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活着是一种修行(MBook随身读)
2350600000003

第3章 直面人生——唤起沉睡的你(3)

可以说,能否为他人做出牺牲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如何处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古往今来,很多先哲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泰戈尔认为,“除了我们个体的生命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更大的身体,就是社会集体,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我们作为这个有机体的各个部分,我们有我们各自的愿望,我们要求有自己的享受和放纵,我们要求比其他任何人少支付多获得,这就是发生争夺与战争的原因。但是我们还有另外的愿望,那就是要求在社会实体的深层去工作,它是为了社会幸福的愿望,超越个人和现时的限制,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

泰戈尔在自己的著作中说道:

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感受,每一个人都曾为了他人而牺牲过自己的私欲,每一个人都曾为了使他人快乐而忍受损失和烦恼,并因此而感到欢乐。人类并不是互相分离的生物,他具有整体的方面,这是一种真理,而且当他认识到这一点,他就会变得伟大。甚至最恶劣的自私者,当他寻找作恶的力量时,也不能不承认这一点,因为他不能无视真理而又强大有力。因此为了求助于真理,在某种程度上自私也不得不成为无私。一伙强盗为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帮必须讲义气,他们可能会抢劫整个世界,却不会互相掠夺。

不分种族,国界和善恶,共同生存似乎是人类唯一的选择。一个有智慧的人会将追求自我满足的愿望同为了社会美好的愿望协调一致,只有这样他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人生品悟

如果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的使命,但却不能够舍弃自我,不懂得为别人而生,那么这就好比一个人只拿了里屋门的钥匙,而没有外屋门的。

⊙人生不在于你是谁,而在于你做什么

奥斯勃说:“我们活在世上不是为自己的生活索取什么,而是试图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

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诗人,创作了很多抒情诗篇,可是他却很苦恼。因为,人们都不喜欢读他的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年轻的诗人从来不怀疑自己的创作才华,于是,他去向父亲的一位朋友——一位老钟表匠请教。老钟表匠听后一句话也没说,把他领到一间小屋里,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名贵钟表。这些钟表诗人从来没有见过:有的外形像飞禽走兽,有的会发出鸟叫声,有的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盒,把它打开,取出了一只样式特别精美的金壳怀表。这只怀表不仅样式精美,更奇异的是,它能清楚地显示出星象的运行、大海的潮汛,还能准确地标明月份和日期。这简直是一只“魔表”,世上到哪儿去找呀?诗人爱不释手。他很想买下这个“宝贝”,就开口问表的价钱。老人微笑了一下,只要求用这“宝贝”换下青年手上的那只普普通通的表。

诗人对这块表可谓喜爱至极,吃饭、走路、睡觉都戴着它。可是,不久他到老钟表匠那儿要求换回自己原来的那块普通的手表。老钟表匠故作惊奇,问道:“你对这样一只珍异的怀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青年诗人遗憾地说:“它不会显示时间,可表本来就是用来显示时间的。我带着它不知道时间,要它还有什么用处呢?有谁会来问我大海的潮汛和星象的运行呢?这表对我实在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老钟表匠微微一笑,把表往桌上一放,拿起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诗集,意味深长地说:“年轻人,让我们努力干好各自的事业吧,我们要做对他人有用的人。”

诗人这时才恍然大悟。

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并为自己被社会认可而感到骄傲。爱因斯坦曾告诉我们:“不要努力去做一个成功的人,而是要努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人生品悟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无私奉献。只有通过劳动为社会创造出财富,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才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拥有一颗无私的心,便拥有了一切

古人云:“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怎样才能够高贵呢?答案就是拥有一颗无私的心灵。

心灵无私是保持高贵的唯一秘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贵也是这样,没有一种高贵可以遗世独立。要想保持自己的高贵,就必须拥有高贵的“邻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自身的纯洁和华贵。

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个农夫的妻子去世了,农夫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您认为我的妻子能从这次佛事中受益多少呢?”

无相禅师如实回答道:“佛法好像慈航,普度众生;好像日光,遍照大地。不只是你的妻子可以从中受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农夫听了有些不满意:“我就知道是这样的,可是我的妻子很娇弱,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请您这次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不要回向给其他的众生,可以吗?”

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开导道:“回向是好事情啊!你看,天上太阳只有一个,但万物皆得其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的善心点燃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蜡烛,这样世间的光亮就会增加几千万倍,而且那支蜡烛并不会因此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这样的观念,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得到无量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

农夫想了想,知道无法说服禅师,只好让步:“好吧,这个教义很好,但是……但是……”农夫吞吞吐吐地说道,“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平常总是欺侮我,如果能把他除去,使其在一切众生之外就好了。”

无相禅师严厉地说道:“既然是一切众生,哪里来的除外?”

农夫茫然,若有所失。

人,无论是谁,都会有私心,这是人性中的缺陷,但这种缺陷,并不是无药可救的。我们还有理智与爱,理智与爱可以摒却私心。每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无限宝藏,那就是佛性,若我们能除去心中的自私自利,发挥无私的精神,那么我们就能拥有美满的人生。

人生品悟

每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无限宝藏,那就是佛性,若我们能除去心中的自私自利,发挥无私的精神,那么我们就能拥有美满高贵的人生。

§§§第五节 价值——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生命的价值就在每一刻平凡的时光中

美国作家爱玛·洛蒙贝克有一篇著名的短文,写的是一位行将就木的老妇人对自己一生的追悔。

如果我能重新开始一生,那我一定要对我过去的生活方式作出变更:

我会邀请朋友来吃饭,即使地毯很脏、沙发很乱;

我会在考究的起居室里大吃“爆玉米花”,要是有人想生个火,我决不会计较满屋灰烬;

我会耐着性子,倾听老祖父唠叨他年轻时的事情;

严冬,我会穿着火红的裙子,赤足在雪地上一边漫步,一边沉思;

盛夏,我再也不怕赤日炎炎,我会让阳光将我的全身灼得发痛;

我会背上我女儿的小书包,像天真的女学生,在亮晶晶的雨珠中欢笑、奔跑;

我会同我的孩子一起坐在草地上而全然不顾斑斑草渍;

当粉红色的蜡烛燃尽之际,我会将它雕成一朵玫瑰花;

毫无疑问,我会更多地分担丈夫肩上的责任;

如果我生病,我就上床休息,我再也不会傻乎乎地认为:要是我卧床不起,家里会乱作一团,地球也不会旋转;

当我的孩子突然奔来吻我时,我再也不会说“等等,先去洗个脸”之类的话了,我会有更多的爱情,也会有更多的遗憾……不过,有一点却可以肯定:如果我再有一次人生,我要让每分钟都充满奇异又朴素的美。

在文中,老妇人追悔莫及,她的追悔能够让你感觉到什么是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事吗?生命的价值就存在于每一刻平凡的时光中,可能是阅读一本书,可能是陪家人聊聊天,可能是沉浸于周围的景色……

人生品悟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句名言:“人是不幸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只要生活的任何一个瞬间可以落到我们头上,我们就使它变得尽可能的美好。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人人都可以成为伟人

法国一位年逾古稀的布店老板在其生命垂危之际把牧师请到他身边,他告诉牧师,他年轻时很喜欢音乐,曾经和著名的音乐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当时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反思一生碌碌无为,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牧师,到另一个世界后,如果可以再选择,他决不会再干这种傻事了。牧师很体谅他的心情,尽心地安抚他,并告诉他,这次忏悔对牧师本人也很有启发。

这位牧师便是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无论在穷人心目中,还是在富人区域里,他都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他的一生中,有1万多次亲自到临终者面前,聆听他们的忏悔。在他的人生后期,纳德·兰塞姆把他的60多本日记编纂成书,日记中记录的全是这些人的临终忏悔,但这本书却毁于法国里昂大地震。

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往事不堪回首,如果人们将临终反思提前50年、40年、30年,那么世界上会有一半的人能更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只可惜,虽然人们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做人做事的经验,却未能将人生经验充分用到其后续的人生历程中。人们常常感叹时光飞逝,岁月蹉跎,却不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人要将自己的经历当作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吸取他人珍贵的人生经验。积淀的经验是人生的沉香,愈久愈浓,愈多愈好,但如果你毫不在意,它便只是一块普通的木头。

人生苦短,当直觅根本,在自己内心中发现生命的真正价值,不要等到青丝变成白发才开始悔悟人生。

人生品悟

往事不堪回首,如果人们将临终反思提前50年、40年、30年,那么世界上会有一半的人能更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虚掷生命,如同向自己行窃

虚掷生命,就等于向自己行窃。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的使命,不能从事有价值的事情。就如同宝物被放错了位置,只能被庸人当作废物一样,将自己摆错位置的人,其生命将如南辕北辙,与幸福愈来愈远。请看彭友茂先生的一篇趣文:

几十年前,有一位老少皆知的珠宝大盗罗迪克,他偷盗的对象,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上流人士。他还是位艺术品鉴赏家,所以有“绅士大盗”之称,罗迪克因偷盗被捕,被判刑18年。出狱后,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他,其中有位记者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罗迪克先生,你曾偷了许多很有钱的人家,我想知道,蒙受损失最大的人是谁?”罗迪克不假思索地说:“是我。”

众人哗然。罗迪克接着解释说:“以我的才能,我应该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或是华尔街的金融大亨,或是对社会很有贡献的其他一分子,但我不幸选择了做小偷,成了一个向自己偷盗东西最多的人——各位都知道,我生命中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

生活中,向自己行窃者,大有人在。他们没有真正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何在。他们不相信正面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便是走在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上。他们更不知道,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钱财,实际上是在走向一条死胡同。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没有把自己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你在干着不该干的事情,这就是在蹉跎光阴,就是在虚掷生命,就是在偷盗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人生品悟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你没有把自己的能量充分地发挥出来,你在干着不该干的事情,这就是在蹉跎光阴,就是在虚掷生命,就是在偷盗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价值不是以数量来衡量的

我很忙,我做了很多事,我牺牲了太多……人们大多有这样的感慨。但某一天回顾生命时,我们陡然发觉,做得多并非代表价值多。

某次笔会上,有一位女作家的邻座是一位匈牙利年轻的男作家。

女作家衣着简朴。男作家瞥了她一眼,认为她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语气问:“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家吗?”

“是的,先生。”

“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吗?能否让我拜读一两部?”

“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

男作家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了。

他得意地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么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我只写了一部。”

男作家的神情更为不屑:“噢,你只写了一本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吗?”

“《飘》。”女作家平静地说。

这位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

女作家的名字叫玛格丽特·米切尔,她一生只写了一本小说。如今,我们都知道她的名字,并且敬慕她,但那位自称出版了339本小说的作家的名字,已经无从考查了。

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这辈子就没有白过,人们就会记着你。一辈子如果干了许多可有可无的事,不能专注一件事,其实对于生命而言,那只不过是在许多错误之间不停转圈而已。

人生品悟

一辈子如果干了许多可有可无的事,不能专注一件事,其实对于生命而言,那只不过是在许多错误之间不停转圈而已。