据他跟我说,他的先祖就是羌人,后来才改为姜姓,羌与姜其实是一阴一阳,姜富龙告诉我,羌王的羌白皇宫一直保存到文(和谐)革(和谐)前,如今在羌白皇宫原地上盖起了一所中学,叫羌白中学。一次次的邀请我去做客,盛情难却,也就拉着杨二丫头一起去了羌白古镇,由于受异域文化的影响,羌白古镇的人们包容心非常强,不像汉人强调的男尊女卑、等级森严,对待女性绝对的尊重,有点类似西域文化一般的开放豁达。

羌白古镇几千年多次遭生灵涂炭,不说远的羌汉大战,清同治元年,回民起义暴发,羌白镇由于其显著的军事地理一时成为事件的核心区域,一时间硝烟弥漫,汉人趁乱挖开了羌王的坟,据姜富龙的先辈说,从羌王坟里面爬出五条九尺长的巨型蜈蚣,将挖坟的汉人全部咬死,随后羌白后人匆匆掩埋了将近被洗劫的羌王坟,当时地上遗落了大量的珠宝首饰,黄金白银,也有大量的文字典籍,上面的文字字体全部是鸟虫书,那些挖坟的汉人见这些书犹如天书一般,因此统统被焚烧,据说烧了三天三夜,直到九尺大蜈蚣吞掉这些挖坟人的时候,胆子大点儿的羌人后裔才去灭火,此时大部分典籍早已经化为灰烬,姜富龙偷偷的跟我说,他的高祖父当时就在场,看到其中一本书的封皮好像虎皮一样,觉得可能会值钱,就留了下来。

我跟杨二丫头去姜家的时候,姜富龙正要去他祖母的屋里去拿那本书给我们看,不料,被他祖母厉声喝止,虽然书没看成,但是姜老太太还是很热心的把我们请到里屋,老太太手里拿着一根拐杖,看起来能有80多岁的样子,精神奕奕,跟我们谈起了很多羌人的往事,我们听得也是津津有味,末了,听姜老太太跟我们说那书不是不想给我们看,只是之前姜富龙的高祖父借给别人看过,出了一些怪异的事情,就一直叮嘱家人,谁也不允许偷看。其实姜富龙偷偷的告诉我,他小时候由于好奇偷看过,说那本书被烧的只剩30页,上边一堆鸟虫,看了也白看,根本就看不懂。

用完午餐,姜富龙跟我说:“上次去你们东河川游玩了你们东河川八景,这次兄弟也带你去游览羌白八景”,“东河川八景??羌白八景??”,看着我一脸疑惑,姜富龙笑了笑说:“你们的人宗庙、邓艾墓、古战争烽火台、仰韶文化遗址、苏家坡神树、龙首坝、晋文公避难堡卧龙窑、澂邑漕仓不是东河川八景是啥?”,看我哈哈大笑,他接着又说:“羌白八景是一柏单三门,一步三眼桥,一面菱角炕,两座戏楼,三间议事厅,东会馆,中皇城,西国丈坟”,说着说着我们就首先来到了国丈坟,国丈坟里埋得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岳父--祁国公王仁皎,姜富龙告诉我墓冢的正南面曾经矗立着一块高约四五丈的石碑,石碑坐落于一只巨大的石龟之上,我们去的时候,只是看到了那只巨大的石龟,龟身上的石碑早已不复存在,国丈坟由于地处偏僻,往来的人并不多,不一会,我们就准备要离开了,走了大约2公里,突然从国丈坟传来一声惨叫,我们赶紧跑过去,近前一看,一只六尺长的大蝎子正趴在那石龟的背上,那三尺长的带有毒刺的尾巴晃来晃去,再往地上一瞅,躺着一位老汉,老汉躺在石龟下边,呻吟不断,肚子上被那蟹子的毒刺刺了一下,鼓起一个大包,杨二丫头见状,连忙掏出伏魔戟,刺向那巨蝎子,那巨蝎子侧了个身,露出下腹壮硕的肚皮,我往那肚皮上一瞅,吓得我浑身冒冷汗,那蝎子的下腹贴着跟杜康镇酒瓮里蜈蚣头上一模一样的符,突然,那蝎子窜入草丛,跐溜一下,不见了踪迹,姜富龙呆坐在地上,半天没回过神来,一会又喃喃自语,“那蝎子腹部的字我好想见过”,我一听,连忙问道:“哪个字,在哪见的?是炼妖符三个字吗”,这时姜富龙渐渐回过神来,缓缓说道:“不是炼妖符三个字,是旁边那一行小字”,这时,我突然想起来,那道符跟杜康那道符的确有差别,左边有一行小字,好像是鸟虫书。

不一会儿,回到姜家,趁着我跟杨二丫头正在喝茶,不一会姜富龙悄悄的拿出来一个红布包裹的紫檀木匣子,打开一看,取出一本书,破旧不堪,封面好像虎皮一样,书的背面有明显的火烧的痕迹,薄薄的,看起来好想只有30来页,“看,就是这行字”,姜富龙拿着书指给我们看,上面的字我根本就看不懂,不过跟那道符上面的字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笔迹不同罢了,鸟虫篆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字体,高贵而华丽,杨二丫头是认识的,看完这本书大惊失色。连忙问姜富龙,“章信义跟你们家什么渊源?”,姜富龙一脸茫然,说:“不认识谁是章信义”,过了不大一会,又好像想起了什么,说:“我祖母说我高祖父80多岁的时候曾经把书借给白水县一家姓章的人,那人用三斗小麦说换着看书三天,不过后来那人就出事了,高祖父就定下规矩,不让外人看这本书,我们也看不懂,上边写的啥?玉麟叔”,说着忙问杨二丫头,杨二丫头这时候沉默了很久。

原来这本书就是五胡乱华时期羌人巫师写的《炼妖真诀》,后为羌王陪葬品,回民起义的时候,汉人趁火打劫,挖了羌王坟,后被姜富龙的高祖父捡到,转而又被白水的章信义借着三斗小麦,抄了下来,在自家子孙后代传习,传到章二癞子的时候,因为无法参透鸟虫篆,导致疯疯癫癫,只记得祖上说的“獬豸角,蜈蚣足,蝎子跌囊(注:跌囊关中方言头部的意思),蛤蟆嘴”,才会在桥陵炼蜈蚣。

杨二丫头告诉我,《炼妖真诀》第一章叫“青龙蜈蚣诀”,第二章叫“玄武蝎子诀”,第三章叫“朱雀蜘蛛诀”,第四章叫“白虎蛤蟆诀”,不过参与盗墓的汉人把第三章第四章烧掉了,也就剩下前两章,我问他在海源寺锁妖塔见到的那只大蛤蟆是不是“白虎蛤蟆诀”炼的,杨二丫头没有回答我,只见他静静的望着远方,眼中闪过一丝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