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皇帝们的奇葩事
23568400000250

第250章 惨死

战报传到长安,刘启有些慌了。

他想起老爸临死前交待他的话:一旦有紧急发生,周亚夫可用。

刘启立即把周亚夫叫来,先升他的官,周亚夫立即从中尉升到了太尉,执掌全国军队。

周亚夫不辱使命,带着三十六个大将东进,去支援梁王,干吴楚,同时,派郦寄带兵干赵,栾布攻齐,又把窦婴叫来,让他当上大将军,在战略要地荥阳屯兵作为机动部队。

这里要穿插一段回忆。

前半个月,晁错把更改法令、削诸侯的三十篇提案给刘启,引起朝廷震动,这事连晁错的老爸都知道了。

他老爸特地从老家赶到长安,就为了跟晁错说一句话:皇帝刚刚即位,你怎么就要削诸侯,这不是让人家骨肉相疑残杀吗?现在人家怨言很多啊,你到底想干什么?

晁错却说,我是要这样,不这样做,皇帝渐渐就没了尊严,天下不安。

老爸说,这样做,刘氏安全了,但晁家就危险了,我回去了!

没想到,这一次,是晁错见老爸的最后一面,他老爸预感要有灭顶之灾,见儿子不听他的话,回到家后,就喝毒药自杀了。

老晁死了才十多天,吴国就反了。

名义,就是杀晁错。

刘启这几天,每天都很紧张,与晁错商量着如何应付,晁错认为,皇帝应该御驾亲征,但又想,这事现在闹成这样,还真是棘手,又建议:徐县、僮县不如就送给吴王,让他退兵吧。

人家是要干你皇帝,你还真当人家起来抗议吗?人家可是要造反。

晁错慌乱中,又想从袁盎嘴里打听点什么,之前,他与袁盎不和,二人一见面,立即有一个人走开,等到晁错当了御史大夫,他开始搞袁盎了:袁盎收吴王贿赂,想干什么?这事被查出来了,属实,本来晁错想干掉袁盎,皇帝赦免了,把袁盎贬为百姓。

现在造反了,晁错又想起了这个袁盎:袁盎收吴王好处很多,所以包庇他,常说他不会反,现在果然反了,要好好修理袁盎,可以套出吴王的计谋。

不过晁错手下的御史丞、侍御史却不这样看:当初还没反,如果修理他,获知预谋可能还有用,现在人家都反了,还有什么用?况且袁盎不会参与吴王的事。

晁错见属下反对,犹豫起来,消息也就传到袁盎耳朵里了:晁错要弄死你。

袁盎害怕了,如今他是平民百姓一个,怎么弄得过晁错,立即找到窦婴:我知道吴王作乱的原因,求你让我去见老大,我当面跟他说清楚。

窦婴帮了这个忙,刘启接见他了,袁盎刚入殿,不料皇帝正与晁错调度军粮。

很尴尬。

晁错心中纳闷:你怎么来了?

袁盎心想,今天不在皇上面前搞掉你,我的命就没了!

刘启知道袁盎是来辩解,就直接问:吴楚反了,你觉得怎么应付呢?

毕竟,袁盎是刘启老爸曾经信赖过的大臣,刘启还是给他点面子。

袁盎笑道:老大,你根本不用担心!

刘启想了想,说:吴王挖铜矿,煮海盐,引诱、窝藏罪犯,现在这么大把年纪了,还要造反,他如果不算计周密,怎么会轻易发兵?你怎么说不用担心!?

袁盎一张利嘴立即反驳:吴王铜盐获利,是属实的,但他窝藏的都不是贤人,都是一些流窜犯,他手下没什么人,如果有贤人,怎么可能让他造反!?

刘启知道袁盎跟吴王关系比较亲密,说的应该不假,就问: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袁盎却卖起了关子:老大这里人太多了……

刘启明白,事关机密,应该的,就让周围的宫女、宦官们都走开了。

袁盎却还是不说话。

怎么了?

袁盎回答:我说的计策,大臣也不能听到。

意思就是,你晁错还在,我不能说。

刘启就让晁错退下,晁错心中很不爽,但没有办法。

袁盎开始说了:吴楚发兵时,写给诸侯的书信里说,诸侯王的封地,都是高帝封的,现在这个晁错竟敢擅自削诸侯,这岂不是没把高皇帝放在眼里吗!?所以他们要反,目的就是杀了晁错,把削减的地盘还给他们,就退兵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把晁错砍了,然后赦免诸侯王的罪,把地还给他们,这样战事就可以停止了。

袁盎这一招,就是嫁祸于人,也正好,诸侯王们要推翻刘启,名不正言不顺,也假借杀晁错的名义,这一点刘启是知道的。

听说要杀晁错,刘启心里乱了,他考虑了很久,叹了口气:不这样,确实没有其他办法了,我不能因为喜欢一个人,误了天下安宁!

袁盎,你出差一趟,去吴国。

老大,我是平民百姓啊。

哦,好吧,从现在起,你就是太常了(太常:管理宗庙祭祀礼仪)。你马上收拾行李,立即出发,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怎么杀晁错呢?

估计袁盎已经把消息带给了吴王,过了十多天,刘启准备杀晁错了。

但晁错一直是自己最宠幸的大臣,无缘无故,谁也不会弹劾他。

只好皇帝亲自弹劾他了。

皇帝怎么弹劾?他假借别人的嘴来弹劾。

刘启叫来几个大臣,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开会,弹劾晁错。

密谋已定,第二天开会了。

晁错还什么都不知道。

几个大臣联名上书:晁错,辜负皇上信赖,蒙蔽圣上,要让皇上与群臣、百姓疏离,又想送城池给吴王,在皇上面前不敬无礼,大逆不道,晁错当腰斩,父母、妻儿、兄弟不论大小全部斩首示众!

这里每一条罪名,都是莫名其妙,没有证据,完全是污蔑。

晁错没有来开会,一点都不知道。

开会的大臣们,嘴巴都很严,谁都没有漏出去。

过了几天,皇帝派个中尉去请晁错,说要与他去巡查,晁错还不知死到临头,端正地穿着朝服来了,没想到到了东市,突然被窜出的公安给抓了起来,他莫名其妙,就被押到行刑台前,没有任何手续和审判程序,咔嚓,腰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