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厌学怎么办
2385500000007

第7章 信念来自目标:引导孩子确立高远的人生追求(1)

1、让孩子鼓起理想的风帆,跨越厌学的沼泽

理想之于人生,犹如灯塔,犹如火炬,照亮了人生的道路,也指明了孩子成长的方向。

人无志不立。志者,方向也;目标,理想也。立志,就是要树立理想,找准人生的目标。一个孩子要想成才,必须树立宏伟之志,立志高远;没有非常之志,就不可能行非常之事,更不可能建非常之功。

对于孩子来说,理想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就会转化成勤奋学习的动力,而且这种动力是持久的。而如果没有理想,就不知道自己学习有什么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稍微有点阻力和困难,都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说,只有从小就树立起人生理想,才能为孩子的学习增加动力。

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看到许多农村人生病后因愚昧或贫穷不治而死,他便决心通过学医来解救劳苦大众的病痛。正是这种为劳苦大众解除病痛的理想,才促使他进了日本的仙台医专,师从当时著名的医学教授藤野先生。后来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鲁迅先生感到只有拯救整个民族的命运才能最终解救劳苦大众。而要达到这一伟大理想,仅靠一点医术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医学,而改学了文学。鲁迅先生最终成了我国新文学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

其实任何一个平凡的人和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或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是能否把宏伟的理想化为催人奋进的动力。做父母的应让孩子知道,只有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并焕发出火一般的热情,冲破层层阻力和障碍,克服重重困难,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才能将理想化为现实。

家长怎样才能使孩子鼓起理想的风帆呢?

其一,应抓好对孩子的理想教育。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在孩子生命的早春,给孩子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种子,是每个做父母的责任。

其二,应注意到,理想既是分层次的,又是具体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至于孩子将来干什么,家长当然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家庭情况,及早进行定向培养,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把理想的风帆鼓得满满的,把追求的目标定得高一点。正像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说的那样:“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这是因为越是远大、崇高的理想,越能激励人的斗志,做出不平凡的成就。

只要早立大志,从小就踏踏实实,人人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要让孩子永远记住,人生是海洋,理想是灯塔,只有在远大理想的光芒照射下,才不会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

其三,要引导孩子将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结合起来,使孩子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眼前的拼搏奋斗,理想只能化成泡影,将来哪一行的“状元”也当不成。要运用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事例告诉他们:冠军的奖杯里盛满的是苦练的汗水;科学家的发明证书上凝结的是心血,超人的成就要付出超人的劳动。

2、没有奋斗的目标,孩子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

生命本身就是一连串的目标。没有目标的生命,就像没有船长的船,这船只会在海中漂泊,永远不会到达彼岸。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就有了人生的方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一位叫郑阿辉的初三年级学生在一篇叫《学习的动力》的作文中写道:

表哥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他聪明,好学,肯吃苦,做起事来有始有终,从来不知道退缩。

去年表哥以优异成绩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后,我更是下了决心要向表哥看齐。可是,寒假相见,我发现表哥变了,他变得没有朝气,得过且过,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

我问他:“读大学辛苦吗?”

他答道:“不,辛苦倒谈不上,进了大学就没必要再像过去那样刻苦用功了。”

“不需要刻苦读书?”我很不解,表哥那么喜欢读书,进了大学不正好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吗?再说大学里有许多课外活动,又不像中学里管得那样严,可以做许多感兴趣的事。

“唉,你不知道。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我就一直有个目标,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现在已经进了大学,你说我再那么拼命干什么?我们好多同学,有的忙着谈恋爱,有的想办法打工挣钱,有的整天上网聊天。不过我自己却不知干什么好,有时感到很无聊。”

“噢?……”

读了郑阿辉的这篇作文,做家长的应该有什么启发呢?怎样才能使孩子不断努力学习下去呢?

郑阿辉不明白表哥和他的大学同学何以会这样,其实,许多大学生这种整天混日子的行为也是一种厌学的表现。郑阿辉表哥的问题就在于失却了生活目标,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同样,有很多中小学生由于缺乏奋斗的目标,所以变得厌学。

没有理想和目标,就无法生活得“有意义”,就无法健康地成长,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也许有些孩子会说,我有目标呀:我想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我想考上名牌大学;我想成为校篮球队的队员;我想以后赚很多很多钱;我想成为歌星……可我有时还是觉得空虚,不知该干什么好。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这些孩子对目标的认识太混乱,太模糊,以至于所谓的目标无法正确指导其行动。

以预计实现目标要花费的时间长短为标准,一个人的行动目标主要可分为三种: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1)短期目标

这是非常实际且能在较短时间内达成的目标。这个短时间,从人的一生来讲,可以是一年或若干年;从学生生涯来讲,可以是一个学年、一个学期或一个月。

在这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短期目标应该是非常具体、非常实际的。比如说要在最近的英语考试中争取80分以上;在校运会上拿冠军;学年结束时能评上“三好生”等等。

(2)中期目标

比短期目标的实现需花更长的时间,但又不是很长时间的目标,称为中期目标。

如果设定的短期目标需要一个月来实现,那么中期目标就可以是一个学期或一年,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学年结束时要评上三好学生”的目标,相对于“在最近的英语考试中要争取80分以上”而言就是个中期目标了。

(3)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顾名思义,当然是指要花长时间才能实现的目标了。它可以是需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一生来实现的目标。当然,它一般是较重大的。比如有些人一辈子追求的事业;一些家庭对孩子的培养计划等等。

确定短期目标,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但只有一个一个的短期目标,而没有中期或长期目标,人生的路就会走得弯弯扭扭,不知最终目标在哪里,从而因为小目标实现后没有大目标继续引导自己,使人生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动力。在学习上的表现,则不是表现为自满就是表现为对继续学习的厌倦。因此,家长应该教导孩子从小就树立理想,确定自己人生的长期目标。

有位古代哲学家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就是确立人生的努力方向,树立远大理想。有志向、有理想的人,往往能承受一些短期目标、甚至中期目标的失败而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阿辉表哥的烦恼,恰恰就出在缺少远大理想上。

可以说人生犹如登山,目标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山头。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孩子的人生就会充实而坚强起来,而缺乏目标,孩子就会失去积极上进的动力。

3、让孩子用梦想不断敲击成功之门

梦想能激活生命的活力,它能使人们带着勇气和信心去拼搏、奋斗,从而不断敲击成功之门。

可以说,梦想、做自己引以为豪的事情、父母和老师的信任和尊重,是让每一个孩子保持好心情,并投入良好学习状态的三要素,而梦想则又是其中的核心。

所以每一个孩子都要有梦想,梦想不一定是绝对可实现的目标,它或许只是一个妄想,但不能没有,它是烛照孩子心灵的亮光,是孩子刻苦学习的一种动力。

美国有一个男孩儿,他的父亲是一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四处奔波。男孩儿的求学过程很不顺利,初中时,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报告,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

他洋洋洒洒写了七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二百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四千平米的豪宅。第二天他将他的心血之作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报告,报告第一页上打了一个又大又红的“F”,旁边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

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着报告去找老师,问:“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

老师回答道:“你年纪那么小,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有钱,没有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你别太好高骛远了。”老师接着说:“你如果肯重写一个比较现实的志愿,我会给你重新打分的。”

男孩儿回家后反复思量。再三考虑以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他告诉老师:“我就是为了这个梦想才在随父亲流浪中坚持上学的,否则,我可能早就跟父亲学会马术而放弃读书了。”

后来,这位男孩儿真的彻底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位老师还曾经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农场露营。

孩子的梦想,将带领孩子充满憧憬地去面对学习中的任何一个困难。父母对孩子的梦想应予以鼓励,特别是对于厌学的孩子,父母要引导他们产生梦想,让梦想成为孩子学习的驱动力。

诱发孩子的求知欲,第一个接口就是让孩子不断有梦想,并在梦想的自我熏陶中去做每一件事情。链接孩子梦想的明智之举应该是:

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梦想泼冷水,哪怕孩子的梦想很可笑。

告诉自己同时也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描述出来。用图,也可以用表格,当然也可以写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之类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