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逆反怎么办
2385400000005

第5章 春风化雨:疏导孩子青春期的逆反(2)

谈话应自由自在,让孩子能够任意发挥,这样能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与精神压力,诉说自己的“忧虑”与“苦恼”,减轻逆反心理。谈话不要弄什么仪式或想要设定一个预期要达到的什么效果。让人们可以随意地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新奇的看法。不仅如此,谈话还应充满幽默和笑语,避免在思想方法上走一些不该走的弯路。

为孩子安排的谈话内容应当很丰富而且要有价值。重要的是要与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关,它可以为参加者建立一种很不错的人际关系,它也提供了一个让人们能够交流思想,表达自己感情的绝好机会。

这些看似平常的谈话方法将会给父母更多的回报。而更好的结果是,不但渐渐消解了孩子的逆反,而且使孩子学会怎样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思考观点、价值观念和对各种行为的评价、看法,避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

6、充分信任:使孩子用安全感消除逆反心理

父母在帮助那反抗、叛逆的孩子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对他的各种不安全感及各项弱点有所了解,并且尽可能地表现出信任和抚慰的言行。

毋庸讳言,父母要与孩子建立相互充分信任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举例来说,当父母问十二三岁大的孩子他在学校里过得如何时,而他却回答:“不要老是问我这些问题!你为什么要在乎这些问题呢?”虽然这是一种简单的现象,但为人父母者可千万别忘了一个重点:这类孩子就和极度敏感的孩子一样,也很容易在感情上受到打击。这类孩子之所以会使用蛮横霸道及反抗拒绝的举动,只不过是企图让自己感到安全罢了。为了保护他自己,他会将一部分世界封闭起来——有时候甚至包括对他的父母。父母的目标应是将他的逆反、拒绝与蔑视、无礼抛诸脑后,提供温柔的、慈爱的关怀。

刚开始,这类孩子可能并不会完全地信任父母。他无法确定父母这些抚慰的真正意图是否会令他感到慰藉或沮丧;他已经深深习惯于支配一切,并对干扰、侵犯极其恐惧,因此他会觉得能够信任的人只有他自己。父母必须让他相信自己的确能够安慰他。这时,父母应该对那些在脑海中所存留的,各种有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安慰的经验进行审视:哪类声音有助于他放松情绪,哪些则会让他感到沮丧?他喜欢轻柔的还是坚定的触摸?他偏爱柔和的音乐还是节奏感强烈的乐曲?在他的身体上是否有某一部分会特别的敏感——例如他的脚、他的头或是他的嘴巴?当父母试图让他平静下来,以及安慰他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些资讯来调整自己的方法。

切记,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当父母面对反抗、叛逆的孩子时,目标应该是:竭尽所能地使用比与大部分孩子相处时还要更为温暖、平和,以及尊重的态度与孩子相处;以自己的弹性去应对孩子的缺乏弹性。举例来说,当父母帮孩子系鞋带的时候,他可能会把脚挪开,并说道:“不要绑得那么紧,笨蛋!这样会弄痛我的脚!”这时,父母应避免喝斥:“不要用这种态度和我说话!”而应该深呼吸一下,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说:“我想你的脚可能有一点儿敏感。”当父母再替他重新系好鞋带时,可以问他:“这样是不是会好多了呢?”

在其他的时间里(当感觉他并不是如此吹毛求疵的时候),父母也可以针对为什么他会对父母如此生气、并将父母称为“笨蛋”的这个问题,和他进行较为广泛的探讨。这时,父母就可以协助他看清一项事实:他对父母的要求可能过于苛刻了。当父母帮助他了解到这个事实,并鼓励他变得较具弹性的时候,请切记一件事:他对自己的要求很可能也非常苛刻,甚至用“笨蛋”或是更糟的形容词来称呼自己。

不论孩子对父母做了些什么,他很可能会以更恶劣的方式对待他自己。当父母对他做出太强烈的斥责时,父母或许只会让他对自己的自我批评更为激烈,甚至会造成更深的自我嫌恶。运用感情移入及弹性,再加上心平气和的解释,父母将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到:他对于父母,还有他自己的要求都太过于苛刻了!

7、不再缺课睡觉:帮助孩子战胜学业逆反

用消极、冷漠、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的现象被称之为学业逆反。针对具有这种心理的孩子,教给他们及时克服这种逆反心理的方法,对他们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有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

我是高一学生,是班上的“外语尖子”,后来不知怎么与新来的外语教师搞僵了关系。以后老师对我也产生了偏见,我很生气,此后一上外语课,我不是缺席,就是蒙头睡觉。

一个学生若是被老师用带有偏见的目光所注视,那的确是很令人难过的。这正是孩子对某门功课产生逆反的原因。对此,父母应如何处理呢?

其一,首先要教育孩子扪心自问,是否是自己误解了老师,老师的言行虽然有时会令人难以忍受,但其内心往往是为了学生好。有的学生被感情冲动一时蒙住了眼睛,容易将老师的有些言行越想越绝对,这时就很有必要先沿着这些思路来客观地理解老师。如果思考的结果是肯定的,那就应要求自己不必对老师抱逆反情绪。因为教育心理学认为,一旦学生对某教师抱有对抗情绪,那么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孩子就不大容易学好了。

其二,如果主要是老师的错,那么也应让孩子想一想起因是什么?自己有没有责任?是否需要对自己今后的言行做些改进?此外,有个问题也应该想到,师生间是否有什么误会?若有的话,建议孩子主动与有关老师做些交谈。具体方法可以先采用写信的形式,因为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给老师写信,比主动与老师面对面交换意见更容易比较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交换意见的时候,应该尽量诚恳些,以求消除误会,达到互相谅解。

其三,如果责任完全在老师身上,有些家长的做法是向有关的学校领导告状,此举是否真能取得预期效果值得忧虑。因为该教师若能通过领导的批评便会彻底改正,恐怕也就不大可能会有当初了。家长正确的做法应是认真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特别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学习知识比与老师的关系更重要,从而使孩子抛开情绪,而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父母应当教导孩子学会将自己的情感与理智分开,对某些教师在情感上的不满千万不要影响理智,即:“我是学生,他(她)是教师,我应该给他(她)学生对老师应有的尊敬;他(她)则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学好他(她)所教的这门课程。”千万不要像某些学生那样,以糟蹋自己的学业来对抗。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自误,可谓愚蠢之极。

8、岂能一了百了:引导孩子远离生活逆反

用消极、冷漠的态度对待生活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生活逆反心理。这类孩子缺乏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一旦受到挫折便自暴自弃,及时挽救他们是父母的义务与责任。

下面是一位中学生的叙述:

初中时,我没有什么忧愁,可是到了中专不久,总感到一阵阵烦躁。我感到学习没劲儿,同学们都在那里学习,可学习好了究竟又为什么?学校有时也搞一些活动,但我感觉很无聊。

思来想去,生活真没意思,活得真没劲儿,我就这样一天天地混下去也不知是个什么结果,或许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要不停地追问生命的意义,最后,有一些人得出了生命本无意义的答案,他们因而痛苦、失望,觉得生活没意思。而这时,空虚感也常常乘虚涌上他们年轻的心头。

空虚,即无实在的内容。空虚心理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没有信仰,没有寄托,百无聊赖。处在精神空虚状态中的青少年,极易对社会、对生活产生逆反的心理和行为。

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孩子,正是身心发展的最佳时节,如果这时内心空虚,精神萎靡不振,老师和家长煞费苦心地教导好好学习,可他却偏偏觉得学了也没用,就是不好好学习。这样下去,到头来只能落得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下场。

精神空虚对孩子危害极大。那么,父母应如何教育孩子走出精神空虚的低谷,远离生活逆反,使他们的心灵充实起来呢?教育专家为父母们提出如下建议:

(1)教孩子调整需求目标

孩子心中的空虚往往是在胸无大志、没有追求、没有理想的情况下,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内容而出现的。因此,及时调整生活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孩子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生活的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以求实现,从而调动自己的潜力,就会觉得生活有意义,并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去了。

(2)让孩子从书中汲取力量

读书是人类填补空虚的良方,因为书是人类经验的结晶,是知识的源泉。读书会使人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使人从寂寞和空虚中解脱出来。读书越多,人的心灵就越充实,生活也就越丰富多彩。

(3)教孩子学会转移目标求得乐趣

除了读书外,还可以用转移目标的方法。通过绘画、书法、音乐、雕刻、养花等方式,可以使孩子被困扰的心境平静下来,并从空虚的状态下解脱出来。

当孩子有了新的乐趣后,会产生一种新的追求,这就逐渐完成了生活内容的调整,从而感到生活的意义,并填补了心理的空虚。

9、封堵不如疏导:巧妙化解孩子的青春期逆反

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是青春期教育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常常令家长头疼、有苦说不出的问题。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异性交往和情感进行粗暴的“封杀”,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激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偏这样做让你看!父母该怎么办?

对于青春期男孩儿与女孩儿的交往,“大禁”方针一直是许多父母一贯采用的方法。可是,社会已然进步,现在已不是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愚昧的时代,而是个开放了的、信息化了的时代,封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事实上,越禁越容易诱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是说,父母越禁,孩子越要交往,禁是禁不住的。

确实,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不让他们与异性同伴交往,全然违背了自然规律,这个自然规律其实很简单:异性交往阶段是青春期孩子发育成熟所必经的一个阶段,违背自然规律的方法自然是行不通的。以下的科学结论家长必须明确: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没有萌动爱慕之情是一种发育迟滞的表现,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

√青春期萌动的异性之情愈禁愈不能止,所谓“物极必反”,只有正确引导才有“效果”

√男孩儿与女孩儿的交往,是孩子正常交往的一部分,丝毫不必大惊小怪。

既然禁止孩子的异性交往更易促成他们的青春期逆反,那么,阻之不如导之,鼓励并引导他们正常交往才是上策。

鼓励和引导绝不是一味放纵,应该有一个“分寸”。对于少男少女的交往,家长必须给他们以明确的指导:

(1)认清友情与恋情的区别

友情不等于恋情。友情可以发生在同性和异性之间,而恋情只会对异性产生;友情是对着大伙儿的,不排斥其他人的,而恋情则是单一的,排他的;友情是公开的,是可以共同分享的,而恋情常常是隐秘的,自私的。帮助孩子认识到二者的不同,以便他们经常检查自己和别人的感情含义,保持一定的警觉。

(2)避免不必要的接触,注意自己的外在表现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情窦初开,在非正常情况下,异性之间身体各部位的接触都会产生“异样的感觉”,容易令人想入非非。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假如这窗户老对一个人开着,别人的心里就会不自在或产生其他的想法。孩子应当注意自己的外在表现,减少或避免外表接触。

(3)求广泛忌单一

与异性朋友的交往,要尽可能避免单独相处,要广泛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建立起广泛的朋友关系,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在集体活动中与众多的友伴保持良好的关系。

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父母应教育孩子珍惜和把握好自己宝贵的青春,达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同步成熟,并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这充满着危险,却又充满着希望的青春期,使孩子走向更加缤纷灿烂的人生。

10、克服自我逆反:青春期容易性冲动的孩子应学会自我调节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产生性冲动是无可厚非的。但有的孩子会受到“抑制冲动”的“自我逆反”的困扰。这一方面会影响健康的异性交往,另一方面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就要需要父母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

不少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往往因为害怕对方或自身的性冲动而从健康的异性交际场中逃离出来,采取独来独往的封闭方式,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但是,如果在青春期,孩子的性冲动发生过于频繁,那必然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与异性的正常相处。对此,父母应该引起重视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青春期教育。

必要时,还可教孩子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1)代偿转移,淡化注意力

孩子是否经常独处一隅,想着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或者特别留意身边女孩性敏感的部位,或者经常与同伴一起谈论性的话题?如果回答是肯定的,父母应劝告他立即“刹车”,并积极投身于大集体生活,多观看一些健康的影视节目,特别是与性距离较远或不沾边的节目,如足球赛等等,以淡化注意力,转移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中心。

(2)抵制诱惑,净化刺激源

黄色的书籍刊物、淫秽的音像都是精神鸦片,是诱发少男少女性冲动、教唆青少年不正当性行为的罪恶之源,若不警惕,最容易被侵蚀。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自觉抵制诱惑,避免看有性刺激的书刊、音像制品,净化身边刺激源;业余时间不妨多读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与学习有关的书籍,自然就会净化心境。

(3)缓冲适度,弱化冲动欲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男孩儿、女孩儿朝夕相处久了,难免日久生情,当一方冲动起来,不能驾驭自己的感情时,另一方最好耐心劝导,婉言回绝。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善于用智慧弱化对方的冲动,不可以态度暧昧,粘粘糊糊,抑或姑息迁就,委曲迎合,这样就可以让对方在自己的适度缓冲作用下,恢复理智,冷静面对现实,避免性行为发生。

(4)保持理智,强化自制力

人的性冲动是受大脑控制的。人的意志能控制大脑性意识的产生,因此人的意志完全可以战胜人体本能的欲望。父母如果教育孩子加强自制力锻炼就能克己制欲。一般来讲,一个保持理智、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比较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所以性冲动不会在这些男孩儿、女孩儿身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