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上面故事里找人惹的那个人一样,其实他正是借用了强者的力量,使双方都变得更强大。
2.如何由弱者变强
如果你依靠与强者合作的力量,使得自己也获得了成功的话,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次的成功会让人在下一次的时候多点儿信心,如果成功的次数多了,累积的信心也会很多。也就是说,不断地成功,会铺平你前面的道路,饱满的信心会让人对困难无惧。而同样的,你在不断变强的过程中,也可以赢得来自更强的人的合作信心。
3.真正的“强者恒强”
当真正变成了一个强者,那么“强者恒强”的定律就不是为了激励你,而是为了提醒你了。职场竞争如此激烈,哪里有不变的输赢?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前进,如果停下脚步骄傲自满,带来的很可能是毁灭。
不管拥有了多少成就,赚到了多少钱,坐到了多高的职位,都没有谁会许给你永恒的保障,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才能清醒地看清形势,自己不能停下脚步,才有可能保持优势。
§§§第五节 见好就收的合作
人生没有输赢,职场无分胜负,合作也是如此,都是一场障碍赛,没有目的的胜利毫无意义。
把对方逼入死角,自己未必就是赢家
在伊索寓言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农夫拉着自己的驴子去赶集。一开始,他们走的是平坦的大道,但是为了赶时间,农夫决定抄近道走小路,于是牵着驴子拐上了一条崎岖的山路。
这下驴子可不干了,拼命地挣扎,想要挣脱束缚。一拉一拽之间,驴子已经到了悬崖边上,农夫用力地拉住它,防止它掉下山崖。
谁知道驴子非但不回头,还使出了浑身力气一挣,终于挣脱了农夫的束缚,自己跌下了山崖。农夫苦笑着说道:“倔犟的驴子,你终于是赢了,可是却赢得很悲惨。”
如果凡事一定要争个输赢,最后获得的,很可能是那头驴子般的“胜利”。
这样的竞争还如同两虎相争。
A老虎和B老虎狭路相逢,它们都相信只有自己才是山中之王,所以局面出现了困境。要么选择让路,要么选择发起进攻逼对方让路。
如果A老虎选择进攻而B老虎选择让路,那么A老虎不战而胜,B老虎则很丢面子。但免去了一场战争,大家相安无事。
如果B老虎选择进攻而A老虎选择让路,则A老虎丢面子,B老虎不战而胜。
如果两只老虎互不相让,那么进攻就会导致两败俱伤。
如果两只老虎都肯相让,则更加相安无事了。
可是老虎是进攻型的动物,对自己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进攻并且要取得胜利。如果A老虎和B老虎都这么想,那么结果还是两败俱伤。就算A和B的实力并不均匀,最终必定有一只要败下来,但赢的那只也是要经过拼杀的。
也就是说,拼尽全力,把对方逼入死角,自己也未必就是大赢家,因为自己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就像金庸小说里面提到的极品武功“七伤拳”,但凡练到最后一重境界的人的确可以天下无敌,但是如果他运用七伤拳的最高境界去打败对手的话,自己同时也会内脏俱损,不一定能活下去了。那么这样的胜利,又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
相反,如果懂得退让,避让锋芒,则有可能收获更多。退让本身并不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很多时候,见好就收也是一种退让,不贪得无厌,得到一些就适时收手,这样就能避免双方都走到绝境。
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来阐述问题。假设两虎相争之时,有一只虎主动选择避让了,那么面子见长的另一只虎呢?它是选择接受这个不战而胜的结果,还是选择乘胜追击,为终极胜利而奋斗一把呢?
合作中需要“适可而止”的胜负
春秋时期,楚国是强国以,为扩大疆土巩固地位,楚国向郑国发兵。其他的诸侯国见到楚国以强凌弱,感到很愤慨,于是以齐桓公为首的齐国便联合了其他八国挥师南下,准备声讨楚国的不道义。
眼看八国大军压境,楚国便派出了和谈使者。使者见到了八国代表齐桓公和谋臣管仲,谈了没多久,齐桓公就带着他去看了自己带出来的军队,目的是炫耀一下自己的兵力。
他指着大军说道:“您看看这样精良的部队,试问有什么样的敌人是打不了的呢?有什么样的城池是攻不下来的呢?”
来使听后,镇定地回答:“作为国君,您如果是用仁德来治理国家的话,那谁又会不听从您的号令呢?但如果单凭武力,人心不服的话,再强大的军队恐怕也对付不了我们。”
一番语言博弈之后,齐桓公同意了楚国的和解。事实上,他本来的目的也并不打算拼自己的兵力去帮助郑国对付楚国,挥师南下,不过也是显现一下自己的道义,做做样子罢了。既然兵力已经炫耀过了,不如见好就收,成功和谈,也免得兵戎相见,大家都损失惨重好得多。
在职场中经常出现这样与对立面的“合作”,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竞争对手,都应该考虑到利益的最大化,不光是想自己的,也要想对方的。
作决定之前,至少要先估计到走到何处该停手。有时候,逼得对方无路可走并不是最佳策略,因为暂时的巨大的胜利很可能使你得意忘形。而对对方来说,被你逼急了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他可能会破釜沉舟反将你一军。
所以,将眼光放长远,不管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还是面对败局,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及时刹车。可偏偏很多人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心态。本来不服输是好的,能够给人很多斗志,但盲目的不服输,一根筋走到底,甚至高估自己的实力去拼,最终注定会失败。
如何在合作中见好就收
1.把握全局
我们应该学会去看全局,这样才能清楚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去争去抢不是不可以,甚至冒险赌一把,先发制人也是巧妙的策略。但竞争就会有争红了眼的时候,只是为了内心的不服输、小倔犟而完全失去了判断局势的能力,这样好斗的人不但难以取得胜利,还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陷,在“合作”中就很容易失利。
2.谋和胜于求胜
竞争最大的能耐不是求胜,而是谋和。
在别人面前太过争强好胜。同事之间的讨论一定要占上风才甘心,客户一定要争取到最棒的那个才高兴,甚至和领导说话,都要气势压人,恨不得证明自己脾气和能耐一样大,这样的人在职场中注定吃亏的时候多,获利的时候少。
职场博弈式的合作,永远没有天平一边倒的时候,所以不可能让你把好处全部占尽了,还要让别人屈居你之下。不懂和气,就无法顾全大局,试问在职场中,一个不懂得顾全大局的人,怎么可能坐到高位呢?
3.懂得退让
退让并非要你一味地忍让,而是说当得到好处之后,就懂得及时收手,退下来,让别人也有机会获利。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在哪个行业,垄断虽然时有出现,但命运并不长久,所谓物极必反,得到的太多,就意味着失去将要到来。
所以,贪得无厌并不能让你在职场当中尽快获得自己想要的,懂得进退,知晓拿捏,才能让你更好地生存下去。
§§§第六节 合作不一定十全十美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合作的好处那么多,那干脆就选择与别人合作吧,只要大家抱成一团不是都能获得最大效益了吗?但是话说回来了,这个最大效益的标准是什么呢?是由谁来定呢?可能每个人心里的最大效益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人的欲望不说无穷的,至少也是在不断滋长的。如果只是安于现状,那么我们的社会也不会有进步。
合作没有“最好”的结果
有一个女王选夫的故事,说的是某个国家当政的女王想找一个丈夫,于是命令她的两位大臣去全国各地寻找,要他们为自己寻觅到一个最好的男人。
两个大臣经过一番严格的筛选,最后带回来了两个男人,分别是A和B。为了最终在这两个人当中选出一个,他们决定从健康、智慧、容貌、口才、才能、门第、声誉等七方面来衡量这两个人的实力,并分别打分。
假设这个分数绝对公平,大臣们能选出最佳的一个男人吗?
最后结果是,A的总分超过了B。但是在各项打分中,B有四项的分数高于A,有一项和A持平,也就是说,其实B只有两项素质低于A。
照这个结果来看,谁更合适呢?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这样问,最终的结果是要按照分数来评比呢,还是按照各项素质来评比?当然,如果无法挑选,这个问题还可以让女王自己来决定,看她是喜欢相貌出众一些呢,还是喜欢足够智慧的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于谁是最好的这个问题,似乎无法评定,因为不管你从哪一个方面去判断出最好的,都有别的方面来推翻这个“最”。也就是说,其实没有所谓的最好结果,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合作效果,如果你一定要把追求最好结果当成目标的话,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真实”的完美
李先生是某家大型外资企业的职员,他能力出众,在行业内名气很大,为公司也创造了很多的利润。这样的人,就算没有多少朋友,也应该是受人尊敬的呀,可是他却感到,很多人对他的态度都是有意无意地回避,甚至还有人在私底下挖苦他,说他是“机器人”。
李先生为此感到很不解,他自认为为人处世做到了谨小慎微,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绝对不允许自己出现什么错误。在对待同事的态度上,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样严格,绝对不私底下议论人是非,也绝对不去八卦,总之,保持最佳距离是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