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杨二丫头伏魔录
23926400000021

第21章 唐睿宗桥陵獬豸角

纵观历史上的帝王,父亲做过皇帝,母亲做过皇帝,兄长做过皇帝,两个儿子也当过皇帝的,就要数唐睿宗李旦了,唐睿宗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兄长是唐中宗李显,长子是唐让皇帝李宪,而其第三子就是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李旦卒于开元四年六月,冬十月葬与桥陵,桥陵在哪?就在现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从李旦入葬桥陵开始,蒲城改称奉先县。

为何葬于蒲城,据说当时唐代著名的风水大师袁天罡跟李淳风两人奉命分别去勘测龙脉,古人讲“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十五年后,袁天罡回来跟太宗皇帝李世民说他在龙脉的风**心埋下一个木楔子,一个月后,李淳风也回来了,告诉李世民他将一根铁钉钉入风**心,太宗龙颜大悦,命两拨人去分别寻探,结果就都来到了蒲城县的丰山,挖开一看,众人惊呆了,李淳风的铁钉就钉在袁天罡的木楔子上,所以太宗将这块地方当作大唐的龙脉,唐朝共有五位帝王葬于此处,分别为唐睿宗李旦的桥陵,唐宪宗李纯的景陵,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唐穆宗李恒的光陵以及唐让皇帝李宪的惠陵。

桥陵最著名的要数桥陵石刻,素有“桥陵石刻甲天下”之美誉,据《唐书·玄宗本纪》记载,桥陵石刻包括:华表、獬豸石雕、鸵鸟浮雕、石马、翁仲、石狮等,华表属于仪卫性石刻,作为陵墓前的装饰并不罕见,象征“王者纳谏”、“识衡路”。而翁仲作为守墓人,自秦汉早已有之,并不稀奇;鸵鸟浮雕、石马、石狮作为帝王陵墓的装饰更是见怪不怪,唯一罕见的就要数那陵前瑞兽獬豸,桥陵的獬豸身高九尺,据称重达10吨,体型壮硕,怒目露齿,身有双翼,如此雄伟壮丽的巨大石雕獬豸,在古代陵墓石刻中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去探寻桥陵獬豸石刻的人络绎不绝,都想一睹神兽风采。

05年冬,我陪着杨二丫头去桥陵镇去看中医,不料中医大夫出诊了,说下午才能回来,闲来无事,就顺道上了一趟丰山,看到了传说中的獬豸,獬豸是什么东西?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说到獬豸另外一个名字“独角兽”大家就会豁然开朗,桥陵的那獬豸是用一整块的青石雕刻的,凛凛生威,我跟杨二丫头正逛着,突然从獬豸石刻后边的柏树林里面蹿出一个中年男子,蓬头垢面,胡子拉碴,衣不蔽体,脚上仅剩一个鞋子,面黄肌瘦,满口黄牙,犹如鬼魅一般,我跟杨二丫头都吓了一机灵,这时旁边有位游客指着那人说:“从哪儿来的要饭滴,跑到这干啥,快滚”,说完朝那男子身上猛蹬了几脚,那男子居然跪在地上,笑意喃喃,并自言自语:“獬豸角,蜈蚣足,蝎子跌囊(注:跌囊关中方言头部的意思),蛤蟆嘴”,踹人的那男子一听,朝他唾了一口唾沫,骂道:“原来是个瓜怂(注:瓜怂关中方言傻子类似西北话勺子)”,这时陵园管理人员匆匆赶来,跟我们说,这个人姓章,他们都叫他章二癞子,前两天看他疯疯癫癫十分可怜才让他在陵园里面乞讨,说完将那男子赶到别处去了。

游览完整个桥陵,时间也差不多了,我跟杨二丫头就下山了,匆匆去了镇上等待大夫回来,约莫过了一个时辰,突然有人在镇上大喊:“桥陵出事咧,出大事了,怕怕滴很,肠子流了一地,血渍呼啦滴”,我跟杨二丫头一听,就随着众人往山上跑去,一到桥陵的东华门,就远远的看见一名男子被俯身挂在那獬豸的独角上,胆小的不敢靠前,我跟杨二丫头跑到跟前一看,那獬豸角将那男子的肚皮划开了,肠子混着血水流了一地,惨不忍睹,我再仔细一看,吓了一大跳,这男子正是踹了章二癞子并朝他唾口水的那名大汉,只见他的尸体挂在獬豸角上,血水沿着獬豸石刻往下滴,从獬豸的眼睛流到嘴里,从嘴里再滴到地上,往地上一看,那血水正好滴在一个陶瓷瓶子里面,我往那瓶子里面探了一眼,有一只十公分长的蜈蚣、一只蝎子跟一只癞蛤蟆,骇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来,突然想起来那章二赖子说的那句胡话“獬豸角,蜈蚣足,蝎子跌囊(注:跌囊关中方言头部的意思),蛤蟆嘴”,莫非是他,杨二丫头看了我一眼,似乎也明白了我在想什么,这时,那陶瓷瓶里面的动静越来越大,我再往里面一瞅,那蜈蚣竟然在疯狂的生长,居然将蝎子跟蛤蟆给咥了,我突然想起了在杜康镇十三君村邻瓮里的那只大蜈蚣,这个时候,那陶瓷瓶已经开始剧烈晃动,杨二丫头见状,连忙取出天罡尺,只见天罡尺飞速旋转,约莫过了半刻钟,天罡尺指向了东南,“四绿巽卦”,这时候,杨二丫头命道冲操着伏魔戟站在东南处看守陶瓶,接着神色凝重的下山了。

到了晚上,我抬头一看月蚀之时,莫非杨二丫头要行六甲阴符,六甲阴符我再清楚不过了,老一辈人说:“宁与人千金,不教人六甲之阴,天地之间,此道最灵,藏之金匮,贵之于心,不传非人,慎勿轻泄。盗视者盲,盗读者疫。”妄自偷习会瞎眼毙命的,这时杨二丫头已经沐浴更衣,换上他从未穿过的道服,手持一把拂尘,取白酒一升,鹿脯三斤、盐一盏,整齐的摆在祭坛上,拿着一片白茆席放在祭坛前,合掌向北而拜,所拜北极真武大帝。然后从旁边折了一根梧桐树枝,长约九寸,宽二寸,三分厚,然后念叨:“杜荆之先,百鬼之神,曾孙玉麟欲与俱游六甲之阴,百鬼之神与子俱游,变化某身以子所指,莫不服者,谨奉清酌美脯子盐,愿欲享之。”,念完令旁边围观的女人全部回头避开,拿出一块绎帛,当时是甲子日,只见杨二丫头手执梧桐枝,朝向正东呼唤到:“孔林族”,连呼三声,然后将绎帛盖在那陶罐上,约莫过了一会,陶罐冒出一缕青烟,我再往里面一瞧,那蜈蚣已经一动不动,围观者纷纷拍掌,再一看,杨二丫头满头大汗,冲我笑笑,正笑着,突然,从柏树林蹿出一个人,映着火光我一看,原来是章二癞子,行色匆匆的拿着一片黄纸往獬豸石刻这边跑来,愤怒的我一把夺过章二癞子手里的黄纸,定眼一瞧,原来是一道符,跟杜康镇酒瓮里那蜈蚣头上贴的符一模一样,上书“炼妖符”三个秀遒大字。章二癞子见状匆忙蹿入草丛。

后来听说章二癞子自从那次便消失了,听桥陵镇给杨二丫头看病的中医说,章二癞子家是从白水杜康镇迁过来的,他的曾祖父叫章信义,听村里的老人说章信义是个炼妖人,章二癞子从15岁起开始看他祖上传下来的《炼妖真诀》,结果20岁的时候,就成了现在疯疯癫癫的样子,听到这里,我一下子明白了杜康镇酒瓮大蜈蚣事情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